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南派玉雕勇開風氣獨領風騷

 大洋網-廣州日報

《日月同輝》《日月同輝》
廣州玉雕代表性傳承人高兆華作品嶺南會展出——
五隻翡翠蝙蝠上下翻飛,一片瑞意吉祥之境……這是在9月11日至27日於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舉行的“嶺南高端工藝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廣州三雕一彩一繡精品大展”上,“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高兆華展出的作品《五福臨門》。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玉雕代表性傳承人,高兆華的拿手“絕活”近年來頻見報端。 此次,記者來到高兆華位於芳村的工作室,一睹他滿屋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的玉雕精品。 在交談中,當談到南北派玉雕的不同藝術特色時,高兆華自豪地說,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在“南派”玉雕的發展中一直以創新精神獨領風騷。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劉麗琴
件件作品皆“絕活”
廣州城西“兆華玉雕藝術工作室”的陳列室裡,展示著一系列玉雕精品,高兆華一邊講述其創作的精品中的“絕活”,一邊聊起創作背後的靈巧構思和故事:用珍稀名貴的新疆和田籽玉雕成的“逍遙佛”,潤白無瑕,人物背靠木魚,手托頭頂,雙腳互擦,一副無拘無束的逍遙模樣。 高兆華說,他當時以每公斤500 元的價格買下了7公斤的外麵包著一層黃皮的新疆和田籽料,不惜工料雕琢成這件1.5公斤重的“逍遙佛”,現在這樣的玉料已經暴漲至每克3000多元,要放到現在去創作肯定不會這樣“費料”。 也因此,“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孤品',永不重複,這既是因為石材玉料的獨特性,也因為我不走市場化路線,不做大眾題材。”高兆華說。 他最得意的翡翠仿古玉雕《鴛鴦三鏈瓶》可謂匠心獨運:瓶子上部的玉鏈互相交錯,瓶的中部以一心鏈相連,這些玉鏈充分運用“活環”技巧,將構圖平面變寬,增強作品的體積感、新鮮感。 這種傳統技藝“活環術”對技藝要求高,加上創意巧思,讓高兆華在1984年即獲得“民間文藝山花獎”。 三件套的《日月同輝》則可謂高兆華“絕活”之集大成和窮極工巧之代表:一塊不足0.04立方米的石頭雕刻成一座長達4.35米的大型擺件,作品以“九龍璧”、 “嫦娥奔月”和“五環”組成,取材於古代祭器玉璧上龍紋的蟠龍,寓意文化傳承, 嫦娥牽玉兔和掛宮燈的鍊子用的是“活環術”,月亮上的廣寒宮大膽採用“反雕”,最薄之處只有0.6毫米,廣寒宮上的彤雲和桂樹則利用俏色設計而成,“五環”造型靈感來源於“渾天儀”,不可思議的是每個圓環不但可以轉動,而且都是中空的,裡面通上了燈管,展示的時候燈光亮起。 這件作品既有玲瓏、繁複之美,更有“機械”之巧,高兆華透露,他想將這件作品中的五個前人沒有用過的技術一起打包申報“科學進步獎”。 事實上,除了對機械偏愛,高兆華會的東西很雜,“我可能是玉雕師傅中最會理髮、最會修表、最會做衣服的人”。 這些“才藝”既是高兆華在人生歲月中的磨礪,更讓他觸類旁通,成為創作的靈感。 “我早年在玉雕廠主做設計,曾做過一件多向旋轉的《百子圖》,那個猶如走馬燈的設計,上面的花籃、小孩、宮燈都會旋轉,這就是從修理鐘錶中提煉出來的,舊式鐘錶有小鳥或者人物跳出來報時,這些西方的巧妙東西,我簡化出來放在玉雕裡,都得到了認可。”高兆華說。
廣東人率先
以翡翠為飾
經過多年的發展,南北工藝技術上已區別不大,“揚派”、“海派”主要走傳統路線,“南派”則體現出自己的鮮明風格,即開風氣之先的創新精神。
高兆華頗為自豪地對記者說:“我們的技藝既傳承祖先,也包容中西,整個'南派'在創新方面,自我感覺處於國內領先。首先,'南派'玉雕的開拓、 發展就是走創新之路。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南派'就發展出自己的通雕、鏤空技術。像源自牙雕的玉球是南方玉雕所特有的。在材質上,'南派'也很大膽,當時翡翠作為新材料從緬甸過來,北方沒有人願意做,是廣東人敢為天下先,做出的飾品被慈禧太后所喜歡、賞識之後,從此奠定和形成了現在國內翡翠首飾的標準。”
而在面對市場的時候,題材創新也是不二法寶。 “誰能找到突破,趕早做出一個新東西誰就能在市場上獲得好的經濟效益。沒有新東西,就沒有好的價格,在競爭中就沒有優勢。如果都是仿製前人或者同行的東西,長此以往就失去了創新能力。”高兆華回憶,他在南方玉雕廠裡做設計時,曾從孩子們的玩具不倒翁裡得到靈感,創作了不倒翁玉雕系列,男女老少、動物植物做了不下百種,到現在還有人在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