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建盏:埋藏千年复璀璨

  新浪福建

油滴盏油滴盏油滴盏油滴盏兔毫盏兔毫盏
  □本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王柳珍 文/图
  建盏烧制技艺,是指建窑黑釉瓷烧制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窑,宋代名窑,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建窑所产黑釉瓷被称为建盏,其中曜变天目、油滴盏等南宋旷世珍品,日本把它们当作国宝级文物来看待。
  追昔
  建窑黑釉瓷的生产始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
  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釉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黑釉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俗称建盏。
  建盏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
  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符合建盏生产的严格要求。建盏坯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采用手工拉坯成形的。建盏制作师傅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在准确适度的内外力调和中,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形。
  建盏在窑内高温焙烧的过程中,通过火的艺术,使釉面产生奇特的斑纹。古时,这些斑纹难以人工控制,于是形成各种变幻莫测的釉色,看起来像宇宙星空的景色,精美绝伦。
  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变,难以控制,加之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成品率很低,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美丽斑纹的建盏是十分困难的。在宋代,烧制几千万件才能得到一两件曜变盏;烧制上百万件才能得到一两件油滴盏。
  据 公元1511年出版的日本《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目前 世界上仅存的三件曜变盏,分别珍藏在日本的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藤田美术馆和京都龙光院,该国把它们当作国宝级文物来看待。
  建盏的工艺特点表明,烧成一件完美作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废品和次品。如今我们去建阳水吉镇古窑遗址,仍能看到那堆成山的瓷片。
  建盏因茶道而兴废。建盏曾跻身贡品之列,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据学者考究,此番以帝王身份对兔毫盏做质量贵贱之论断,属陶瓷史上绝无仅有。元代以后,人们饮茶方式改变,建盏趋于衰落,明代停烧。
  复活
  6月11日,第二届南平市建阳区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传承人比赛在建阳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举行。这场比赛是建盏界最权威的盛事,评委们都是建盏行业公认的行家里手。
  当 天考核的是建盏传统制作技艺中的拉坯环节,选手们轮番上阵,对照叶礼忠老师傅提供的模板,在限定的时间里手工制作盏坯,评委们当场打分。这项比赛分为多个 阶段,拉坯比赛是第三个阶段。有80名建盏工艺师报名参赛,经评委对报名者的工厂、作坊实地考核,最终25人参加拉坯比赛。建盏行业的从业者们越来越关注 这项比赛。
  蔡炳龙是省政府评选出的两位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家三兄弟与叶礼忠、孙建兴等人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复活”建盏制作技艺的人。
  据传,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阳水吉镇陆续有宋代建盏出土,这引起了中央和省里的重视。有关部门于1979年派人到建阳,试图恢复失传数百年的建盏制作技艺。
  1979 年至1981年,建阳瓷厂组织叶礼忠、孙建兴等工人与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的专家一起试制建盏,虽然没有生产出与宋代建盏比较接近的仿品,但试制过程培 养了如今建盏行业的第一批人才,政府、国企提供的财力支撑起了大量试验,为建盏界打好了技术基础。蔡炳龙等师傅则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出土的宋代建盏 残片制作仿古董建盏。在这些老师傅的不断探索下,建盏制作技艺越来越成熟、稳定,最终超越了宋代建盏的制作水平。
  如今在建阳,建盏制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建盏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使用电炉,相比以前的柴窑,电炉能更精准地控制窑内温度,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成 品率、精品率。金兔毫、银兔毫、银油滴、茶末釉、鹧鸪斑、柿红釉等釉色,建阳的建盏作坊都能做出来。兔毫盏成了入门级产品;有的师傅做出了“金油滴”;多 家企业做出了曜变盏作为镇店之宝……器型方面,凡是其他瓷器有的,建盏都有。各种款式的茶具不用说,有些企业甚至做出了建盏手串、烟灰缸、油灯、佛珠、笔 筒等创新产品。
  兴起
  不同于傩舞、提线木偶、闽剧等传统文化,建盏制作技艺的传承,市场的动力强劲。
  大约在2008年前后,仿古建盏市场在北京形成,它是从古董市场转变成工艺品市场的,此后上海、广州市场逐渐兴起,近两年扩展到福建。
  叶礼忠老师傅2008年才进入建盏市场,一边试验一边销售,到2010年,总销量只有几百元。2011年年销量为几千元,现在年销量达10多万元。叶家三代都是建阳瓷厂的工人,如今,叶礼忠的儿子也在生产建盏。
  叶礼忠、蔡炳龙、廖设生等复活建盏制作技艺的老师傅们是“建盏一代”;1982年生的陈玉锋则是典型的“建盏二代”。廖设生原是建阳瓷厂的技术员,当年试制建盏时,他掌握了配制釉水的核心技术。陈玉锋是他的外甥,以前从事物流行业,生意做得不错。
  2010 年,陈玉锋与姨夫廖设生合伙,创建了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第一年,公司投入10多万元试验生产建盏,但一分钱货都没卖出去。后来,陈玉锋出于对建盏的热 爱,完全放弃了其他生意,专心跟着廖设生学做建盏。他跟着建阳区政府到处参加展会,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推广他的主打产品——油滴盏。现在,公司从2台电炉 增至10多台,年销量达100多万元,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开始盈利。
  6月11日,陈玉锋跟廖设生同场参加拉坯比赛,争夺“建盏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在建阳,80后建盏师傅有很多,他们有的是子承父业,有的是转行而来,拜师学艺。他们进入这一行,学习这门“玩泥巴”的手艺,动力来自市场。
  “建盏一代”老师傅们在制作技艺上追求复古,尽量向宋代建盏靠拢。但老师傅一般不接受订单,成品出来后,让经销商来面谈,当场定价。“建盏二代”善于创新,他 们把握市场风向,迎合买家的爱好,根据订单来生产。80后师傅们还形成了“朋友圈”,大家经常把产品拿出来交流。
  建阳区建窑建盏协会秘书长魏尚人说,2013年协会成立时,建阳仅有16家建盏生产企业,到2014年有46家,截至今年6月份已达160家,数量还在增 加。2014年4月,建窑建盏协会成立了厦门分会,目前已成立了广州分会、上海分会,本月底计划成立泉州分会,下月计划成立西安、宜兴、北京分会。设立分 会既为了满足当地建盏生产者、收藏者的交流需求,也为了继续开拓市场。
  来源:福建日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