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古代銅鏡曾是官方奢侈品:唐宋時才開始平民化

中國新聞網

工作人員現場演繹“對鏡理紅妝”的場景,吸引了不少游客記者尚洪濤攝工作人員現場演繹“對鏡理紅妝”的場景,吸引了不少游客記者尚洪濤攝
本報訊(記者孫歡) 昨日,西安博物院主辦了“清冶銅華,光耀長安”院藏銅鏡精品展,讓古城市民感受到“中國鏡”四千多年的發展變遷。 此次展覽展出的113件(組)銅鏡中,有八成是首度面見西安市民。
曾是“官方奢侈品”
從夏代銅鏡出現之後長達4000多年的時間裡,銅鏡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 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伏海翔部長告訴記者,此次展覽的銅鏡由西安博物院典藏的4000多面銅鏡中精選而出,貫穿銅鏡發展史。
據介紹,銅鏡產生早期,因為造價較高和製造限制,只有皇宮貴族才可以使用,直到唐宋時期,銅鏡才開始平民化。 而這,也從一個有趣的細節能看出來,“在唐宋之前,基本沒有帶手柄的鏡子,因為照鏡子的人地位都比較高,有專人幫他(她)舉著鏡子。而唐宋以後,由於鏡子開始在平民中使用,人們往往需要自己拿著鏡子,因此漸漸出現了帶'把'的鏡子。”
唐鏡映照絲路繁華
此外,不同時期的銅鏡,背面雕刻的紋飾也包羅萬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鏡子在發展中,也不斷融合著“外來文化”,最典型的,就是盛行於唐的“瑞獸葡萄鏡”。 博物院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員楊宏毅說,瑞獸紋是中國古代十分多見的傳統紋飾,葡萄紋則來自西域,由於唐朝以開放的心態吸收著世界各地的文化,西域的文化藝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 中國工匠們在製鏡時,將瑞獸紋飾與西域傳入的葡萄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活潑、開放、富於變化和具有神秘色彩的裝飾圖案,“這也成為盛世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空前、絲路繁華的實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