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北宋登封窯白釉珍珠地刻花鸚鵡紋瓷枕

 信息時報

北宋登封窯白釉珍珠地刻花鸚鵡紋瓷枕北宋登封窯白釉珍珠地刻花鸚鵡紋瓷枕
本欄目摘選自著名古陶瓷鑑賞家樓鋼的著作《中國古陶瓷鑑賞手冊》,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閱讀古陶瓷的方式。
枕呈腰型、平底、中空、背部中心上方開有氣孔,從底部可見胎土呈灰色,通體施白釉,釉下以白色化妝土為襯;枕腰部刻卷草紋,枕面飾一鸚鵡,振翅高飛,穿行於雲朵之間,鸚鵡和卷雲之外飾以密集的圓形珍珠地子。
珍珠地是盛行於唐代金銀器製作之中的一種裝飾方法,模壓成型,使主題文飾呈現立體感,雍容華貴,裝飾效果強。 唐代晚期,其他工藝品製作亦借助了這種方式來進行裝飾,特別是磁州窯系各窯場出產的瓷器,包括罐、瓶、枕具和其他一些形體較大的器物,多有採用珍珠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研究人員曾於2002年在河南省密縣西關窯採集到一片類似的珍珠地鳥紋瓷枕標本,定為唐代。 故宮博物院另藏有一件珍珠地鸚鵡紋腰型枕,也定為唐代。
鸚鵡紋在唐代至北宋是很常見的裝飾圖案,金銀器、銅器、陶瓷以及繪畫絲織品中都有出現。中國國內鸚鵡主要產於陝西與甘肅交接的隴山山區,中世紀時曾被大量捕捉送往城市作為籠鳥餵養。 唐代文學家皮日休曾有詩為隴山以捕捉鸚鵡為生的鳥民訴苦:“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窮危又極險,其山猶不全。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覘其巢,墮者爭紛然。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當時王公貴族們是多麼喜愛餵養這種會說話的鳥兒,甚至連英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免:林邑國曾向太宗朝進貢一隻五色鸚鵡,“太宗異之,詔太子右庶子李百藥為之賦。”為了一隻鸚鵡,還專門把太子的師傅找來賦詩,可見其喜愛的程度。 這樣愛鳥寵鳥的風氣自然也就會影響到民間,並直接反映在當時的文藝作品和工藝品之中,因此可以說某個時代工藝品中的各種文飾,就是當時社會生活史最好最直觀的註釋。
唐太宗李世民是最愛惜自己聲譽的帝皇,平日做事小心謹慎,生怕被史官抓到瑕疵寫入史中。一次人家送他一隻鷂子,正玩得高興,看見魏徵過來就趕緊把鷂子藏在懷裡。 魏徵使壞裝作沒看見,羅嗦個沒完,結果鷂子就死在太宗懷裡。 可是上面所述受貢五色鸚鵡一事不知何故被閻立本畫了下來:宋代周密在《雲煙過眼錄續集》中曾這樣寫道:“餘家舊藏'林邑進鸚鵡圖',蓋唐貞觀中經獻太宗……乃閻立本真跡也。”這件事情居然被畫家畫入畫中並流傳後世,恐怕也是李世民無法預料得到的了。 樓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