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街頭古董詐騙升級:袁大頭竟是白銅

 現代快報 

漫畫 俞曉翔漫畫俞曉翔
在一些旅遊景區和仿古街道,不時可以看到售賣“古董”的攤點,從陶瓷字畫到錢幣銀器,讓人眼花繚亂。 有人抱著撿漏心理而來,把花錢買來的贗品當國寶。 最近,一名網友在微博上向警方求助,稱自己的母親買了一堆“銀器”回來當寶貝,誰勸都不聽。 南京江寧公安分局官方微博“@江寧公安在線”鑑定後發現,這些“銀器”基本都是白銅製品。
實習生王煜
現代快報記者陶維洲
老人買的“袁大頭”網上僅售2.6元一枚
微博名“@我的名字是溫暖”的網友最近有點煩,她的母親前不久淘回家一堆“銀器”,從“袁大頭”到刻著四大美女的腰牌,可謂應有盡有。 老人抱著這些“銀器”當個寶,誰說都聽不進去。 無奈之下,她將這些“寶貝”拍照上傳到微博,希望江寧警方幫她做鑑定。
“一看就知道,這都是銀器替身白銅。”在查看了相關照片後,“@江寧公安在線”很快就做出了鑑定。 在對“銀器”進行細節放大後,江寧警方還在淘寶網上找到不少“同款”,價格都很便宜。
在淘寶網上輸入關鍵詞“銀器”後,現代快報記者發現了不少“熟面孔”。 旅遊景點常見的“寶貝”在網上均有銷售,價格也是低得驚人。 以民國銀元“袁大頭”為例,最便宜的批發價只有2.6元。 這樣算下來,10塊錢就能買4枚。 古董市場常見的摸起來“沉甸甸”的所謂“銀錠”,批發價則從12元到28元不等。
便宜“銀器”多是白銅製品
這些看起來光澤有質感,價格又異常“親民”的“銀器”,究竟是用什麼做的呢? “@江寧公安在線”發帖解釋,市場上的便宜銀製品,主要成分是白銅,即以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銅基合金,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近年來,白銅的價格保持在每千克65元左右。
“@江寧公安在線”介紹,這些年賣得很火的藏銀和苗銀也大多是白銅製品。 傳統的藏銀為30%的銀加上70%的銅,因為硬度較高,可以雕刻複雜的圖案,不少手工飾品多采用藏銀。 而苗銀只是在器具表面鍍上一層薄薄的銀,主要成分依舊是銅。 “實際上,藏銀和苗銀的價值在於其表面精細高超的雕刻技藝,而非材料和質地。”“@江寧公安在線”提醒網友,購買此類產品時,如果自己特別喜歡某個款式並且價格高得不離譜,還是可以入手的。
想“ ​​撿漏”得先學幾招鑑別方法
如何鑑別白銅製品與銀器? 警方介紹,鑑別方法主要有辨色法、折彎法、拋擲法等。 看上去有“銀白色”而不是“銀色”的一般就是仿銀製品;用手輕輕折動,易彎不易斷的通常成色較高,僵硬、勉強能折動的成色較低,能折斷或用錘子敲幾下就會裂開的是包銀首飾;將銀製品拋在台板上,彈跳不高、聲音平穩的為成色高的銀器,而跳得較高、聲音尖亮的,就是仿冒品。
此外就是看價格。 白銀價格較為公開,那些售價與市售銀器差距懸殊的所謂“銀製品”大多有貓膩。
“如果賣家把白銅製品打著銀古董旗號高價賣出,就涉嫌詐騙。”“@江寧公安在線”提醒,想“撿漏”得先學幾招,別貪小便宜上當受騙。

上谷戰國紅:迅速躥紅的藏界後起之秀

 中國文物網 

色彩濃艷純正的上谷戰國紅瑪瑙首飾色彩濃艷純正的上谷戰國紅瑪瑙首飾具有像形特徵紋理的上谷戰國紅瑪瑙具有像形特徵紋理的上谷戰國紅瑪瑙精雕細琢而成的上谷戰國紅瑪瑙精雕細琢而成的上谷戰國紅瑪瑙
戰國紅瑪瑙,是一個近期在收藏市場上經常被人提起的名字,因其與出土的戰國時期文物中一些瑪瑙飾物同料,並且與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紅縞瑪瑙顏色極其相似,所以人們就把這種瑪瑙稱為戰國紅瑪瑙。 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因其本身性質的優越性,幾年間戰國紅瑪瑙身價一漲再漲,其毛料價格甚至在一年的時間裡就從幾元、幾十元一斤迅速上漲到幾百、上千元一斤,大有追趕翡翠、和田、南紅等傳統玉石之勢。
現如今,市場上常見的戰國紅瑪瑙主要產自遼寧北票和河北宣化地區。 其中,宣化古稱“上谷郡”,產自此地的紅縞瑪瑙,也被稱為上谷戰國紅瑪瑙。 近日,中國文物網記者採訪了上谷戰國紅瑪瑙的發現者石娟,被業內人士稱為“上谷戰國紅瑪瑙第一人”的她,也向記者介紹了這種迅速躥紅的藏界後起之秀。
收藏價值凸顯
近幾年,上谷戰國紅瑪瑙在收藏市場上價格節節攀升,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追捧。 對此,石娟表示,上谷戰國紅瑪瑙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如此紅火,絕不單單是炒作的結果,其本身所具有的優勢才是其備受關注的根本原因。 據她介紹,上谷戰國紅瑪瑙的色彩之美在瑪瑙一族中可謂獨樹一幟,其色彩濃艷純正,紅色紅得鮮豔,黃色黃得耀眼。 除紅、黃兩種主要顏色以外,還兼有黑、白、綠、紫、褐等諸多色彩。 而且每一塊上谷戰國紅瑪瑙都是藉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締造出來的絕美之作,外形奇特各異,內裡絢麗多姿,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制性。
此外,石娟還告訴記者,早在春秋時期,類似上谷戰國紅這樣的紅縞瑪瑙就曾經是整個社會中高層次審美所追求的物件。 當時在我國北方湧現了諸多的紅縞瑪瑙珠、環,並且在考古記錄統計中,出土墓葬的平均檔次也都相對比較高。 無論是戰國紅原石、圖案石、造型石還是雕刻件以及女人佩戴的手鐲、手環、項鍊、胸花、胸墜、戒指、耳環,男士用的手串、手牌、胸牌、手鍊、手球等等,從中都能夠彰顯出其深厚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底蘊。
選購注意事項
那麼,面對著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各色上谷戰國紅瑪瑙,我們又應該如何去選購呢? 在談到選​​購的注意事項時,石娟指出,上谷戰國紅瑪瑙的色彩是非常豐富的,但影響其價格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其品質高低。 因此在選購時,消費者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象形。 一般來說,那些具有獨特外形的上谷戰國瑪瑙自然是上品,也更具收藏價值。 比如,眼石或者帶有草花的上谷戰國紅瑪瑙,就要比一般的品種更為獨特。 而那些具有像形特徵紋理的上谷戰國紅瑪瑙,價格相對也會更貴一些。 比如,帶有天女散花或者觀音像圖案的上谷戰國紅瑪瑙,就屬於非常珍貴的品種。
二、色澤。 好的上谷戰國紅瑪瑙講究顏色要純正。 通常而言,優質上谷戰國紅瑪瑙色澤鮮亮純正,潔淨細膩,紋理流暢,且往往帶有漸變色,條帶明顯,顏色鮮明,有較強的層次感,尤其以不含雜質、沙心、裂紋等瑕疵的為精品。 而對於俏色作品來說,則應做到顏色分明,依料賦形,形色相依,恰到好處,此種上谷戰國紅瑪瑙同樣也可視為佳作。
三、工藝。 上谷戰國紅瑪瑙因其質地細潤且堅硬,所以它的雕刻也要比其他玉石的雕刻更有難度,而且越是薄的雕刻起來可想而知其難度也更高。 因此,經過巧妙設計和精雕細琢而成的上谷戰國紅瑪瑙作品,也自然更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未來市場前景
隨著上谷戰國紅瑪瑙在收藏市場上的逐漸趨熱,很多人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那就是其會不會像曾經大紅大紫的南紅瑪瑙一樣,經歷一個價格飛快上漲之後又迅速降溫的過程? 對此,作為對於上谷戰國紅瑪瑙有著深厚感情的石娟也向記者表示,她還是希望上谷戰國紅瑪瑙的市場能夠穩步而有序發展。 在採訪過程中,她也一直強調,希望人們對於上谷戰國紅的喜愛,更多的還是源自於對其本身的色彩、形態、質地以及文化的喜愛,而不是僅僅將其作為一種投資的工具。
在石娟看來,在當前高檔和田玉、翡翠價位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市場大環境下,作為後起之秀的上谷戰國紅瑪瑙,更應該始終堅持平民化路線,進而在中端玉石市場中開闢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 要避免因為一味地追求短期的價格飛漲,而導致整個市場出現曲高和寡、有價無市的局面。 同時,她也相信,只要能夠充分挖掘出上谷戰國紅瑪瑙本身所具有的諸多優勢和特質,這一新興的玉石品種也必將在未來獲得更多人的青睞。

玉器的斷代之明朝時期

中國文物網 

玉器的斷代之明朝時期玉器的斷代之明朝時期
這時社會的特點是國家始終處在內亂頻頻,內憂外患之中。 但是承襲兩宋特別是南宋以來商業貿易的飛速發展,明代的商業非常發達,民間也因此變得富裕。 明代玉器的發展變化也是與社會的變化相關聯的,從總體上看,明代玉器漸趨脫離五代兩宋玉器形神兼備的藝術傳統,形成了追求精雕細琢裝飾美的藝術風格。 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監監製,而民間觀玉、賞玉之風盛行,在經濟、文化發達的大城市中都開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蘇州。 同時,古玩商界為適應收藏、玩賞古玉器的社會風氣,還大量製造了古色古香的偽贗古玉器。 我們現今還能見到大量這一時期仿製的“古玉”,甚至連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經被明代仿古玉欺騙。
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經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明:明初玉器出土和傳世的均有佳作,風格繼承元代,作工嚴謹而精美。 1970年南京市明汪興祖墓(1371) 出土了玉帶飾14塊,碾琢隱起行龍,出沒於祥雲之中,碾工玲瓏剔透,有鬼斧神工之妙。 但云龍的形象與佈局均接近元代,玉帶板數量不符合明製。 1970年春到1971年初,山東鄒縣朱檀墓(1389)出土了冕飾、玉帶、玉佩、玉圭、玉硯、玉筆架、玉杯等玉器,表現了明宗室親王生前和殉葬用玉的狀況。 這類玉器所採用的玉材光澤較強,碾工遒勁,磨工精潤,不重細部,明顯保存著元代玉器的遺風。 但是嚴​​格地說,早明的玉器並沒有自己的風格,許多出土的精美玉器如上述的玉帶板應該歸入元代玉器的範疇之中,或者其原本就是元代遺留的玉器。
明中期:明朝中期的玉器趨向簡略,承襲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興盛,出現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蔭策杖鬥杯等。 明中期玉器的加工與集散多集中於東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 上海陸深墓出土白玉鐵拐李、 白玉蝶、玉雞心佩、白玉帶鉤、鏤空壽字玉、玉戒指、玉道冠、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瓏,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種和作工。 這一時期的玉器開始顯現出明代社會的特點,玉器的製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會的特徵。
明晚期:晚明前期東南一帶社會穩定,城市經濟繁榮,民間富裕,因此玉器產量有所增加。 當時蘇州制玉業代表著全國玉器工藝的發展趨勢,著名玉工陸子剛就出自蘇州專諸巷。 此期代表性的玉器有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玉帶鉤、玉碗、玉盂、玉壺、玉爵、玉圭、玉佩、玉帶等,包括了死者生​​前御用玉器和死後的殉葬用玉。 其中玉壺、玉爵等使用鏨金或珠寶鑲嵌工藝,更是絢麗多彩。 當時古玉已成為古董(或稱古玩),是高價的特殊商品。 商人為了獲取高利,便用劣質玉、 摻色玉等廉價玉材製造了大批假古董,玉器數量激增,藝術上明顯變得粗獷,精工者較少,多與金銀寶石鑲嵌工藝結合。 因明中晚期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海外貿易頻繁,整個工藝美術為商品生產和外銷所支配,於是出現了追求數量,忽視藝術的不良傾向。 隨之,玉器工藝也出現了商品化的趨勢,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裝飾繁瑣,流傳至今的有大量的玉壺、玉杯。 在圖案方面,與晚明社會風氣相符,符瑞吉祥的諧音題材甚為風行,這種“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圖案,首先是為了祈福,其次才顧及到美。 晚期名工陸子剛所琢玉器反映了此期時作玉、仿古玉及文人用玉的交錯發展的形勢。 玉文化中的城市庶民、文人的成分與影響正在增強,這是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玉器生產商品化的結果,也是我國玉文化的新變化。

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

 上海商報

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
从宋代花鸟小品到现代花鸟玉雕從宋代花鳥小品到現代花鳥玉雕
這是一塊圓潤白潔的個性籽玉,天然包裹著一層美麗的皮色,精緻神靈的工藝由深漸淺的表現著美好願望,豐富的層次點出一個富有意趣的主題,而整體構架藝術的表達出文化內涵,然後就是越玩越散發的絲絲溫暖,在掌上、在心中、在回味裡……我想,我的作品跟自己的生活、經歷、性格和愛好有關,它可能是雞、魚、花,也可能是鳥,這就是我夢想的作品,那么生動,那麼唯美,那麼藝術。
花和鳥與人們的生活關係密切,它們無處不見,無所不在,與人類朝夕相伴,因此,在遠古時代,花鳥就時常作為藝術表現的對象。 進入階級社會之後,花鳥畫成為工藝美術的一部分,常在各種屏風、器物或裝飾品中出現。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花鳥畫開始從工藝美術範圍中獨立出來,已出現了專門從事花鳥畫創作的藝術家。 唐代之後花鳥畫更加流行,出現了薛稷、邊鸞等花鳥畫名手,同時,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花鳥畫,也正式產生了。 從此,花鳥畫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科登上了畫壇。
作為中國獨特的藝術傳統之一,花鳥畫不只是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更是集中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藉此抒發藝術家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 比起人物畫和山水畫來說,花鳥畫可以算是一個晚熟的生命,儘管她最初的出現比人物畫和山水畫都要早得多,但直至唐代,她才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誕生於畫壇。 經過五代的發展,花鳥畫到宋代終於走向成熟並出現繁榮。 宋代花鳥畫在應物象形、意境營造、筆墨技巧等方面都臻於完美,其清心雅麗、工致逼肖的風格特點開創了中國美術史上之新風。 宋畫,尤其是宋代的花鳥小品,即使在今天這個國力上升、民生漸富的時期,當我們見到這些傑作,仍會對那個時代心懷激動、胸懷敬意、屏息驚嘆。 我對花鳥玉雕的審美追求便是從宋代小品開始的。
暗香清啼方寸之間
宋代小品畫以團扇和畫頁為主,既在題材、筆墨、風格等方面,與畫壇總體發展相趨同,又在立意、構圖、意趣等方面,展現出自身小品特色。 作品往往選取最精彩的局部情景,運用特寫式的近景佈局,精細地刻畫主體物象,簡潔而鮮明地傳達出對象之形與神、作者之情與趣。 小品畫幅雖小,但內涵豐富,藝術精湛,以小見大,內容也是“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 這些局部放大、近景特寫、精細刻畫、重形傳神的表現手法,使宋代小品畫別具情趣,十分適合於在手頭案邊細細品味。
我一直以為,把宋代小品畫的表現手法在花鳥玉雕上實踐是再適合不過的。 與小品畫一樣,玉雕的材料規格不定,有方有圓,但畫面往往也被限制在咫尺之內。 花鳥玉雕空間雖小,雕刻者絕不能輕心率意,應該發揮想像和創造性的構思,精巧洗煉地使用雕刻技巧,淋漓盡致地刻畫出藝術家的情趣和感悟,反映出時代的氣氛和情調。
不可否認,自己在花鳥玉雕的創作上,受宋畫影響最大。 宋人的很多作品都源自對物象的深入體察,畫史至今留有宋徽宗趙佶讓畫院諸人在宣和殿繪孔雀的軼事。 宋代的花鳥畫之所以得到空前的發展,是與皇家的提倡分不開的,趙佶本人就是此中高手,他的畫作《臘梅雙禽圖》、《瑞鶴圖》和《芙蓉錦雞圖》等,都章法別緻,生動有韻。 在宋徽宗的大力倡導下,花鳥畫進一步向工筆寫實發展,筆法工整細膩,使工筆花鳥畫達到顛峰水平。
在我看來,工筆劃與玉雕也有相通之處,同樣可以把物象表現得十分精緻、生動,但缺點是容易顯得太繁瑣、太匠氣。 於是,我又把目光投向了南宋四家中的馬遠,此人有“馬一角”的別稱,因其喜作一角式的構圖。 比如馬遠的《梅石溪鳧圖》中畫山崖側立,臘梅倒垂,薄霧濛濛的澗水中,一群野鴨正在遊戲。 山石以其典型的斧劈皴法畫之,方硬峭拔,與用筆輕快、毛羽松蓬的野鴨形成鮮明對比。 畫面呈典型的對角線式構圖,岩石、梅樹都偏居畫面的左上部分,梅樹枝條的走勢更強調了此種佈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鴨,既起到了平衡構圖的作用,又是畫面中的點睛之處,一片“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無限生趣躍然絹素。 從其作品中不難看出,馬遠擅長將自然景物濃縮凝練,山之一角,林之一隅,詩意盎然,意境深邃,以此借鑒在花鳥玉雕上,便能創造出簡潔而豐富,重點鮮明的作品。
祥瑞隨喜太平祥和
這些年做玉,與玉結下了一種特殊的緣分,也接觸了一些愛玉的朋友。 他們對玉的敬仰心態,對玉的呵護備至,對玉全部情感的投入,都讓我感動。 這不是因為玉的價值連城,而是因為它能走進人的心靈深處,與人結緣,與人為伍,能夠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
早在三千多年前,精美的玉器製品已在當時的上層社會風行一時。 君子佩玉不但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品格,自然地也有著自我提醒和約束的意味。 往事越千年,今天人們對玉的追慕卻一如既往。 收藏,把玩,佩戴玉器者與日俱增,而且越發狂熱,佩玉正在重新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時尚。
當你的肌膚觸及溫潤瑩澤的美玉時,心靈得到一種淨化,自己的人格品性能像戴的玉一樣美好。 所以在玉雕的題材上,吉祥圖案被廣泛運用,使玉傳遞美好信息,表達心靈期盼,幫助人們在獲得美感的同時,從心理層面、社會生活層面樹立信心,體驗豐滿。 人們通過飛禽走獸、花鳥魚虫、器具物品,或用人物、聖人、神仙、菩薩、羅漢及神話、傳說,或用字符、圖案、文字、諧音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願望、追求、寄託、希望和嚮往等。 我在創作花鳥玉雕的時候也常會融入一些吉祥的含義,為作品討個“好口彩”,這不但是審美需求也是市場需求。
說起吉祥圖案,就不可避免地談到花鳥作品的寓意性。 從部落的圖騰到作為“祥瑞”的象徵是早期花鳥圖案所體會的思想內容。 因此,可以說花鳥藝術從它的萌芽時期起就具有一定的寓意。人們塑造出靈巧動人吉祥的徵兆、幸福的象徵的鳳凰,同樣具有寓意性。 鳳凰是想像中的神鳥,它的形像被描述為:“天老(傳說中皇帝的臣子)曰:鳳之像也,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雞啄,無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處。過崑崙,飲砥柱,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這樣一種並不存在的異物,在玉雕藝人和民間畫工的塑造下,居然生動感人,似乎真是現實可能存在的神鳥。 因此,花鳥作品不只是在客觀地表現現象的形態,它既能引起觀者的某種聯想,也意味著作者表現了主觀的相同的認識。
現代情懷回歸唯美
花鳥由最初的圖騰崇拜,至“粉飾天下太平”,抒寫性靈,花鳥作品的主題,在本質上是表現自然萬物在一定的機緣中,在藝術家“萬趣融入神思”之後,以“意”為本體,表現自然機趣的千變萬化與人們的思想情感的觀念關係。 換言之,花鳥作品的主題,即依托自然物象的千變萬化,將審美主體的思想感情亦即“意”或“心”,有時也稱為“情”寄託於對自然界的花草鳥蟲的審美再造。 中國藝術旨在表現人的主體精神。 花鳥作品必須通過對物象的審美再造,才能再現藝術家本身內心世界的“宇宙”。
玉雕創作的終極目的,是體現出玉的美,真正美的境界在於宇宙精神的關照,而不是形式世界的描繪。 借用我十分推崇的“唯美畫派”理論:藝術要隨著人們對美的認識發展變化而變化,以創作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更美更好的藝術作品。 “唯美畫派”就是要用畫面,展示優美、和諧、平靜,引發人們的情感,這種優美感使人愉快輕鬆,無拘無礙,心理狀態帶到平衡,即“順情合理,悠然自得,輕鬆柔和的感受”。 我一直在考慮,花鳥玉雕應該怎樣表現才能達到這樣的美感? 終於有一天有兩個字在我的腦海裡閃過——“情懷”。 今天我們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人們在奮鬥中享受著生活的美好,城市丶社區丶家庭充滿著鳥語花香,一鳥一花往往帶給人們溫柔的關懷和平靜的心態。 我的這種思想引導著我的創作回歸人和自然的關係,走向記憶中那些難忘的畫面,走向那些閃耀著生命光彩的植物和動物。 我認為那才是最鮮活、最本源、最能感動人的地方。
濃郁的人性情懷正是我所追求的獨特審美和風格,或許我表現的是最普通的生活場景,配景也都是梅蘭竹菊丶荷花等平凡的景物,但是質樸、溫馨的畫面,富有寓意的趣味,對生活的思念和回歸自然的感覺,無不蘊涵其中,相信一定能喚起一部分人的心理共鳴。
花鳥玉雕的審美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託物言志”就是其終極的價值指向。 在某種意義上,花鳥玉雕作為一種文化形式,是藝術家參於悟道的載體,把對大自然的生機和靈趣的感悟,變成人造的心靈的真實,即變現為人們創造出來的感性直覺形態。 所以說,藝術家自己心靈的“宇宙”,是一個理想化,具有浪漫色彩的有別於自然客觀的集真、善、美於一體的以另樣方式存在的世界。 而“情懷”就是我內心中最本質的唯美。
其實,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花鳥作為獨立的表現對像是中國首創的,而且至今長盛不衰。 審美的大境界,訴求的大意象,借喻的精細化決定著中華文化的體驗走向。 人的精神和自然的物質往往決定著文人傾訴的傾向,那種四季花朵和的四時鳥蟲開開落落、生生世世的常態,對應著人們對生命剎那燦爛、剎時敗落的無奈,讓人時時快樂、感嘆、珍惜和回味。 唯美花鳥玉雕奢想讓這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號停止詢問,讓唯美情趣一次一次隨意綻放出絢麗花朵的,讓唯美人生伴隨每個人每一天都充滿著快樂的心境……這就是我思,我願的夢想。

星雲大師:遠禍求福

人人都希望“趨吉避凶、求福遠禍”;然而世事多變,一切都不能盡如人意。
當遭遇到財物損失、家人不幸、自身災難時,不要完全怨天尤人,禍福已經成形,等於火勢蔓延,不易撲滅, ​​應心存慈悲、正直,有時候禍患反而轉變為福報。
《淮南子》中有個故事:一位老翁,失去一馬,心種非常懊惱。 但不日後,失去的老馬反而帶回一匹駿馬,老翁因失馬而得馬,心中非常高興。 但不久其子因為不諳馬性,騎馬被摔,負傷在床,因此他又感覺得馬是禍。 當時正逢戰爭,國家徵召壯丁赴沙場,其子因傷,得免入伍,終而保得一命。 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禍福的看法,都應該知道所謂“禍福都是因果的寫照,因果都是禍福的定律”;平時應該注意所行所為,要培養福德因緣,如此自能消災 ​​免禍。
一般人最易疏忽的,就是人在得意的時候,往往埋下了“驕恣必敗”的種子,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佛法說:“禍莫大於有'三毒'” 。 三毒就是貪、瞋、痴。 《菜根潭》也說:“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假如吾人想要避禍求福,應該自我修身養性,例如“閉門思過”、“躬自反省”、“多結善緣”、“增長慈心”、“去除恚恨”等。 所謂正知正見,無有自私邪執,如此,管它“禍兮福兮”,必然能夠得福而遠禍矣!
得失各有因緣。 是我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而逝。
有時候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得失之間,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 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運用;失去時,只要你有足夠的條件,它也會再來。
人生,失去了金錢、資用,會有再來的時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復。
得人容易,得人心難;得人心難,失人心容易。 得失之間,富含人生哲理也。
對著山谷講話,山谷的回音就是你的原音呈現。 你對著山谷說“我愛你”,山谷就回給你“我愛你”;你對著山谷大喊“我恨你”,山谷也會回給你“我恨你”。 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看起來都是外在的因素,實際上,幸與不幸,唯人自招! 是禍是福,主人不能賴賬的喔!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兼台灣分會柯沛鴻會長慈光普照65x89cm畫作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文玩市場造假花樣不斷翻新

 中國經濟網

文玩市場造假花樣不斷翻新文玩市場造假花樣不斷翻新
“我從網上買了一條菩提手串,收到後才發現是塑料的,賣家還振振有辭地說一分錢一分貨。” “我買了一串號稱正品的印度小葉紫檀手串,可懂行的朋友說這是染色的劣質品,真讓人防不勝防啊。”
春節期間,許多人興沖衝戴上買到的新手串,或把手串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但記者不止一次聽到上述“吐槽”。
文玩市場水深到底有幾許? 幾經周折,記者聯繫到一名來自“中國木雕之鄉”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的黃姓經銷商,他涉足這個行業已經超過10個年頭,也開設了自己的實體店進行加工銷售。因為看不慣眼下文玩市場的種種亂象,他透露了其中的多種貓膩。
逾三成印度小葉紫檀非真品
“通過這麼多年的觀察,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印度小葉紫檀手串至少有三成是假冒偽劣的。”黃先生說,​​印度小葉紫檀由於品相好、原料珍貴而被買家普遍看好,但有的商家抓住消費者相關知識欠缺的漏洞,大肆用酸枝、科檀、紅檀、大葉檀、血檀等低檔產品冒充印度小葉紫檀。
黃先生曾“冒死”潛入過製造印度小葉紫檀的黑作坊,看到的景象連他這位“見過世面”的圈內人士都感到很震驚。
黃先生說,​​印度小葉紫檀最突出的特徵是表層能看到明顯的“金星”或“金絲”,這是長期生長沉積在其導管內的礦物質。 為使一般紫檀看起來像印度小葉紫檀,制假者首先會給假劣珠子表面塗抹一層金粉。 然後再對塗好金粉的珠子打磨處理,把表面的金粉打磨掉,只在棕眼裡保留金粉。 最後,為保護棕眼裡的金粉不會掉落而露了餡兒,制假者還會在珠子上塗上油漆。
這樣完工後的產品,甚至比真正的印度小葉紫檀手串還光澤亮麗,價格卻比真品便宜不少,有的竟賣到數百上千元。 不明真相的買家還以為“淘”到了寶貝,實際上不但花了冤枉錢,還有可能因為油漆脫落而對皮膚造成損害。
黃先生透露,鑑別真假印度小葉紫檀有個“絕招”,就是用砂紙把珠子表面的油漆打磨掉之後,再用二甲基矽油進行清洗。 如果原先珠子表面的“金星”或“金絲”因此消失了,就可以證明這個珠子不是真正的印度小葉紫檀。 但可惜懂得鑑別方法的買家少之又少。
多種所謂黃花梨冒充海南黃花梨
“海南黃花梨也很被人們看好,可惜假冒偽劣者有過之而無不及。”黃先生說,​​他從某知名網站上自稱賣海南黃花梨而且銷量很好的幾家商舖買來產品進行鑑定,結果“讓人非常傷心”,因為這些珠子裡面沒有一串是正宗海南黃花梨。
黃先生透露,草花梨具有漂亮的榴疤紋理,顏色也和海南黃花梨接近,因此成為用來冒充海南黃花梨最多的木材。 而紫檀柳冒充海南黃花梨也由來已久。 由於紫檀柳有著很高的密度,這和海南黃花梨油性非常相似,讓很多買家真假難辨。
此外,老撾花梨、緬甸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也是常見的冒充海南黃花梨的木材。 這些木材價格大都遠遠低於海南黃花梨,但卻能濫竽充數。
黃先生坦言,除了上述商品,沉香木、酸枝木、菩提、蜜臘等手串造假同樣嚴重。
實際上,這只是文玩市場亂象的冰山一角。 導報記者在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濟南七賢文化城等處發現,泰山石、玉石、瑪瑙、翡翠、太湖石、菊花石、隕石等造假的也不少見,甚至舉辦展覽會時,造假小販們會一字排開,旁若無人地兜售假冒產品。
對此,山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林鶴富表示,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文玩市場迎來了發展良機。 僅以山東為例,各類觀賞石就達100多種。 但一些造假者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必須多方配合加大力度進行綜合整治。

美輪美奐的獨特題材:分形幾何IC電話卡鑑賞

中國集幣在線

分形幾何ic電話卡(正面)分形幾何ic電話卡(正面)分形幾何ic電話卡(背面)分形幾何ic電話卡(背面)
瀟湘人家
中國電信IC電話卡前後共發行有76款品種,從題材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紀念IC電話卡,一是特種IC電話卡。 參考郵票發行《關於郵票選題若干規定》詮釋,“紀念郵票是為紀念某個著名人物或重大事件,包括節日、會議、活動等而發行”,而“特種郵票是為宣傳某些特定事物而發行”。 後者“題材涉及面廣泛”,並強調“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CNT-IC-32“分形幾何”就歸於此。
中國電信IC電話卡特種選題前期相對較多,1995年至1997年發行的7款品種,有4款為紀念選題。 1998年起,特種選題成為主流,涉及內容包括風景類的“麗江風光”,繪畫類的“敦煌壁畫”,文學類的“唐代詩人”,動物類的“珍禽-朱鹮”,植物類的“高山植物”,等等。 1999年8月面世的CNT-IC-32“分形幾何”歸類相對困難,4枚IC電話卡正、背面8幅圖案,從卡面名稱上細分,又可以歸為3類:第1枚正面圖案“分形幾何”,可以定性為面向大眾的科普類題材。 而第2枚至第4枚,則以“自然界的分形”為主標,副標依序為“海岸與山脈”、“松枝與海洋生物”和“瀑布與沙漠”。 這之中,包括了“風景”、“植物”、“生物”等多種題材。 4枚IC電話卡的背面圖案,主題趨向一致,均為“分形藝術”,它可歸為“藝術”大類下的“繪畫”小類。 雖然如此繁雜,但它的中心軸又非常明確,這就是“分形”。 因此從根本上說,“分形幾何”仍歸於科普類的選題。
分形(Fractal)一詞,由芒德勃羅1973年在法蘭西學院講課時提出,其​​原意具有不規則、支離破碎等意義。 分形理論既是非線性科學的前沿和重要分支,又是一門新興的橫斷學科,是研究一類現象特徵的新的數學分科,相對於其幾何形態,它與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理論的聯繫更為顯著。 分形幾何是一門以不規則幾何形態為研究對象的幾何學。 由於不規則現像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因此分形幾何學又被稱為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 參考《關於郵票選題若干規定》“科普類題材的選擇應注重面向大眾,內容應通俗易懂”條款,“分形幾何”8幅正、背面圖案,便是以通俗的易懂的且是藝術的形態,對主題進行了獨特、深入且富有個性的解讀。
從取材角度,中國電信IC電話卡“分形幾何”主題解讀,採取的是金字塔結構,具體為3層,所佔畫面分別為1幅、3幅與4幅。 置於塔尖的是列於4枚IC電話卡之首的正面圖案,卡名為主題名“分形幾何”。 具體畫面為“Sierpinski三角形”,詮釋文字為“分形(Fractal)是對沒有特徵長度,但具有一定意義下的自相似圖形和結構的總稱”。 如果將“分形幾何”歸類為科普題材,那麼塔尖內容,就是具體科普對象的簡介。 金字塔中間位置,為“分形幾何”其他3枚IC電話卡正面圖案共同構成,圖案總名為“自然界的分形”,副標則依各自內容而定,其中第2枚為“海岸與山脈”,第3枚為“松枝與海洋生物”,第4枚為“瀑布與沙漠”。 雖然呈現的對像不同,或大海,或高山,或植物,或生物,或水的奇觀,或沙的世界,但其展示的點,則是“分形”最佳的表現狀態。 而以此來為“分形”釋義,簡單直接且最具說服力。 “分形幾何”金字塔底座,由4幅背面圖案共同構成。這種構成是“分形”也不是“分形”,更大程度上,它是繞開“分形”概念所進行的藝術語彙表述。 “分形”在此是色彩繽紛的炫目,是婀娜多姿的亂眼,也是充滿浪漫色彩的溫馨組合。 枯燥無味的科普知識,在此化為一片令人神往的斑斕世界。
如果要給中國電信IC電話卡評分,CNT-IC-32 “分形幾何”必須給到5顆星。 作為普普通通的科普題材,能在設計師筆下如此美輪美奐的表述,不能不說是一個讓人驚訝的奇蹟。 這種獨特的設計理念,在中國電信IC電話卡76款品種中,也絕無僅有。

宋畫到底好在哪裡

 新浪收藏

宋趙佶《柳鴉蘆雁圖》宋趙佶《柳鴉蘆雁圖》宋李成寒林騎驢圖軸大都會博物館藏宋李成寒林騎驢圖軸大都會博物館藏
宋畫在哪裡? 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畫,散佈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地的200多個所在,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或前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存宋畫的全部。
宋畫好在哪裡? 不同的專家給人不同的指點,有的叫人如墜五里迷霧,有的讓人思接千載、有所意會。 國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編纂的教材《中國書畫》中寫道:“宋代的遺存遠勝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覺上,宋人離我們就不像唐代那樣的遙遠。”畫家黃賓虹( 1865—1955)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藝術史學家高居翰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讚嘆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製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從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到1279年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而死,兩宋將近320年。 在其全盛之時,GDP總量佔世界一半還多。 雖歷經戰亂,但其文化藝術卻獲得了空前的繁榮。 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幹。 《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有言,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 歷史學家陳寅恪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
很難說宋代畫家畫的是親眼所見還是腦中所想,他們不再像前朝畫家那樣費力描寫一棵樹或一塊石,而是將筆墨用在表現一種統一又真實的境界上。 關於這種畫法,范寬的領悟是:“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
當代名氣最大的宋畫,莫過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說,國外漢學家看到的第一張宋畫大多是它。 2010年上海世博會,巨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博物之美。 但這幅國寶級北宋風俗畫並不是宋畫的最高代表。
高居翰認為:“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而宋代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郭熙《林泉高致》 )的山水畫。
宋代的山水傳統,以北宋初年的李成、范寬、關仝三大家為宗。 書畫鑑賞家郭若虛說:“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繼起者又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納、王詵等人,各有所長。
宋畫中,有宮廷畫師專為皇帝和達官貴人畫像,現存美國弗利爾博物館和耶魯大學博物館的北宋王渙、馮平、朱貫、杜衍畫像即為當時真實寫照;有生動的禪宗人物畫超越正統佛像而散播影響力,如1238年無準禪師贈予日本僧人一谷的《禪宗無準大師像》;也有人物在山水中靜坐慢行,將自然作為情緒的襯托,如馬麟的《靜聽松風圖》。
畫院畫家曾專心描繪俗世故事畫和界畫,城市興起後,描述市井生活的圖卷流行一時,有高元亨的《從駕兩軍角觗戲場圖》、燕文貴的《七夕夜市圖》、葉仁遇的《維揚春市圖》等。 其中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最為人所熟知,從市郊到汴河再到都城汴京街景,高處鳥瞰、移步換景。 全卷總計人物500多,牲畜超過50只,船隻、車轎各20有餘,其史料價值為一時之冠。
花鳥動物畫起初有黃筌、徐熙兩派,以黃體為正宗,到宋徽宗親創粗筆水墨花鳥,更加主流和嚴謹。 徽宗時,畫學正式納入科考,形成中國宮廷繪畫最興盛的時期。 台灣作家蔣勳戲稱“宋徽宗是故宮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長”,徽宗也是一位出色的花鳥畫家,他的《瑞鶴圖》和《柳鴉蘆雁圖》現在分別是遼寧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北宋中後期文人畫興起,蘇軾、文同、黃庭堅、李公麟、米芾以王維和顧愷之為先驅,即興創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 他們技巧自在,精神復古,也是從他們開始,“​​替繪畫開啟了一種類似寄情寓興的功能”。
南宋的畫家,一部分仍沿襲北宋大師的創作路徑,以細膩的皴法表現壯闊的山川形勢;另一部分轉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梅蘭竹菊確立在文人畫題材中的地位,也是在南宋完成的。
作為商品的宋畫,在後世奇貨可居,仿製宋畫一直是流行風尚和生財之道。 所以,雖然宋代的書畫和文獻充足,專家們對宋畫的鑑定還是把握不足。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人對宋畫的購買需求旺盛,上海遂成為作偽產業的中心,此時生產的大量偽作讓美國人交了不少學費,也給中國藝術史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 (孫琳琳)
來源:收藏快報

星雲大師:“熏習”的力量

古時農家婦女,在衣櫥裡放置薰衣草,讓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熏習”的力量。
“熏習”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儒家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而時習之”,這也是熏習的力量。
佛教主張“多聞熏習”,又謂“熏修德業”;品德的修養,除了靠古聖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 環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 所謂“橘化為枳”,種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孟母三遷”,故而才有後來的亞聖孟子,這都說明環境熏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熏習就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觸境界,然後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待因緣成熟,就會表現在外,成為言行舉止上的一種慣性,稱為“習慣”,又稱為“習氣”。
習氣就像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磬,瓶子上的香味卻久久不滅。 習氣又如種子,儘管花開花謝,只要曾經結果,留下種子,又會成為下一期生命的開始。 因此,佛教有所謂的“留習潤生”,又說:“煩惱易改,習氣難除”。
兩個賣魚的婦女,長期在魚肆裡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間充滿花香的旅店裡。 兩個人徹夜未眠,後來只得拿出魚簍,才終於在魚臭味中甜蜜地睡去。
認識“熏習”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西漢彩繪朱雀攫蛇漆豆(圖)


圖1圖1圖2圖2
安徽合肥劉東
“朱雀”又名朱鳥,其形象頗似鳳凰,是一隻吉祥、勇武的飛鳥,它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四靈”之一,據漢、魏晉時期成書的《三輔黃圖》記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這四種神獸各代表一方,青龍主東,白虎主西,朱雀主南,玄武主北。 《禮記·曲禮上》稱:“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古人面南而視,如稱山西為山右,江東為江左)
“四靈”形像出現在文物上,最常見的是漢代四靈紋銅鏡,此外漢畫像石、漢墓壁畫中,“四靈”亦是重要題材。 這樣的裝飾圖案一直流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唐、宋以後也屢見不鮮。 本文要介紹的是一件西漢彩繪朱雀攫蛇漆豆(圖1)。
這件漆豆通高28.5厘米,豆盤長20厘米,寬14厘米,2003年安徽省天長市安樂鎮蘇橋村出土。據《周禮》可知,豆是一種專備盛放醃菜、肉醬等和味品的器皿,新石器時期就有陶豆,商周青銅禮器中豆也有見。 而這件西漢漆豆造型新穎,美觀大方。 豆盤呈腰圓形,盤外壁以黑漆為底色,飾一周紅色雲氣紋。 托盤下為一隻振翅飛翔的朱雀,雀首仰起,目視前方,喙內銜一顆橢圓形珠丸,鳳鳥銜珠寓意吉祥。 雀身以紅、黑兩色漆裝飾,鱗、羽刻畫都極為勁道。 雀爪攫蛇,蛇曲身盤蜷,巧妙地使其成為漆豆的底座。
這件西漢彩繪朱雀攫蛇漆豆,其藝術來源很大程度上受到戰國時楚文化的影響。 楚人崇尚鳳,在他們眼裡,鳳是通天的神鳥,只有得到它的引導,人的靈魂才能飛登九天,周遊八極,極具浪漫主義情懷。 《楚辭·惜誓》雲:“飛朱鳥使先驅分。”王逸注曰:“朱雀神鳥,為我先導。”而“飛鳥展翅攫蛇”的造型在戰國壽縣楚王墓中也出土過一件青銅器(安徽省博物院藏品),更是最好的例證。
無獨有偶,2004年安徽省天長市還出土過一件龜馱朱雀銅燈(圖2,也收藏於安徽省博物院),此燈造型為一仰首伏地的龜,背上站立著一隻口中銜珠的展翅朱雀,雀首頂著一個直壁平底的圓燈盤。 兩件朱雀造型的文物極為相像(如朱雀口中均銜珠),出土地點又如此相近,這就不得不提及漢代的“東陽城”。 東陽城遺址位於今江蘇省盱眙縣,與安徽省天長市緊鄰,長期以來盱眙、天長兩地發現多座西漢大墓,出土大批極為精美的漆器、玉器和青銅器,有的漆器、陶片和瓦當上還書寫有“東陽”二字。 2009年發掘的盱眙大雲山西漢墓群更是引起了極大轟動,前不久央視《探索發現》節目還做了好幾集的紀錄片。 漢初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漢武帝寵妃陳阿嬌、吳王劉濞、江都王劉非都與這座東陽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東陽城周邊發現多座西漢大墓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件西漢彩繪朱雀攫蛇漆豆,雖非正規發掘出土,不能確定使用者身份,但從其出土地點看,應該也是與西漢東陽城有直接關係的,其製作之精美,構思之巧妙,堪稱西漢漆器中的絕品,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淺談戴玉保平安的說法

 中國新聞網

配飾配飾配飾配飾配飾配飾
我們戴護身符,不但中國,外國也有這個習俗,西方人戴十字架也是保平安的。 你問他為什麼戴? 保平安的,耶穌保佑他。 是不是真的保佑?
這個有問題。 真的保佑,或者是假的保佑,都在自己,不在佛,也不在十字架。 你要常常能夠記住耶穌的教訓,記住佛菩薩的教誨,他就真保佑你。 你要是完全不懂得佛菩薩的教誨,你只是以這個來求他,這是迷信,這就靠不住,哪有這個道理? 眾生要這樣的容易度的話,那佛大慈大悲,叫每個人戴個護身符就好了,何必要講經說法? 沒有這種道理。 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要明理。
另外一個用意是很好的,戴這個,可以給很多人種佛的種子。 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看到佛像,他的心裡有個佛的念頭,阿賴耶識裡頭種個佛的種子,這是好事情。 戴佛像、戴念珠都是一樣的,你到外面去走路,手上拿一串念珠,人家一看這是學佛的。 戴念珠、佛珠都是給人種善根。
另外一個用意是很好的,戴這個,可以給很多人種佛的種子。 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看到佛像,他的心裡有個佛的念頭,阿賴耶識裡頭種個佛的種子,這是好事情。 戴佛像、戴念珠都是一樣的,你到外面去走路,手上拿一串念珠,人家一看這是學佛的。 戴念珠、佛珠都是給人種善根。
玉石一直深受人們喜愛,但是,在民間也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 “相傳玉能發出一種特殊的光澤,這種光澤在白天不易見到,夜晚則可照亮方園數尺之地,這種光澤是妖魔鬼怪最怕見到的,因此歷代皇帝常持笏以示威嚴並保健康,平民百姓也喜歡佩戴玉器以求平安。”
玉乃稀世之寶,玉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硒、鋅、鎳、鈷、錳、鎂、鈣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些元素散發的啟動波和人體細胞的啟動波是同一種波動狀態,人體細胞隨著從玉石散發出的波動產生共鳴和共振,使人體細胞組織更具活力,並促進血液循壞、增強新陳代謝、及進排除體內廢物。 (生活經整理)
玉乃稀世之寶,玉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硒、鋅、鎳、鈷、錳、鎂、鈣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些元素散發的啟動波和人體細胞的啟動波是同一種波動狀態,人體細胞隨著從玉石散發出的波動產生共鳴和共振,使人體細胞組織更具活力,並促進血液循壞、增強新陳代謝、及進排除體內廢物。

祖母綠跟祖母到底是什麼關係

 中奢網 

祖母綠跟祖母到底是什麼關係祖母綠跟祖母到底是什麼關係
文/Tina
近日,Lady Gaga身著銀色低胸露乳裝,戴一顆巨大的祖母綠寶石項鍊驚艷亮相第57屆格萊美頒獎典禮。 女王範十足的她從頭到尾都搶足了鏡頭,特別是她的祖母綠寶石項鍊極其奪人眼球,讓人過目難忘。 祖母綠珠寶向來是紅毯的必殺利器,那麼祖母綠跟祖母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祖母綠被稱為綠寶石之王,是相當貴重的寶石(五月的誕生石),國際珠寶界公認的名貴寶石之一。 因其特有的綠色和獨特的魅力,以及神奇的傳說,深受貴族名流的青睞。 現今,其閃耀的色彩和高貴的地位象徵已是明星走紅毯的必殺利器!
祖母綠跟祖母有什麼關係
卡地亚Sortilège de Cartier系列高级珠宝卡地亞Sortilège de Cartier系列高級珠寶
祖母綠英文為emeralde,源自波斯語zumurud(綠寶石),後演化成拉丁語smaragdus,又訛傳為esmeraude、emeraude,而後成為目前的英文拼寫形式。 漢語為音譯。 陶宗儀在其《輟耕錄》中音譯為“助木刺”。 我國舊時尚有“子母綠”、“助水綠”等叫法。 香港亦稱其“呂宋綠”。
祖母綠的名稱,源於古波斯語“ZUMURUD”,其實就是音譯過來的,跟祖母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祖母綠是女神維納斯的顏色,可增強生命福祉
備受貴族名流青睞的祖母綠,除了它是寶石之王外,它還有美好的寓意和神奇的能量!
每年限量创作的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Black Label Masterpiece大师系列(价值3429万人民币)每年限量創作的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Black Label Masterpiece大師系列(價值3429萬人民幣)
對歐洲人來說,祖母綠代表著永恆的愛與美。 永恆的愛與美是高貴的、壯麗的,連國王與王后也只能追逐的,是屬於女神的驕傲。 在古羅馬,祖母綠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的顏色。 她的綠色會隨著晴天和陰天微妙地改變,就像女神充滿靈動的眼睛,總是生動地發出柔和又濃豔的光芒。 愛、美、生命的快樂,祖母綠用一種顏色代表生命中美好的東西,讓人百看不厭。
而在另一個岔路,東方人對祖母綠有另一種認識。 在許多世紀之前,印度的神聖經文-吠陀解說過它的治愈特質:“祖母綠可給佩戴者帶來好運”和“增強生命福祉”,難怪印度大君和印度女王的寶藏中有著最美麗的祖母綠。
祖母綠的保養方法
祖母綠早已是貴族名流的必備珠寶,那麼對於祖母綠的保養又要注意些什麼呢?
忌碰撞:寶石硬度雖然高,但是激烈的碰撞摩擦還是會產生裂紋,甚至是破損,因此,注意不要同其它金屬、寶石摩擦碰撞,以免出現劃傷,造成損失。
忌酸鹼:酸鹼等化學物質會腐蝕祖母綠寶石的表面,破壞光澤和顏色,有的還會侵入內部,破壞寶石內部結構。
忌高溫:高溫環境下,過熱的溫度會使祖母綠寶石表面的色澤受損,因此,在洗浴時要將祖母綠寶石取下。
忌油煙:油煙重,容易附著在祖母綠寶石的表面,從而影響其色澤,更會侵蝕表面質地,破壞祖母綠的品質。 因此,別讓外面的油煙侵蝕了你的祖母綠珠寶。
常清洗:因為長期佩戴,祖母綠寶石表面會沾上一些污漬,為了避免色澤受損,就需要清洗。在清洗祖母綠寶石可使用清水或是專業清潔用品,不要用較硬的東西擦拭,以免劃傷。

聖嚴法師:在家信佛所謂禁忌多數來自民間信仰

一些剛剛接觸佛法或者皈依不久的人,往往遇到很多困惑,比如佛像是否必須開光才有靈驗? 殘舊佛像、佛經如何處理? 在臥室或床上是否可以誦經、念佛? 信佛後能不能供奉其他神明? 生理期的女性是否不能進入寺院拜佛? 在很多學佛人心中,總有一些禁忌存在。 但是,這些禁忌果真來自佛教? 是否另有起源?
女信徒在生理期間,仍能虔誠上香禮佛。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
一、如香爐裡面殘餘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 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個香爐,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須清理收拾,經常保持像第一次燒過香的香爐一樣清潔。
二、在家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間不敢進入寺院禮拜,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誦經、打坐、念佛,其實這是低級鬼神的禁忌。 因為鬼神怕見血污,所以容易見血發瞋。 鬼神嗜血食,見血起貪,可是生理的經血不是鮮血,因此而有被侮辱和作弄的反應;所以生理期的女性進入神鬼的宗祠、廟宇、殿堂,可能引起不良的後果。 至於佛教的沙彌尼、比丘尼以及近住優婆夷都是生活於寺院、每天與經像法物為伴的女性修行人,從未由於生理期間發生所謂衝克的問題而帶來災難。
三、在家供佛,設立佛壇,通常都先請人為佛菩薩聖像開光,同時要選擇日期、勘定方位,這也是屬於民間信仰或民間風俗的一種。 以入鄉隨俗的觀點而言,這無可厚非:開光錶示慎重,擇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 但是從佛教的觀點而言,諸佛菩薩無處不在、無處不應,一切方位有十方諸佛、十方三寶、護法龍天,當然沒有民間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問題,只要自己認為是最尊貴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適當的時間來為佛像安位就好。
四、有人認為某些經咒在家人不可念,或者某一時辰不可以念某些經咒。 其實凡是經咒都要以恭敬心、於清淨處來持誦,最好先洗手、漱口並在佛前焚香、禮拜,但沒有一定說在家人不可以念什麼經或持什麼咒,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門之外。
五、家裡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將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 這應該沒有問題,佛在中間,菩薩供在兩邊,諸神供於菩薩的外側,作為三寶的外護,也讓諸神親近三寶、修學佛法、種成佛因。 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後,可對原有的神像焚香、供養、禱告,然後收藏起來,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雜亂。
六、香灰及損壞的經像、法物,有許多人不知道如何處理,甚至於送到寺院。 其實只要選擇清淨的空地和焚化的容器,用火焚化之後埋入地下即可。 若是金屬製品則收藏起來,過了若干時日,就可做為古董或破舊物處理。
七、佛前鮮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屬於消耗品,必須每日更換;如果尚是可用可食,應該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拋棄;如果腐爛、敗壞,則做垃圾處理。 至於供品的單數或雙數,沒有限制,以對稱的美觀而言是雙數,如限於物力、財力、位置及場地的關係,單數也沒什麼不可。 至於品類、質料,是以各人的財力可能負擔的範圍為原則,不敷衍也不鋪張。
八、在家修行的時間,以早上、晚上為宜,身心清淨輕鬆才能專注、虔誠;如果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當然也可以選定不同的時間。 最好臥室不設佛像,床上不要打坐、拜佛、誦經;如果只有一間房子,最好平常將佛像用布遮蓋,禮拜之時要把床鋪整理整齊清潔再揭開佛像;如果除了床鋪沒有任何位置,坐在床上也可以作為修行場所。 總之,是以恭敬、清淨心來做到肅穆、莊嚴的程度為原則。
九、皈依三寶之後,對於其他宗教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道場,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進入教堂、寺廟、神壇,當以鞠躬合掌問訊為禮,不得作為信仰的對象,但還是可以作為友誼的聯繫;​​在對於佛法未有確實的認識之前,不可以閱讀外道的書刊,否則會造成方向的誤導。

2015年閏1秒 影響衛星網路



天文學家表示,2015年閏1秒,雖然不影響一般民眾生活,但對於衛星、電腦網路,會造成影響。(圖/美聯社)
天文學家表示,2015年閏1秒,雖然不影響一般民眾生活,但對於衛星、電腦網路,會造成影響。(圖/美聯社)
2015年的時間比較長,但到底有多長?天文學者表示,今年總時長為「365天+1秒」,多出的1秒將加在7月1日。
根據新華社報導,天津市天文學家趙之珩表示,「閏秒」可能會對衛星、全球各地的電腦及數據網路造成極大影響。
趙之珩說,全球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分別是基於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以及基於原子振盪週期確定的「原子時」。
由於兩種時間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會出現差異,所以有「協調世界時」,以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於世界時。當「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時刻相差超過0.9秒時,就在協調世界時上加上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
閏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底的最後時刻,也就是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後一分鐘。今年確定在6月30日潤1秒,屆時全世界時間都需要撥慢一秒鐘。
據報導,北京將在7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兼台灣分會柯沛鴻會長狗用就好喜捨67x128cm畫作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古玩中的三陽開泰

新浪收藏

古玩中的三陽開泰古玩中的三陽開泰
劉善文
羊是一種哺乳動物,也是早期人類馴養的重要家畜,古時稱為六畜之一。 由於它與人類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而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也佔有重要地位。 東漢許慎《說文》雲:“羊,祥也。”古文中,“羊”字與“祥”字是相通的,寄託著人們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在商品交換初期,羊充當過最早的一般等價物,成為財富的象徵;甲骨文中的“美”,是頭頂大角的羊形象,“羊大”為“美”;羊與“陽”諧音,中國傳統中“三陽開泰”,象徵生機勃發,好運接踵而來,把行業中的領軍者叫做“領頭羊”,將柔潤、細膩、白嫩比喻為“白如羊脂”,用“五羊銜谷”寓意人間的豐收與富庶。
人類將美好的希望熔鑄在藝術品裡的創作活動幾乎與人類文明的歷史同步發展,這些充滿了美感的藝術精品在中國的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位置。 羊在古代生活和宗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也被傾注在人們的創作之中,使羊成為古代青銅器、玉器、陶瓷等藝術品的重要題材。 時值羊年之際,不妨在古玩中把玩欣賞“羊”文化,別有一番情趣與韻味。
雙羊尊。 青銅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 雙羊尊是商代晚期的容酒器(圖一),它是古代青銅藝術最傑岀的珍品之一,這件雙羊尊現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此器高45厘米,筒形口,雙樣尊由兩隻背部相連的羊組成。 羊尊的兩隻羊各探向一方,羊角彎曲,羊背相連托起尊筒,四隻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撐。 柔和素雅的銅綠、奇特優美的造型、紛繁瑰麗的紋飾和厚重拙樸的質感,賦予了稀世珍寶雙羊尊無窮的藝術魅力。
這件器物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 銅羊燈。 這件西漢銅羊燈(圖二),通高11.8厘米,寬14.5厘米。 銅羊燈雕作立角羊形,身體渾圓,四肢直立,昂首凝目,憨態可掬。 羊背設計成可活動的燈盤,羊的腹腔用以儲存燈油。 中國古代“羊”與“祥”通用,以羊形作燈象徵吉祥。 此器物造型生動精巧,形象逼真,融實用與觀賞於一體,不愧為燈中傑作。 作品體現出羊所具有的溫順可愛、樸實善良、堅韌奉獻的性格特徵。
玉臥羊形硯滴。 硯滴為我國古代文房不可缺少的輔助用具之一,主要用於盛磨硯的水滴,故又稱“水滴”。 這件漢代玉臥羊形硯滴(圖三),長7厘米,高5.6厘米,口徑1.6厘米。 此羊形硯滴青玉質,通身有褐色沁斑,頭部尤為嚴重,被沁蝕成深褐色。 羊為立體圓雕,呈跪臥式,昂首挺胸,二圓目平視前方。 面部呈三角形,雙角回捲,貼於頭部兩側。 身軀豐滿,四肢屈於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頰及腿彎處皆飾陰刻線,線條細短,排列整齊。 玉羊背部有一圓形凹洞,洞上置雙獸形圓柱紐蓋,顯示岀器物高雅的氣質,小巧別緻的造型。 小小硯滴,隱含著深邃的中國特有的文化內涵,讓人感受到一縷涓滴遺香的翰墨氣息。
西晉青釉羊。 青釉是我國瓷器最早的顏色釉,出現於南方。 所謂“青釉”,顏色並不是純粹的青,而是具有黃、綠、青等幾種顏色,但多少總能泛出青綠色。 這件西晉青釉羊(圖四),高13.5厘米,長15.0厘米,寬11厘米。 羊呈臥伏狀,昂首張口,體態肥碩。 背部飾對稱的線條紋。 兩肋刻劃羽翼。 該器釉色青綠,晶瑩潤澤,器物完美,是晉代青釉器代表作品。 其器頂開有一孔,應是香插之類的日用品。
青釉褐斑羊頭壺。 這件東晉青釉褐斑羊頭壺(圖五),高23.8厘米,口徑10.8厘米,底徑10.8厘米。 壺口淺盤式,細頸,球形腹,平底。 肩部一側置羊頭形流,相對一側置曲柄,另外兩側各置一橫系。 通體施青綠色釉,底部無釉。 在壺口沿、羊頭及系上均塗點褐斑。 肩部暗劃弦紋2道。 此壺的精彩之處在於羊頭形壺流,羊口微張,頜下一綹鬍鬚,雙目外凸,雙角向後彎曲,雙眼塗點褐彩,頗具神韻。
白陶臥羊。 這件唐代白陶臥羊(圖六),高8厘米,長15.4厘米。 臥羊頭大,頸粗,眼圓睜,雙角在頭兩側捲曲,角上雕出較細密的線狀年輪紋,頸部雕有較密集的點線狀紋飾。 羊身體各部位骨肌清晰,四肢匍匐呈臥姿。 作品巧妙地採用局部點線紋飾來表現整體濃密的羊毛,頗具立體效果。 繼漢代之後,厚葬之風在唐代再度興起。 這一時期的隨葬品陶羊較以前體態更為飽滿健壯,肌肉感較強,造型亦較準確,整個作品趨向於寫實。
黑陶臥羊。 這件元代黑陶臥羊(圖七),高11厘米,陶胎黑色,羊跪臥,頭部朝前,有神的雙目遙望遠方,犄角彎曲緊貼頭部兩側,頸部刻著兩圈細線而顯得十分茁壯,羊體態豐碩,四腿彎曲跪於一橢圓形的矮座上。 器物神形兼備,靜中欲動,使人不禁想到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陰山之下,“風吹草低見牛羊”迷人的草原風情。
嘉靖青花三羊紋碗。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 此碗為明代嘉靖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宮廷用瓷器(圖八),高10.5厘米,口徑16.3厘米,足徑5.5厘米。 碗呈仰鐘式,內外均為青花裝飾。 碗心繪麒麟,輔以鬆、石、花草。 碗內近口沿處繪錦紋。 外壁繪神態各異的三羊,一羊正面佇立,一羊側面作行走狀,一羊回首觀望。 三羊間襯以鬆、竹、梅及楊柳、芭蕉。 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雙圈。 此碗其胎薄釉潤,輕盈透亮,線條圓潤。 所繪三羊圖案為吉祥圖案,寓意“三羊開泰”,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的享受。
黃玉三羊尊。 這件清代黃玉三羊尊(圖九),高14.2厘米,口徑7.6厘米,底徑6.8厘米。 此器黃玉質,局部有褐色浸痕。 圓形口外侈,頸部有環狀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襯一圓托。 此器玲瓏剔透,造型別緻,瑩潤可愛。 三羊組合的藝術造型和紋飾圖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繪畫中也往往以“三陽開泰”為題作為歲首稱頌之辭,但黃玉雕三羊尊這樣的器物頗為少見,彌顯珍貴。
一件件器物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蘊含著吉祥、圓滿和幸福綿長的寓意,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美好的祈盼……

聽樹發聲選良材而造彩鳳鳴岐琴

 大洋網-廣州日報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唐朝“彩鳳鳴岐”琴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唐朝“彩鳳鳴岐”琴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金葉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唐朝“彩鳳鳴岐”琴(見右圖),通長124.8厘米、額寬16.3厘米、肩寬18.8厘米、尾寬12.5厘米、厚5.4厘米。 落霞式,造型古樸,典雅,背面有冰裂斷和小流水斷,美麗而別緻。 龍池上方有“彩鳳鳴岐”琴名,下為近代琴學大師楊宗稷的三段鑑藏讚美銘,龍池腹腔內有正楷“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題刻。
該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乃“中華第一制琴師”四川雷威所斫。 傳說雷威常在北風呼嘯的大雪天,先把自己灌一通,酒酣時跑到深山老林,在狂風震樹之時,聽樹的發聲而選良材。 “彩鳳鳴岐”七弦琴就是這麼造出來的。
“彩鳳鳴岐”琴曾為清道光時定敏親王載銓所收藏。 八國聯軍入侵後,此琴流落民間,後為民國琴學泰斗、著名古琴學家楊宗稷重金收購。 此琴是楊宗稷“半百琴齋”中最珍愛的琴,楊宗稷將其著錄於《琴學叢書》中。 他形容此琴聲音松透、音色全面、音柔韻長、圓潤細膩,餘音清晰。 “彩鳳鳴岐”琴在民國古琴界就有著超凡的地位,是琴界高人苦苦追尋的絕品。
1933年,楊宗稷病逝。 離世前,他將21張古琴售予其時的浙江政要徐桴。 徐桴曾任黃埔軍校秘書及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需署長等職。 他在1949年去台灣前,將14張古琴留在了自己的私人花園——鎮海塔峙東嶴“塔峙圃”裡。
3年後,十幾個農民用扁擔挑著徐桴所藏的14張古琴,送到了鎮海文化館。 1953年,鎮海文化館又將包括“彩鳳鳴岐”在內的14張古琴移交給了浙江省博物館。
“彩鳳鳴岐”琴雖歷經滄桑,卻仍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曲。 更讓人稱奇的是,音質仍極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實屬上乘,也恰好印證了楊宗稷對它的高度評價:“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

古代漢語羊即祥:金石書畫愛表羊(組圖)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羊頭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羊頭清郎世寧《開泰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郎世寧《開泰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玉臥羊形硯滴(清宮舊藏)玉臥羊形硯滴(清宮舊藏)
早在《詩經·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之說,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也提到:“羊,祥也。”由此可知,“羊”在古代有著善良知禮,外柔內剛等寓意。 回望歷史,我們會發現,羊是各種文物藝術品中特別喜聞樂見的題材:無論是商周時期的國之重器,還是源遠流長的玉文化,以及獨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中國繪畫,羊的“出鏡率”都非常高,其形像也很“正能量”。 在羊年到來之際,我們請文博專家們詳解一下歷史上那些“羊”的佳作。
專題策劃/吳聿立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江粵軍
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的晋侯墓玉羊   (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的晉侯墓玉羊(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羊在原始藝術中是主角
追根溯源,羊的形像在中國的原始岩畫和彩陶文化中就多有出現了。 譬如新疆、內蒙、青海、寧夏等地發現的原始岩石畫中,羊就是動物形像中的主角,既有獵羊圖、牧羊圖,也有羊隻嬉戲的母子同樂圖、人羊共嬉圖、雙羊角力圖等。 其中羊角是畫面中重點刻畫的部位,古人喜歡將其誇大,有的甚至彎曲延伸至尾部。 而新石器時代的新鄭裴李崗遺址、武安磁山遺址、河姆渡遺址,也都出土過陶羊,它們或立或臥,質樸可愛。
清 苏六朋《苏武牧羊图》(纸本设色,广东顺德博物馆藏)清蘇六朋《蘇武牧羊圖》(紙本設色,廣東順德博物館藏)
從岩畫到商周青銅器,再到歷代藝術品,羊一直喜氣洋洋地“出鏡”,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表示,中國人喜歡羊,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國一直是農耕社會,羊和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可謂特殊的伙伴——羊既是勞動工具,又可以作為食物,還是獻給神靈的犧牲。 更重要的是,在人們心目中,羊與“祥”相通。 西漢董仲舒雲:“羊,祥也,故吉禮用之。”在眾多古器物的銘文中,“吉祥”也多作“吉羊”。 像浙江地區,過去還有一個風俗,嫁娶時要買羊送給新郎新娘,就是取其吉祥之意。 古代宮中的小車為羊車,也是取“祥車”之意。 漢代還給這種車的駕馭者一個官銜,叫做“羊車小吏”。 到南朝時,“羊車”更從宮廷走向民間。
另外,還有很多漢字、成語都與羊相關,比如“群”字,就是取“羊性好群”之意;再如“美”字,《說文解字》曰:“美,甘也。從羊,從大。”徐鉉註釋說:“羊大則美。”可見“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來。 而“三陽開泰”作為一種傳統的吉祥裝飾紋樣,是由《周易》卦象的變化引申而來。 該紋樣中以三隻羊代替“三陽”,附加太陽及其他景物,構成吉祥的畫面。 這一吉祥如意的理念如今也已深入人心。
由此,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主任、玉器專家古方甚至認為,中國的龍圖騰、陽圖騰展現的是陽剛之美,鳳圖騰、羊圖騰展現的是陰陽之善,龍鳳是虛、羊陽是實,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也是羊的傳人。
  商代晚期 双羊尊 (大英博物馆藏)商代晚期雙羊尊(大英博物館藏)
商周羊尊被賦予神性
商周青銅器中的羊造型非常多,工藝也特別精美。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孫華教授告訴記者,在很早以前,羊就和牛一起成為祭祀中最重要的犧牲。 古文字中“牢”有兩種寫法,其中一種寫法就像圍牆裡面有一頭牛或者一頭羊。 青銅器出現以後,人們不僅用真實的羊來祭祀,還開始鑄造羊形器物以作禮器,這就是羊尊,它不是大眾日用器物,而帶有某些象徵意義。 商周時期的羊尊,往往還會附加一些神秘的圖案,譬如一隻小老虎、一條小龍,或者雕飾一些夔龍紋、鳳鳥紋或者饕餮紋,以增加其神性。
在所有商周方尊中,迄今為止所見最大也是最精美的一件,應是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 這件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月山舖的容酒器,器身呈方形,長頸高聳並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 尊肩部四角是四個卷角羊頭,其頭頸伸出器外,四羊的前胸構成尊的腹部,羊腿則附於圈足上,承擔著尊體的重量,可謂構思奇巧,被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商 四羊方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四羊方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另外,像大英博物館所藏的商代晚期雙羊尊,也是精品中的精品,且與現存於日本的另一件,屬一對。 創作這兩件雙羊尊的作者,充分發揮想像力,每一件都是以羊的前半身相結合,形成對稱的造型,這在歷史上很罕見,至今考古學家都沒有發現過有雙牛尊或者雙虎尊。 而且這一對雙羊尊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仔細觀察,一件上面的羊有鬍子,一件沒鬍子;一件羊的腹部底下有捲毛,一件沒捲毛。 因此,兩件中可能一件代表了公羊,一件代表了母羊。 此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三羊尊,同樣是我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佳作。
到了東周及戰國時期,隨著外來藝術的影響,比較寫實的羊形青銅器物開始出現。 譬如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臥羊銅燈,就是其中的代表。 臥羊肚子裡裝油,蓋的一半翻過去到了頭上支撐起來,就可以把燈組架上去,可謂藝術造型和實用價值緊密結合。 據介紹,商周時期,立羊造型最多,到了漢代,則以臥羊為主。
汉 卧羊铜灯(河北省博物馆藏)漢臥羊銅燈(河北省博物館藏)
玉羊備受古人偏愛
在中國八千年玉文化的歷史沿革中,玉羊雕一直是歷代推崇的動物造型之一,不亞於龍、馬。古方表示,從目前的考古發掘和考古資料中可知,玉羊從商周開始出現,到清代乾隆時達到頂峰,主要以陳設和裝飾用玉為主。
商代的玉羊出土量極大,古方說,婦好墓出土的玉羊頭達到364件,為和田玉中的籽玉雕成,造型相對比較誇張,輪廓簡練。
到了漢代,圓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準確,大多是靜臥形態,身體肥碩,背部豐滿,短頸,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細緻,大而誇張,一般向下盤旋彎曲,羊身上多有以手工刻出的陰線,線條細短、排列整齊且彎曲有度,一般刻於頸下、身體兩側、腿彎處,這些特徵可作為識別漢代玉獸的重要標誌和斷代的依據。
像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漢代玉臥羊,青白色玉料,外形與現代的綿羊類似,為匍匐姿態,兩隻前足一跪一起,兩隻後足貼臥於腹下。 羊頭微微昂起,目視前方。 雙角彎曲,盤於頭後方兩側,頸下及身體兩側有羊毛。
同樣藏於故宮博物院另一件漢代玉臥羊形硯滴,製作得也非常精美,由一塊青玉圓雕而成,也是清宮舊藏玉器之一。 玉臥羊形硯滴同樣是綿羊形象,匍匐在地,羊頭微微昂起,目視前方。羊的頭部為深褐色,面部為三角形,雙角彎曲,盤於頭後方兩側。 羊背部有一圓形凹洞,洞上置雙獸形圓柱紐蓋,這應該是明代人改制的,以作為硯滴使用。
玉臥羊還作為席鎮使用,用來系壓帷帳或席角。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們普遍席地坐在草蓆之上,因而類似的席鎮出土很多,例如現藏南京博物院的漢代金獸就是席鎮之一。
而藏於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自山西省曲沃晉侯墓地63號墓的晉侯墓玉羊,也是圓雕作品。 其最具特色的是,頭部至頸部、背至尾部有隆起的棱脊,飾有排列整齊的陰刻紋,具有前後呼應的效果,在當時極具先進性。
元 赵孟頫 《二羊图》卷(纸本水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元趙孟頫《二羊圖》卷(紙本水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古畫中多有“吉羊圖”
在傳世的歷代繪畫中,也有不少關於羊的名家名作。 朱萬章告訴記者,“三羊開泰”在繪畫中得到比較多的表現,應始於宋元時期,這是有關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繪畫題材;另外,像歷史故事“蘇武牧羊”和神話傳說“龍女牧羊”,也在歷代畫作中多有涉及。 “蘇武牧羊”目前所知歷史上最早的繪畫作品是唐伯虎所作,但只有史料記載,作品並沒有流傳下來。 而清代中期廣東畫家蘇六朋,則可謂畫“蘇武牧羊”的專業戶。 “這一題材的作品蘇六朋傳世的就有十幾件,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順德博物館及香港博物館等。這些作品有個基本的構圖定式,就是蘇武拄著或舉著漢節,旁邊圍繞著兩三隻羊,中間沒有任何襯景,從中讓人感受到不屈不撓的生命意志和氣節。”朱萬章說。
而像南宋畫家陳居中所作《四羊圖》、元代畫家趙孟頫所作《二羊圖》及清代郎世寧所作《開泰圖》,更是歷代畫羊的代表作。
《四羊圖》以左實右虛的一角景式構圖,描繪四隻毛色各異的山羊。 整體構圖簡潔,精練的筆墨,淡雅的設色和準確生動的形象,充分而傳神地表現了山羊頑皮、好鬥的天性。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珍藏的趙孟頫《二羊圖》,則是他傳世作品中除畫馬以外的唯一一幅走獸圖,畫左有自題:“余嘗畫馬,未嘗畫羊。因仲信求畫,餘故戲為寫生,雖不能逼近古人,頗於氣韻有得。”由此可知,這是一件乘興之作,畫面比較簡單,共寫兩隻羊,左邊毛團團者為湖羊,白地褐色花斑,肥壯飽滿,仰首而視,姿態安詳平靜;右邊為山羊,長毛飄垂,體態輕盈,目圓睜而有神,翹尾弓身,正低首作囓草狀。 趙孟頫採用對比手法,畫出了湖羊與山羊各自的特色,並以一靜一動的姿勢,來豐富畫面的表現力,增強美感。 以濕筆潤出湖羊的捲毛,斑斕豐滿,毛質厚實;以乾筆拖出山羊柔軟的長毛,隨勢飄拂。 雖是不經意之作,卻較準確地表現出羊的身體結構和各部分的形狀,反映出趙孟頫敏銳的觀察力及較強的寫實能力。 清代時,乾隆皇帝還在此畫上題詩一首:“子昂常畫馬,仲信卻求羊。三百群辭富,一雙性具良。通靈無不妙,拔萃有誰方。跪乳畜中獨,伊人寓意長。”其中的“跪乳畜中獨”,確實是觀察到羊在百獸之中的獨到之處。 《春秋繁露》雲:“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郎世寧的《開泰圖》中,三隻羊正好就有一隻小羊前腿跪地,向上仰頭正在吸吮母羊的乳汁;母羊一動不動,似乎唯恐驚擾小羊吃奶。
當西方媒體糾結於中國人所說的羊年究竟是山羊、綿羊還是有角大公羊時,《二羊圖》已表明,在古代繪畫作品中既有山羊也有綿羊,而青銅器上的羊,看起來更像是有角大公羊。 因此,對這個問題,西方人恐怕要無窮無盡地糾結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