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的故事你聽過嗎

中國文物網 

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
“一捧雪”玉雕就被玲瓏剔透,造型奇特,巧奪天工酒斟盞中,夏日無冰自涼,冬日無火自溫。更為出奇的是,無論是在春夏秋冬,只要杯中斟上美酒,就會有雪花飛舞的奇觀,因而,這個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
早在400年前,明末書畫大家範允臨、明末清初戲劇大家李玉就以《一捧雪傳奇》話本、《一捧雪》劇本告誡世人莫要收藏、莫要懷古——在傳奇與戲劇中,莫懷古因收藏“一捧雪”古物,落得個丟官落職、家破人亡。 是故,戲劇中人物命名莫懷古就是敬告人們不要懷念古董之意。
據傳,明朝嘉靖年間,有位太常寺正卿,名曰莫懷古(真名王世貞),家藏稀世珍寶“一捧雪”玉盞一尊。
某年冬天,莫懷古的管家莫成在街上遇到一個窮困潦倒的字畫匠,名叫湯勤。 莫成將湯勤帶回家中,替主人莫懷古裱糊名家書畫。 莫懷古見湯勤衣服襤褸,凍得渾身哆嗦,就讓莫成拿來桌上“一捧雪”玉杯中的美酒,請湯勤喝下暖暖身體。 湯勤接過玉杯,只見杯中雪花飛舞,頓覺玉杯非凡。 在莫成領他用飯時,他藉機相問玉杯。 莫成如實相告,切讓湯勤嚴守秘密。
次年中秋,從北京城里傳出相國嚴嵩廣收門客的消息。 莫懷古就把寫得一手好字、畫得一手好畫的湯勤,介紹到了相府。 湯勤趨於附勢,隨後就將“一捧雪”的事密告嚴嵩。
嚴嵩一聽,就命兒子嚴世藩帶著湯勤來到莫府,希望莫懷古將“一捧雪”贈與相府。 莫懷古進退兩難,長吁短嘆,說:“玉杯雖小,乃是先人遺物,豈能唐突易手?容我擇吉日祭奠列祖列宗之後,再送嚴府不遲。”
莫懷古把莫成喚來商量此事。 莫成忠誠老實,他勸莫懷古喬裝打扮,帶上“一捧雪”連夜逃出京城。 而莫成遂將復制的一隻贗品假杯,送贈嚴嵩。
一日酒過三巡,嚴嵩拿出“一捧雪”,想讓大家一飽眼福。 觀賞之間,湯勤小聲相告嚴嵩杯是假贗品。 嚴嵩一聽大怒,立命嚴世藩與湯勤帶領500人馬,把莫府圍了個水洩不通。
搜查一遍,不見玉杯。 嚴世藩氣急敗壞,在朝上上本彈劾莫懷古並派人追拿他,在薊州將莫懷古拿獲,並命薊州總鎮戚繼光就地將莫斬首。 戚繼光欲救莫懷古但無計,莫府僕人莫成願捨身救主,莫懷古因而得機逃往古北口。 戚繼光將莫成斬首後,將人頭送到京城,但又被湯勤識破。 錦衣衛陸炳奉旨調查,並將戚繼光拘捕。 嚴世蕃令湯勤會審,陸炳欲斷為真,湯勤堅持為假;陸由雪艷暗示,看破湯意在得雪艷,又思開脫戚繼光,無奈將雪艷斷與湯勤為妾,湯乃不究。
洞房花燭之夜,湯勤得意忘形,神魂飄蕩。 雪艷假獻殷勤,左右侍奉,把湯勤灌得醺醺大醉。三更時分,雪艷潛入書房取出寶劍,刺死湯勤,而後自刎。 這就是《一捧雪》中的“刺湯”一折。
莫懷古帶上“一捧雪”幾經輾轉,流落到新野縣西北一個“三不管”地方,在此隱居下來。 後來為紀念夫人雪豔的貞操,也為了長期隱匿自己,也就改“莫”姓為當地“李”姓了。 又過了多少年,子孫們為了不忘祖先,遂云自己的姓氏為“莫李”。 這就是新野歪子鎮“莫李”的由來。 “一捧雪”,也就此世世代代珍藏在這個“莫李家族”,並由“莫李家族”之長門世代相傳守護。 每逢大年初一祭祀祖先,“一捧雪”隨祭告慰先祖,“莫李家族”的其他成員,這時才能得見“一捧雪”一面。
據《明史》、《張漢儒疏稿》記載和《新野縣志》詳載:“一捧雪”為明代著名玉杯,當時的權臣嚴嵩欲將玉杯據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懷古棄官改姓隱居他鄉,“一捧雪”在嘉靖年間失踪。 莫氏家族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懷古不惜丟官、棄家舍妾,幾經輾轉來到中原,將莫姓改為李姓,隱蔽落戶,玉杯才得以保全。
一捧雪具有神奇的功效,使用此杯飲水可以消災驅邪、消除疾病,在遇到貴人時就像遇到知己一樣,當向其內註入開水的時候,天氣可以幻化成漫天飛雪,伴隨著桃花朵朵飛舞,景色迷人。
“一捧雪”玉杯從明代珍藏至今,已傳世四百多年。 “一捧雪”玉杯為白色或米黃色,略透淡綠,口徑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o. 2厘米。 杯身琢為梅花形,五瓣,似臘梅盛開。 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纏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與杯身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玉質晶瑩,花美枝嫩,顯然玉杯的作者取“臘梅傲雪”之意。 經故宮博物院鑑定,“一捧雪”屬國家二級文物,為明代工藝,玉料出自新疆和田,是明代玉器的珍品。 久沉復現,尤為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