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于右任若参加国展,最可能获大奖!(66幅作品)


 2016-05-11 王振华 

对于学书法的国人来说,国展是个香饽饽,每逢国展将至,全国上下,学书者不无挑灯夜战、摩拳擦掌,为的无非是打入国家级行列,如愿入展,就算真正登堂入室了。万一获奖,对某些人来说,就是功成名就,不愧于十年、甚至数十年寒窗苦练。


可见,国展是学书者挤破了头,都要去拼一拼的。至于,是否公平、公正,另当别论!


话说回来,要想入选国展,谈何容易?既要有很高书法功底,又要符合展览要求。主办方罗列了各种严苛的要求,很多人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参加了也可能是去当炮灰!


前不久,有一篇调侃的文章,是这样说的,说书圣王羲之复活,穿越千年,拿他的《兰亭序》参加国展,遗憾的是,王羲之先生最终落选了!书圣的水平是很高啊,这是公认的,但有很多项指标都不符合国展要求。比如,幅式太小了,达不到很好的展厅效果;再则书圣没有署名,评委不好判断真伪等等,一共罗列了十多条。不要较真,这不过是好事者吃饱了没事调侃罢了!


说到如今的各种展览,追求展厅效果却是事实,没有好的展览效果,老百姓是不会买账的。因为现在的书展已进入展览时代嘛,与时俱进那是必须的。

于是,作品追求展厅效果一时成了书法创作的重要特征。为了追求展厅效果,人们创造作品追求大气势、大感觉、大效果,甚至人为做旧,以求作品在展厅的众多展品中,吸引观众眼球。


这么看来,什么样的作品最可能入选国展或者获大奖呢?我们从几千年前开始盘点,发现古代很多经典作品,依国展的要求,都可能入不了围啊,苏黄米蔡都可能没戏。再往后数,王铎、徐渭等有可能,近代的,数来数去,发现于右任是最有可能入展的。


理由是,于老先生的作品融碑帖于一炉,风格独特,直入平出而意态万千,大气磅礴而又不失儒雅蕴籍之风,这都是难能可贵的!


再则,于老先生旧学功底深厚,经史、诸子、美文、诗词、联句信手捏来,这跟当代个别中青年书家下笔则“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大不一样的。


这样看来,于右任先生的书写内容高雅、开阔,书法又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意态万千,至于展厅效果,自然差不了的。这样的作品,若要参加现在的国展,获大奖是大有可能的。

不妨,请看他的参赛作品,共60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