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海南黄花梨根雕惟妙惟肖

  和讯网 

  顾惠康
  黄花梨存世量偏少
  “海黄”是现代“海南黄花梨”的简称,也谓之“黄花梨”。黄花梨学名为“降香黄檀木”,古称“花榈”或“花狸”,产于我国海南省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是碟形花科黄檀属香枝木类树种。
  《本草拾遗》曰:“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格古要论》说:“花梨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 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可见是一种珍稀的家具用材。其实,在我国古代并没有黄花梨一词,而称之为“花梨”。只是到民国时,著名学者梁思成为了区别 新、老花梨,在老花梨前冠以“黄”字,遂成“黄花梨”,现在它已成为明代老花梨的专用名词。
  据了解,黄花梨存世量很少,故较为珍贵。海南黄花梨因色泽艳美、手感温润、缩胀率小而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海南黄花梨的遂年枯竭,其收藏价值出现了令人注目的上升。
  目前,虽说海南黄花梨根雕的价值略逊一筹,但制作成艺术作品仍是收藏爱好者寻觅的对象,且价格不菲。
  量材施艺令人叹服
  日前,笔者在一位藏友处看到几件海南黄花梨根雕作品,其中“东坡游赤壁”摆件,量材施艺的绝妙构思实在令人叹服。
  此“东坡游赤壁”摆件,宽67厘米,高25厘米,厚18厘米,呈天然状。雕件的成色呈黄褐色,但根部的痕迹十分明显,一看便知是用现代海南黄花梨边沿之材所雕。整件作品没有厚重滋润的包浆,但雕工十分精细。作者根据原材的天然盘曲状,精心构思,量材布局,给予新的艺术内涵。该雕件呈现的突兀而重叠的山 崖,似乎隐含着阴沉的压抑感。而一叶小舟正在险崖边缓缓随波而下,舟尾上的梢公正在弯腰摇櫓,而身着长袍、背手而立的苏东坡似乎正在沉思。此雕件不仅刻画 得惟妙惟肖,还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同时,流畅而又飘逸的刀法运用,亦显示出作者精湛的技艺。
  据史料记载,“东坡游赤壁”的故事源于 北宋诗人苏东坡两次游览赤壁的传说。但此赤壁并非三国火烧赤壁之遗址。相传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被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曾先后两次游览赤壁,对景抒 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并写下了《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两赋”抒情浓郁,文辞优美,广为后世传颂。与此同时,其情其景也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题材。上 述“东坡游赤壁”虽构图简单,但揭示了古代文人雅士身怀抱负却难以施展这一主题。
  另一件是海南黄花梨根雕“事事如愿”丝瓜摆件,宽 21.5厘米,高6.8厘米,厚6.5厘米,包浆厚重,油脂感强,显然是件老料根雕。作品正面顶端是刀痕明显的主藤,虬曲苍劲,一根小丝瓜重叠在大丝瓜上,一大一小,形象逼真,尤其在丝瓜尾部的几刀,仿佛留有花蕊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还有瓜叶的翻卷状,寥寥数刀,功夫不凡。而与正面酷似的丝瓜相比,背 面则多为枯朽的裂状,可谓“朽木不可雕”。此作是真正的量材施艺,为典型的根雕。从民俗内涵来讲,丝瓜寓意“事事(丝丝)如意”,乃是普通百姓喜爱的题 材。
  来源:上海金融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