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鬢間風華:清代的鈿子

 中國文物網

五鳳鈿子五鳳鈿子
清代服飾有了滿漢之別,而滿妝與漢妝都有若干特色首飾,並每以傳神之容色現身於小說戲劇曲藝。 且看子弟書《逛二閘》中佳人出遊前的一番妝扮:“傍妝台,從新梳洗多清雅,真正是大家氣概別樣風流。穿一件鴨蛋青洋縐廂領袖,更顯得瓊枝玉貌雅淡溫柔。青絲巧挽簪別玉,翠鳳斜插兩把頭。淡掃蛾眉微擦粉,輕勻蓮臉趁星眸。穿一雙雪青三廂福字履,扎滿三籃小皮球。粉頸兒品藍洋縐繡花手帕,金環兒玉耳輕排六個勾。全無半點塵俗氣,打扮得花容月貌絕代風流”。 “翠鳳斜插兩把頭”、“金環兒玉耳輕排六個勾”,又一條圍在粉頸的“品藍洋縐繡花手帕”,正是滿妝的主要特色。
滿族女子平日梳旗頭,吉慶盛典著禮服,與禮服相配的首飾名鈿子。 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婦女著禮服袍褂等,頭上所帶者曰鈿子。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製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支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鳳鈿之飾九塊,滿鈿七塊,半鈿五塊,皆用正面一塊,鈿尾一大塊,此所同者。所分者,則正面之上,長圓飾或三或五或七也。鳳鈿除新婦宜用,其他皆用滿鈿,孀婦及年長婦人則用半鈿。”鈿子上面的裝飾名鈿花,又稱作面簪,由裝飾紋樣主題一致的若干塊合為一組。 所謂“鈿尾一大塊”,原是放在鈿頂,鈿子前高後低,戴上之後,鈿頂便是斜向著後方。 鳳鈿前面的一長條鈿口每做成鳳銜流蘇,即所謂“珠旒”,又或曰“排子”,《清同治大婚典禮紅檔》卷四“妝奩冊”列有“赤金累絲鳳鈿全分”,注云“隨鳳銜五掛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對”,即此。 所謂“鈿子之製,制同鳳冠”,乃其要領,即它的製作也同鳳冠一般,是由金銀點翠鑲珠寶製成的一個個小件組合為飾。 故宮藏一件五鳳鈿子,紙板製成的鈿殼刻作編紋,其上鋪翠,五隻金累絲點翠珠寶鳳綴在前面中央,金點翠九翟在其下,鳳與翟口中各銜瓔珞。 鈿尾一個金累絲點翠鑲寶的大花籃,金累絲點翠的花葉、花朵和草蟲分佈在花籃兩邊。 鈿緣綴著六串瓔珞,四掛挑牌。 瓔珞和挑牌均以珍珠貫穿,間以盤長、萬字、蝙蝠、蝴蝶、金剛杵,底端是覆了點翠花葉的寶石為墜角。 瓔珞珠旒,前垂後覆,一片翠色中寶耀金輝,自使佳人倍增嬌妍,存世清代圖像中適有傳神寫照,如華盛頓賽克勒博物館所藏之幅。 畫中人乃多羅恭勤貝勒弘明(允禵五子)的嫡福晉完顏氏,侍郎羅察之女,生於康熙四十四年,卒於乾隆三十二年。
“不具珠旒”的鈿子,則以鈿花的製作彰顯粹美。 故宮藏銀鍍金點翠嵌珠寶花籃鈿子,密纏青絲線的鐵絲編作鈿殼,上結壽字、盤長和疊勝,鈿花前面四枚,鈿尾三枚。 前方圓形的一枚,下緣是累絲點翠嵌寶的壽山,上緣一隻翠蝙蝠,兩側為點翠嵌寶的花葉和花蕾,中心是緝米珠嵌寶的折枝花,旁邊更探出一枝紅寶石桃子。 鈿尾的主花是點翠嵌寶花籃。
戴了鈿子,也不妨鈿子上再插簪釵與鮮花,清楊瑛昶《都門竹枝詞》“一條白絹頸邊圍,整朵鮮花鈿上垂”,所詠即是。 故宮藏清人繪孝欽顯皇后像,後穿吉服,掛朝珠,頭上一頂鈿子編紋歷歷,點翠的鈿花之外,又別插珠花和口銜流甦的珠鳳。 又清宮舊藏中的一幀瑾妃照也是類似的妝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