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溧陽的梅嶺玉被稱為中國七大玉礦之一

 新浪收藏

圖1 梅嶺玉礦標本圖1梅嶺玉礦標本圖2 江蘇武進寺墩遺址出土玉琮圖2江蘇武進寺墩遺址出土玉琮
(原標題:閒話溧陽梅嶺玉)
今年三月份,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東西軒——重要比利時顯赫私人珍藏中國玉石雕”拍賣專場上,一件標註時代為良渚文化的玉琮以26.9萬美元斬獲高價,另一件同時期的玉串飾亦以12.5萬美元高價落槌。 而在五月底落幕的中國嘉德香港“金玉圭璋——香港重要私人珍藏古玉及青銅”專場拍賣,一件同為良渚文化時期的黃玉人面紋玉琮更是以920萬港元的高價冠絕全場,時引爆了收藏界的朋友圈。 良渚玉器再次成為了古玉收藏中的熱門話題。
眾所周知,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500年左右一支主要分佈在環太湖流域蘇南浙北的新石器文化類型。 良渚文化因出土了大量玉器而聞名,光在江蘇省內如武進寺墩、崑山趙陵山、蘇州張陵山、常熟羅墩等諸多遺址中都出土了包括玉璧、玉琮、玉璜、玉鉞等在內的諸多玉器。 江南良渚玉器與東北紅山玉器共同構成了中國南北史前文明兩大玉文化板塊。 但多年來一直困擾文物考古研究者的是紅山文化的玉器就地取材於當地產老岫岩玉,而江南一帶玉礦資源貧乏,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器數量又遠多於紅山文化,良渚先民究竟在哪採集到玉料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玉器製作的。
上世紀80年代,江蘇省地質礦產局工程師鍾華邦在江蘇溧陽與安徽廣德廟西交界處的宜溧山地,首次發現了透閃石軟玉礦床,因為玉礦具體位於溧陽梅嶺村,故將該玉命名為梅嶺玉(圖1)。 所開采出的梅嶺玉質地細膩,具一定的透明度,顏色呈白至灰白色,或呈白至青綠色,主要以青玉為主,雖然與新疆和田玉同屬於透閃石類玉礦,但梅嶺玉硬度上不如和田玉,和田玉的摩氏硬度大概是6—6.5,梅嶺玉的硬度只有5.5左右,在比重上和田玉為2.95—3.17,梅嶺玉是2.97。 整體材質亦不如和田玉,屬於中低檔類玉石。 此外由於當地採石爆破的緣故,亦或是其他地質原因,目前所見到開采出來的梅嶺玉標本其內部綹裂較多,這也是梅嶺玉現在品質不佳的一大原因。
目前環太湖區域內所發現的玉礦,僅限於溧陽梅嶺玉礦一處。 並且通過地礦成分比較分析,發現梅嶺玉中品質較佳的軟玉與江蘇武進寺墩、吳縣草鞋山等地出土的良渚文化部分玉器(圖2)在材質上基本吻合。 另外,江蘇溧陽位於滬寧杭長三角的幾何中心處,以史前文化的生產力水平,當時人只能就地取材,而梅嶺玉礦的地理位置是當時部落的不二選擇。 所以目前學術界基本上認定溧陽的梅嶺玉礦應該就是良渚文化玉器原料的一處來源地。 故目前市面上標註為良渚文化的玉器,不少都是由浙江湖州一帶玉工師傅直接採用梅嶺玉進行加工仿製,這也為鑑定增加了難度。
此外1986年4月在蘇州吳縣嚴山出土了一批春秋玉器窖藏,窖藏中出土了204件玉器;1994年在蘇州真山吳王墓中出土了大小11280件玉石器;2003-2004年無錫越國鴻山貴族墓地出土了48件玉器,具有吳越風格玉器的大量出土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江南吳越地區玉器製作的繁榮。 要形成玉器製作繁榮,肯定需要相應原材料的供應支撐,而這些吳越風格玉器不少就是非和田料的地方料製成的玉器。 梅嶺玉礦的發現也為研究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玉器製作的原料來源問題提供了有益線索。
著名玉器專家楊伯達在《中國和田玉玉文化敘要》一文中,考證溧陽梅嶺玉就是《禹貢》中記載揚州所產的“瑤琨”。 隨著和田玉逐漸佔據中國玉文化的主流,以梅嶺玉為代表的一批地方玉種,逐漸為後人所遺棄並淡忘,直到再被後世重新發現。 目前國內已將溧陽的梅嶺玉與新疆和闐玉、新疆瑪納斯碧玉、青海格爾木軟玉、遼寧岫岩玉、四川汶川玉、台灣軟玉並稱為中國七大玉礦之一。
《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有“浮玉之山”,浙江天目山又古稱“浮玉山”,而溧陽梅嶺位於宜溧山地恰好屬於天目山的餘脈,而在梅嶺中發現玉礦也許剛好印證了這《山海經》中的“浮玉之山”吧。
(文章來源:收藏快報江蘇溧陽黃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