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道教中“打坐”的機理與作用

天師府駐天津聯絡處 
“打坐”又稱盤坐 、靜坐,它是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煉方式,與佛教中的禪坐、禪定及”結跏趺坐 ”有著相同的功能。盤坐又分自然盤、單盤和雙盤,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發展而來。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慧增智,故古人極為推崇。
早在兩宋金元時期,晁公武收進的 《郡齋讀書志》叢書中就有唐代道士司馬承禎所寫的《坐忘論》一卷,司馬承禎曰:” 學道之初,要須安坐收心,離境住無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虛無,心乃合道。”
《黃庭 經》中云:”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為體自安,體虛無物身自閉,寂寞曠然口無言。 “《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講:”夫修煉了身,飲食有則禁口獨坐,口唇相沾 ,牙齒相對,眼不觀邪色,耳不聽淫聲。洗心滌慮,對境忘境。萬緣消息,外想不入,內想 不出。莫起一念,萬事俱忘。”
在打坐中由於思想和身體各部位都已放鬆,所以極易入靜,《玄珠心鏡注》雲:”人能空虛無為,非欲於道,道自 歸之。”《道德經》曰:”塞其兌,閉其門。”"致虛極,守靜篤 ”。”虛其心,實其腹。”等都是指入靜及打坐的要領,而入靜則是打坐的基礎和精要。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司馬承禎說:”夫定者,出俗之極也,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
在打坐中我們不但要求靜, 而更主要的還需求忘,道家中的許多聖賢、真人就是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使自我與整個自然合而為一,從而領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諦。
《道樞》曰:”虛無恍惚者道之根也,生我於虛,置我於也,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太上虛皇天尊》雲:”虛無自然,道所從出,真一不二,體性湛然。”
《內養真詮》言:”道家宗旨,以空洞無涯為元竅,以知而不守為法則,以一念不起為功夫。”《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 》講:”道者無為清淨,空寂湛然也。”
那麼,在打坐中什麼是虛無和坐忘呢?《無上秘要》曰:”遺形忘體,泊然若無,謂之虛。”《莊子·大宗師 》云:”墜肢體,黜聰明,離型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五廚經氣法注 》說:”修性離志,則內外俱寂,無起住心,亦無空心。坐忘行忘,次來次滅。 ”
《莊子·天地》篇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 之謂入於天。”
我們練功修道,就是要以人道效法天道,管子曾說:”天曰虛。”所以我們打坐也必須要像宇宙創生 之前那樣保持虛靜。《莊子·人世間》云:”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所謂心齋,就是讓心神潔淨無欲念,無欲方能虛靜。又如《玄珠心鏡注》中講的: ”守空虛無為,久而神效,如回應聲,如影隨形也。”和《抱撲子·論仙 》中說的:”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及莊子在《逍遙游》一文中形容的 :”坐忘,可游乎無人之野,游乎四海之外”而以上這些論述都是對”虛極 ”和”坐忘”兩意的真實體驗和感受。
在我們修煉中,不論內功、外功與打坐都很重視上虛下實,如果是上實下虛則成為頭重腳輕的病態。所謂上虛,是指臍以上的上元輕虛,所謂下實則是指臍以下的下元充實。而練功時姿勢的重心只有放在臍下, 才能使身體穩如泰山、舒適自然。
《玄珠心鏡注》云:”夫守一之人,凝思冥冥然,胎息綿綿然。一定凝神不動,又名身心泰定,即神之久留,是神不出身。神不出身,可與天道同久,可以守神長存也。”另外古人打坐也很注重時間,因人是自然之子,我們的氣血運行根據”天人合一”理論與宇宙中的運動息息相關,故《性命圭旨》曰: ”人若知此天人合發之機,遂於中夜靜坐,凝神聚氣,收視返聽,閉塞其兌,築固靈株 ,一念不生,萬緣頓息”。
在我們打坐時首先要求做到:頭平正、身正直、口齒微閉、舌舔上顎、雙目垂簾微閉、氣沉丹 田、全身放鬆。明代高攀龍所著《靜坐說》雲:”靜坐之法,不用一毫安培排,只平平常 常,默然靜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過。”
所以我們說打坐時的姿勢是很重要的。 打坐時我們還必須做到”無為”,《洞古經》曰:”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雲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無生。”《太清中黃真經》云:”專修靜定,身如玉。”另外打坐時還需內觀,《雲笈七簽》中說:”慧心內照,名曰內觀。 ”
這就是說打坐還需澄其心止,求存其神,內視己身。在我們練功時因坐姿穩固舒適, 所以還極易打開”會陰”。”會陰”穴又稱鐵門,是萬箭不入之地, 松此穴可牽動全身,有利於血脈流通、氣息運行、啟動真氣而又不外散。
故有強身、健體、 祛病、延壽之功效。《道樞》云:”坐忘者長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煉形,形清則合於氣 ;合道火煉氣,氣清則合於神。體與道冥,其謂之得道者矣。”
《道樞》卷三又雲: ”學道以清靜為宗,內觀為本者也,於是深根固蒂,使純氣堅守,神不外馳,至於坎離交際而大藥可成矣。”
據有關資料介紹,八十七歲的郭沫若和活了一百零一歲的少帥張學良在年輕時都常習打坐,故而長壽。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陸游命終時八十五歲,他年輕時修道學禪也常習打坐,所以直至晚年身體都十分健壯並頭腦靈活。
《史記》中說:”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太平經合校》曰:”靜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壽長矣,神明佑之。故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興以道。” 《中經》雲:”靜者壽,躁者夭。”
《坐忘論》講:”靜定曰久,病消命複。”《金蓮仙史》言”靜久則氣益生 。”《太平經鈔》也說:”靜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能通神明,有以道為鄰,且得長生久存。”]
我國傳統的打坐養生功法實際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 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勞汝靜,乃可長生 。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 實則就是在打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
'打坐不但可增長功力及養生療疾,另外還可以開悟增智、頓悟宇宙人生大道。《易 繫辭》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司馬承禎說:”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師。靜則生慧,動則生昏。”道家有云:”大道全憑靜中得”。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早年受佛道的影響很深,寫了不少玄理禪趣的妙詩和令人難忘的絕句,而其中有不少篇章就是在打坐中悟出的。白居易在《在家出家》一詩中寫道:”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都不應。”
李白在學道打坐後寫道:”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湛然冥真心,曠卻斷 出沒。”另有”滅除錯疑盡,領略人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朗司前後際,始如金仙妙…”宋朝時期,文學家陸游、蘇東坡、歐陽修也習修打坐,如陸遊在《好事近詞》中寫有:”心如潭水靜無風,一坐數千息,夜半忽驚奇事,看鯨波暾日。”
應當說,以上幾位唐、宋文豪能夠寫出如此眾多惟妙惟肖的佳作,與他們靜坐練功帶來的靈感是分不開的。
杜甫對摯友李白入道打坐激發的智慧曾有過這樣的評價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太平經》曰:”求道之法,靜 為根,久久自靜,道俱出。”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四十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五至十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同時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打坐貴在自然舒適,妙在自然天成,打坐的關鍵就是在”忘我”中入靜,而只有這樣才能證悟人生大道、世間真諦。《道樞》中曰:”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也。”
打坐的意義不僅僅是養生與開悟,另外它還可促進學習、增強記憶。古人程頤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講:”每見學者靜坐,便歎其好學。”朱熹也要求學生”半日讀書,半日靜坐。”明代王陽明說:”昔吾居滁時,見諸生多務知解,口耳異同,無益于得,姑教之靜坐,一時窺見光景,頗收近效。”王陽明還認為靜坐可達到”聰明日開,德性堅定。”
自古以來打坐大多主張”面 南背北”或”面北背南”,而道家打坐、修煉更是如此。因北方屬”壬癸水”,南方屬”丙丁火”。如取南北方向練功則能取北方坎中之滿補人體命門離火之虛,使之達到水火相濟、陰陽平衡。
另外,在五行中的火與水還和人體的心和腎相屬,南方相應於人體之心、腦,北方相應於人體之腎。
腎為五臟之本,內宮真陰和真陽及人體五臟六腑之陰都由腎來滋助,五臟六腑之陽又都由腎陽來溫養。 《類證治裁 喘症》中說:”肺主出氣,腎主納氣。”
故腎有收納、吸氣和藏精作用,有利於我們在打坐中氣血運行、聰慧開智。
心還主神明,在五臟之中占首要地位,《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心者,先之本,神之變也。”在這裡所說的神,實指大腦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功能,張景嶽曰:”臟腑百骸,惟所之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另外心也主血液運行,如氣血充盈則神志清晰、思考靈敏、記憶力強。
中醫學也講:”腦為元神之府”,”頭為諸陽之會。”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打坐時首先要排除雜念並雙目微合,而這樣做極有利於物我兩忘,而更主要的還有健腦之功、開悟之效。
再則腦也是我們練功中很重要的上丹田之位,《素問靈蘭秘典論 》中稱腦部謂:”君主之宮。”另外,南北方向還與先天八卦之中的”幹”與”坤”相對,”幹”在上,為天。”坤”在下,為地。天、地、人號稱三才,人在天、地之間可做到”天地交而萬物通。”《老 子章句》中云:”天道與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氣相貫。”
所以說南北方向練功也符合”天人相應”及”天人合一”之理論。南、北與幹、坤還代表陰、陽,所以我們面南可采陽氣,而背北可采陰氣。人早期為爬行動物,故背在上為陽,腹在下為陰,而南北方向練功可做到陰陽互補達到體內平衡,故可強身健體、祛病養生。
我們知道五行中的火與水和五行中的長與藏相屬,並與五政中的明和靜相合,而腹部又是人體中極為重要的下丹田之位,故以上這些方法理論都有利於我們打坐練功。
如從現代科學來解釋南北方向練功也是有道理的,地球有南北兩磁極,而我們順著地球磁極方向練功可使人體生物磁場磁化加強,故能調整人體各器官的機能,並起到良好的練功打坐效果,同時也符合”天人相應”之理論。
在我們修煉打坐時也可取”子時面北”、”午時朝南”,或根據自 己感覺尋找打坐方位、地點、時間,一切以自然、舒適、效果而定。
《呂祖百章句》曰:”無念方能靜,靜中氣自平。氣平息乃住,息住自歸根。歸根見本性,見性始為真”。真人呂洞賓在虛無守靜的打坐功態之下看到了生命返回起點的進程,他認為只有在靜中”複歸無極”才能與宇宙本體大道接通,而只有與天體合發共振才能養生延壽、開發智慧和潛能。
《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云:“道本虛無,三才六合之中,無所不靈,無所不至。道乃萬聖之祖,萬物之宗。清靜混沌,凝神煉氣,三六時中,常清常靜。”
“靈台無念為清,一念不起為靜 。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動神行,水源濁。此是木金真間隔。”
讓我們再認真地審視一下標准的打坐姿態,大家都會不難看出這同樣也是個近似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狀,而從頭頂至下的三分之一處正是下丹田所在之地,也正好是”黃金分割率”的0.618之處。
丹田為藏精之府,同時也是煉精化氣之所,丹田的真氣充盈凝聚成丹後可固本培元、貯存能量。
另外丹田還是任脈、督脈、沖脈經氣運行的起點和歸縮處,同時也是血氣彙集和真氣升降的 生髮之地。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泉、陰陽之會,故歷代養生名家都極強調下丹田的修煉。
綜上所論,打坐是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很好方法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