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硯台:被價值低估的收藏品(組圖)

 新聞晨報

清康熙御製雙螭紋松花石硯清康熙御製雙螭紋松花石硯陳洪綬銘抄手端硯陳洪綬銘抄手端硯計楠銘鳳凰池端硯計楠銘鳳凰池端硯
晨報記者詹皓
7月17日開始的“惟硯作田:上海博物館藏硯精粹展”讓一部分人看得津津有味,也讓另一部分充滿疑惑:黑乎乎的一塊石頭,有什麼好看的? 的確,硯台早已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硯台收藏也是一個非常偏的收藏冷門,但近年來,小小硯台卻頻頻拍出百萬甚至千萬元高價,以硯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其蘊藏的文化、藝術內涵來說,它的價值目前仍遠遠被低估。
好硯台的材質就是稀缺資源
一方硯台,兼具了材質美、雕刻美、書法美以及強大的文化內涵,非常值得玩味。 更何況,在所有收藏品當中,硯台是保存起來非常方便的。
先看材質美。 中國古代三大名硯,端硯、歙硯、洮石硯,都是罕見的礦石。 硯台是用來發墨的,基本功能就是發墨強、而且不傷毛筆,這就要求好的硯台必須材質堅硬、密度極高,好的硯石其硬度接近於鑽石,同時好的硯石還顯得溫潤、嬌嫩,一方材質名貴的硯台,呵口氣在硯堂,馬上就會有細密的水珠滲出來,可以直接研墨。
古代一些名坑出產的硯石,向來為歷代文人所珍視,比如歙硯裡的龍尾坑,端硯裡的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很多名人都曾特地賦詩讚美。
因此,硯台收藏,首先要講究材質,那些早已“絕版”無法再開采的名坑硯石,尤其是有著珍貴石品(即紋理和石眼)的,價格一向高企。
硯台造型體現文人追求
再看雕刻美。 中國硯台一向屬於雕刻文化里的一種,無論是對於整體硯台的造型設計、雕琢、打磨,還是因材施為、巧奪天工的各種紋飾圖案,都是我們欣賞的重點之一。
宋代以來的硯台,就講究硯台四邊都略微往裡收斂一點點,不但在視覺上更美觀,還直接傳達了中國文人內斂、謙衝的精神。 硯台每條邊的線條,都因為手工打磨,而達到一種能體現哲學精神的境界。 宋代和明代的硯台,在形制上達到了文人崇尚的天人合一的理想高度,其線條之美,幾乎可以看作是當代世界極簡主義的先聲,也是中國明代家具製作理念的又一體現。
所有者身份決定硯台身價
一方好硯台,往往會引來無數文人殫精竭慮為之題銘,或講述硯台得來經歷,或記錄創作過程,或讚美硯台材質、造型,或撰寫人生格言,傳遞給家族後人,其優美的書法刻在硯石上,更顯金石氣。 總之,一方硯台上的銘文,可以直接決定它的市場價值。 目前市場上價格最高的幾方硯台,都同歷代名人息息相關。 如目前拍賣市場上成交價格最高的兩方硯台,都是由乾隆御製和御題詩的,分別拍到了1400萬元和973萬元。 百萬元級別的硯台,要么是清代皇家御製,要么是有紀曉嵐、吳昌碩、朱彝尊等名人的題銘。
從市場角度看,1999年時,一方清乾隆澄泥伏虎硯在北京拍出121萬元,創了當時硯台拍賣紀錄;2010年北京保利又以1400萬元拍出一方非常相近的清乾隆澄泥伏虎硯,10年時間,硯台才漲了10倍出頭一點。 2007年,西泠拍賣在國內第一次推出硯台專場,大量名人題銘的佳硯上拍,幾乎全部成交,但130方硯台總成交額僅1800萬元,最高的一方也不超過100萬元。
為何唐宋時硯台價值連城?
古人很早就把硯石的材質特性與文人的道德操行相比擬,認為其造型線條的內斂與峭拔、質地的堅硬與溫潤、工藝上的雕琢與自然,均是一種分寸感極強的表現,恰如文人的德行。
在中國唐宋時期,因為硯石的難得,一方好硯台可謂價值連城,成為貢品。 但在當今的收藏市場,其價值被大大低估了。 同樣是中國傳統藝術最高等級的宋代器物,一件宋瓷最高市值達兩億多元,而宋代硯台只有十多萬元。
再與書畫相比,硯台是中國書畫的“搖籃”——一位名家一生的硯台不過幾方,最多的也就能存世幾十方,而他的書畫呢,少則幾千件,多則上萬件。 當然,這樣比較有點牽強,但名家硯台的價值窪地也是一望便知。
由此可見,硯台從其歷史文化角度的理解和價值挖掘尚未展開,人們對其的認知還十分有限,市場價格也處於明顯的窪地之中,因此具有很好的收藏前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