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文物賞析:東漢宜子孫玉璧

 新浪收藏

東漢“宜子孫”玉璧東漢“宜子孫”玉璧
李訓剛文/圖
漢代玉璧主要用於禮儀和陪葬,東漢“宜子孫”玉璧,質地為和闐墨玉。 圓形出廓,外徑15.4厘米,內徑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通高20.5厘米,於1982年在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塚子村東漢古墓中出土的,現藏於國家一級博物館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內。
東漢“宜子孫”玉璧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玉製成,玉質溫潤,雕工精細,為典型的出廓璧,下為圓形,中部有凸起圓環。 環與外廓間交互淺浮雕夔龍與乳丁共8組。 環與內孔間雕乳丁158個,背面與正面同,是乳丁減為118個。 外區飾蟠螭紋,出廓上方透雕雙龍,出沒於祥雲之中,中央有篆書“宜子孫”三字,是“子子孫孫,宜家宜室”的吉祥用語。 經鑑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最優、藝術性最高的一件玉璧。
該玉璧保持了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充滿著動態和靈氣,是漢代玉器的上乘佳作。 這塊“宜子孫”玉璧以體形大,雕刻精湛而著稱,是目前我國國內唯一一件刻有漢字的漢代大型館藏玉璧。這塊玉璧以體形大,雕技精湛為世人所珍,為國家一級文物。
來源:閩南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