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组玉佩兴盛于西周衰落于西汉

 新浪收藏  

曹植墓出土的组玉佩曹植墓出土的组玉佩
  (原标题:曹植墓出土组玉佩)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之初,为筹备“中国通史陈列”展览,向全国部分省市、文博单位及考古所征集、调拨了部分考古发掘品,这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出土玉器。在出土玉器中,有一套组玉佩(见图),是1951年山东省东阿县魏东阿王曹植墓出土的,于1959年从山东省征调过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套组玉佩从未展出陈列,也未曾发表过。前不久,笔者在编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丛书《玉器卷》时,在考古发掘品库中发现了这套组玉佩。
  该墓位于山东省东阿县城南鱼山西麓,共出土文物132件,除出土四件玉佩及一些玉珠和玛瑙珠外,其余均为陶器和石器。由于当时没有发掘报告,这四件玉佩出土时的具体位置和情况无法了解,据推测,这四件玉佩应是由玉珠、玛瑙珠等相串联在一起的组玉佩,是曹植生前的佩玉,死后随葬。这套组玉佩,每一件玉佩的质地、颜色都基本相同,似从同一块玉料上开采下来,制作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创制的对于后世影响较大的一类玉器,是新款式的组玉佩。组玉佩肇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西周时期,此后历经春秋、战国,到西汉时趋于衰落和简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组玉佩制度湮没不存。曹操统一北方后,出于政治需要,欲恢复传统玉佩制度,侍中王粲“识旧佩,始复作之”,在汉明帝“大佩”的基础上,创制出一套新式样的组玉佩。
  考古资料显示,组玉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颇为流行。山东东阿曹魏东阿王曹植墓、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江苏南京仙鹤观高氏家族墓二号墓(高崧夫妇墓)、江西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等墓葬中,均出土了比较完整的组玉佩,样式与战国、西汉时期差异较大,应该就是王粲改制“大佩”后的新款式。
  曹植墓出土的组玉佩,被认为是目前所见王粲新款式玉佩的最早实例。云头形(或称飞碟形、蝙蝠形)玉珩位于最上端,中间是两件相向排列的玉璜,梯形玉饰位于最下面,各佩饰间以玉珠串联。另从双璜各垂下一颗较大的玉珠落在梯形玉饰上,人一动,玉珠撞击玉饰,发出悦耳的声音。
  西晋刘弘墓出土的组玉佩,基本组合与曹植墓相似,只是多了1件云头形玉珩。东晋高崧家族墓出土的两套组玉佩,均由2珩、2璜、1梯形玉饰和2珠共7件玉器组成。可见,珩、璜、梯形玉饰和玉珠,是王粲新款式组玉佩中的“标配”。
  王粲创制的组玉佩,流行的时间并不局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上大将军王士良墓、唐永泰公主墓发现的完整组玉佩、五代南唐李璟陵出土的梯形玉饰、北宋皇陵神道两侧石人像上刻画的组玉佩,均可视为王粲式玉佩的流响,甚至明朝强调“礼仪上复古制”,所恢复的“大佩”,也不过是王粲式玉佩的翻版。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