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古玉鑑藏:商代的戰神長什麼樣

 新浪收藏

資料圖片 一、二、三資料圖片一、二、三資料圖片 四、五資料圖片四、五
2014年7月1日8版的《中國文物報》刊登了一篇《虢國墓地出土的玉鴞》,介紹了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商代玉鴞。 新鄉市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商代玉鴞,從玉料、形式、大小與虢國墓地的非常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細節上卻有許多不同之處,特別是在雕琢時抓住了鴞的耳、緣、羽尾等主要部位特徵,細部與輪廓巧妙地融合為一體,表現得極為自然,渾圓可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圖一)
這件商代玉鴞為和闐青玉,高5厘米,寬3厘米,立體圓雕,豬頭鷹身,昂首挺胸,作站立狀,雙立耳,大圓眼,小耳上豎,顯得非常精神。 特別是嘴部長而突出,許多觀眾一眼看去往往誤以為是個憨態可鞠的小豬,但仔細看突出的嘴下有小小的鉤喙,準確表達了鴞的顯著特徵。 頭以下為鳥身,胸部前凸,雙翼規矩併攏,後有短尾下垂,雙腿微曲,略帶誇張的粗壯,與下垂的寬尾呈鼎立狀,使器物不僅置放十分平穩,看起來更顯敦厚穩重。 頭頂飾一斜穿體呈圓形孔,以便穿繩繫掛之用。 整器選用新疆和闐籽玉為料,玉質透亮,晶瑩溫潤,因年代久遠,局部有老土紅沁,沁色深淺不一。
與虢國墓玉鴞借用“俏色”表現手法不同(圖二),新鄉館的這件玉鴞通體紋飾,胸部、雙翼、頭背部飾羽紋、卷雲紋,雕刻也更為精美細緻。 細部羽毛近似青銅器紋飾的裝飾手法,以勾卷的雙陰線雕琢,刀工簡練嫻熟,線條自然流暢。 作器者採用概括和誇張的手法,發揮豐富的想像,在雕琢上綜合運用了研磨削切、勾线陰刻、鑽孔拋光等多種技法,創造出這件生動傳神的玉鴞,靜中有動,生機盎然。 既有高古玉器的拙樸,又靈性十足富有神韻。 特別是雙耳上豎,看上去精神奕奕;昂首挺胸,又顯得信心滿滿,宛如一名得勝的武士,形成完美和諧的藝術風格。
類似的玉鴞,殷墟婦好墓也曾出土六件,形態各異,均作站立狀。 與新鄉館的比較,或威猛有餘而靈氣不足(圖三),或玉質較差及雕工不完美(圖四)。 有件與新鄉館的形態極為相似,但只有一側雕刻了紋飾,或許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圖五)。 相比之下,新鄉館的這件玉鴞玉質更優,沁色更美,雕刻也更為細膩靈動傳神。
鴞俗稱“貓頭鷹”,上古時期被認為是通神的動物,早在史前文化中就有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如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紅山文化中,均有以鴞為主題的陶鴞尊、玉鴞尊出現。 在商代,以鴞為主題的藝術造型達到了頂峰,商人把它奉為戰神,視其為克敵制勝消滅兵災的神靈。 劉敦願先生在《夜與夢之神的鴟鴞》中認為:“鴟鴞類猛禽象徵威猛,與兵刑之事相聯繫,鴞鳴是戰爭勝利的象徵”。 文物專家馬承源先生認為“商代青銅器鴟鴞的圖像,應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戰神而賦予闢兵災的魅力,為戰神”。
商代玉器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對西周時期玉器產生深遠的影響。 商代的琢玉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精巧細緻的程度,許多玉質堅硬,單使用青 ​​銅工具無法在玉面上刻出線紋,據此推測商朝可能已經出現了利用輪子來帶動蘸著研磨砂的圓形工具來琢制玉料的技術。 商代玉器主要出土於中原地區,特別是商代晚期的河南安陽殷墟一帶。 新鄉在建國初期曾是平原省省會,新鄉市博物館前身即為平原省博物館,得益於省會優勢,收藏著包括安陽在內的原平原省所轄豫北、魯西等五十多縣市的出土、傳世文物,藏品數量和質量都是一般地市級館無法比擬的,許多珍貴文物均係平原省博物館舊藏。 這件商代玉鴞為傳世品,國家一級文物,新鄉距安陽100多公里,因此推斷這件珍貴文物很有可能出自安陽殷墟。
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