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中華新聞社報導-制硯名家:顧琢黃銘有幾何



  清早期,制硯以顧二娘名頭最大,玩硯則以黃莘田名聲最響。 “顧琢黃銘”之硯,合二者之名望,聲譽更隆。

  顧 二娘為黃莘田所製之硯究竟有多少,難以考定。林正青《十硯軒記》雲:“既得十硯,乃就吳門顧大家琢磨之。”又,林氏《舟中口占簡四會莘田明府》有云:“鳳眼龍文十硯陳,大家琢就品題新。早知天與使君便,合在人前說研鄰。”(《瓣香堂詩集·粵遊集》)按林正青所言,黃莘田十硯軒中之十硯,全部為顧二娘所琢制(包括新制及改制)。則顧二娘為黃莘田所製之硯,起碼有十方。如林正青所言為確,則據前文對“十硯”所作之分析,所列諸硯中,可首先認定為顧二娘琢制者有五方,分別為:“美無度硯”、“十研軒硯”、“十二星硯”、“鳳形改制硯”和“青花硯”,蓋前四硯確認為“十硯”中物已無可爭議(其中“鳳形改制硯”謝道承已言為顧大家重製),“青花硯”黃莘田已直言為顧二娘所製;而可確認非顧二娘製作者有一,即在端州時莊氏所蓄之“生春紅硯”。

今有學者指“美無度硯”並非顧二娘所製,而是出於“端工”之手,蓋餘甸有銘雲:“不方不圓,不雕不琢。略事磨礱,德修罔覺。如金在冶,如玉離璞。端州多才此超卓,晤言一室君子樂。”學者謂“端州多才此超卓”,是言硯乃端工良匠所琢。又分析“多才”是否為“多材”之誤,終認為從銘語看,純言硯藝,故必指“端工” 無疑。筆者則以為,此句實指硯材。其一,文人筆下,常以石擬人,如端硯即有“石虛中字居默,南越高要人”之說,又有喻之為“風流學士”及“端友”者,此處作“多才”而非“多材”,理正同。其二,硯銘中先贊雕工,再贊材質,或順序相反,皆屬常見。 “美無度硯”之美,不僅在工,亦在材,是一件質美工良之佳品。若餘甸銘文只言工而不及質,反倒不妥。其三,“端州多才此超卓”之前,已有一句“如玉離璞”作鋪墊,語意上不會唐突。其四,清初文人對端工頗有微詞,如曹溶《硯錄》指責“粵工多俗”,在《與客談硯三首》中又言至嶺南後:“僻地良工少,鐫磨欲自供。”施閏章《硯林拾遺》亦直言“石產於端而工不善斫”。就連黃 莘田到端州後,亦專門把董、楊二人請來署齋琢硯。故這里之“端州多才”若是形容“端工”,餘甸之看法未免過於“反潮流”。其五,林正青《十硯軒記》中,已言“既得十硯,乃就吳門顧大家琢磨之”,沒道理“十硯”中之“明星”“美無度硯”,首先就不是顧二娘所製,林氏豈非睜眼說瞎話?其六,餘甸另有題“七星硯”之銘,雲:“如霞之赤,如蕉之白。其眼瑩然,其數維七。朝夕摩挲,殆不忍釋。三洞多才,頭地出一。”(《硯史》卷一)此“三洞多才”之“三洞”,乃指端溪老坑內之東、中、西三洞,“多才”顯指硯材。 “端州多才”之用法亦然。

關於“美無度硯”之作者,清代彭元瑞有《美無度硯》詩,末二句云:“吳門誇妙制,粉印墨花融。”(《恩餘堂輯稿》卷四)彭氏意指此硯乃吳門女制硯人(即顧二娘)所製。

  顧二娘為黃莘田制硯,主要集中在康熙晚期,其時,黃莘田尚未官粵。莘田入粵後至雍正五年,制硯主要交由客其署齋的董、楊二人。黃莘田罷歸後,是否還有請顧二 娘制硯呢?考黃莘田於雍正八年秋天自嶺南歸,於雍正十一年作《題林涪雲陶舫硯銘冊後》,中有“誰傾幾滴梨花雨,一灑泉台顧二娘”之詩句,可知其時顧二娘已離世。顧有可能在莘田回閩前已去世,亦有可能在雍正八年秋天后至雍正十一年之間去世,但亦已是人之將去。

  由此可知,黃莘田歸閩後,已不 大可能再找顧二娘制硯。而《秋江集》所存詩作中,亦未見黃莘田回福州後,尚有出閩之記述。徐康《前塵夢影錄》卷上雲:“莘田曾任高要、四會,正開坑採石, 故所購獨多。罷官後攜至吳門,佳石多付顧二娘手琢。”徐氏之說,顯為想當然之語,不可信! ■

  來源:東方早報 歐志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