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大安法師:發菩提心的十種因緣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 今言因緣,略有十種。 何等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障故;九者,求生淨土故;十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省庵大師談到發菩提心的十種因緣時,每一種都以“念”字開頭。 念就是繫念,銘記不忘。
首先,念佛恩。 佛對我們有重大恩德。 釋尊來到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並非小可因緣,而是一大事因緣(即讓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佛陀不但在此世間示現八相成道,還以無量的化身善巧度生,拔濟眾生脫離苦海,從而得到涅槃解脫成佛之樂。
這種救護不僅僅是今生今世,而是多生多世,未有一刻捨離暫忘。 佛的深恩厚德,我們往往不懂得感戴,只是通過讀誦佛經,或善知識的開導,才知道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佛,才了解佛對我們的恩德深廣難量,縱然粉身碎骨,不能酬答。 所以要念佛恩。
第二,念父母恩。 對於這點,也許大家都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然而感恩父母的心,能夠真正的生髮起來也不容易。 人在懵懂少年時,往往叛逆,父母對自己刻骨銘心的關愛,多無動於衷。 通常是自己成家為人父母的時候,才會真正回想起父母當年對自己的恩德。
第三,念師長恩。 父母給予了我們身體,世間的師長教授我們禮義道德,而出世間的師長則帶領我們修習佛法,滋養法身慧命。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離不開師長的教導,所以要時常念師長恩。
第四,念施主恩。 這主要針對出家人而說。 因為出家後,不從事生產、貿易,修道所需的生存條件大多是由施主來成就的,所以要感念施主恩。
第五,念眾生恩。 對這一點可能大家比較陌生,其實眾生對我們恩德很大。 在無量的生命長河中,每一個眾生(包括六道輪迴中的所有眾生)都曾經作過我們的父母,都曾有恩於我。 即便是從現實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如狗幫我們看家護院、牛為我們耕田種地、雞給我們報曉,這些都是恩德。
前面五種因緣都是對外而言,是談感念恩德,提出要知恩報恩。 第六種開始,就面對自己來思惟的。
首先是念生死苦。 無量劫來,我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輪迴於苦海。 只有深念巨苦才能生起強烈的出離輪迴之心,發起求生極樂之願。
第七,尊重己靈故。 要了知我們現前一念的靈靈不昧的自性,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平等不二,所以應當“尊重己靈”,尊重我們本具的佛性。
第八,懺悔業障。 思惟我們無量劫以來業障深重,智慧淺薄,如果不真誠懺悔,菩提心的萌芽就被嚴重地遮礙,不能生髮出來。
第九,求生淨土。 要思惟我們即便能夠初發菩提心,但要圓成菩提佛果,在這個世間很難,只有求生淨土才能順水揚帆,快速圓滿佛果,切實成就菩提心。
第十,為令正法久住,這裡的“正法”是指佛法。
末法時期,法弱魔強。 正法時代,教、行、理、果都有。 即有教法,有修行,有證果;像法時代,有教法,有修行,證果少;到了末法時期​​,只有教法,修行和證果都談不上了。
但佛法是靠人去弘揚的,如果真有一批發了大菩提心、真修實幹的人,那麼佛法也能通過這樣的人來燈燈相續,發揚光大,正法也會因此得以長住在這個濁惡的世間。
最後這一條正好和開頭呼應,第一種因緣是講念佛恩,那麼怎樣才能報答佛恩?令正法久住就是最好的報佛恩。
這十種發菩提心的因緣,從感念佛恩開始,到自己聞法修行,報答佛恩​​,中間離不開父母、師長、施主,眾生的種種施恩。 我們通過一系列的知恩、報恩引發悲憫心,慈悲心,最後把菩提心的種子喚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