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黃鶴樓上過尼加拉瓜的郵票

 中國網 

清朝“同治樓”老照片清朝“同治樓”老照片
退休幹部成民間收藏家2000件藏品“講述”黃鶴樓故事
黃鶴樓上過尼加拉瓜的郵票
尋找記憶中的黃鶴樓
本報記者明眺生實習生徐芬
23日,武漢晚報啟動黃鶴樓老照片、老物件徵集以來,市民參加踴躍。
有市民報料:66歲的黃岡籍退休幹部姜普林,專門收藏與黃鶴樓相關的老照片、老物件。 13年來,他輾轉全國各地,淘得各類藏品2000餘件,成為擁有黃鶴樓相關藏品最多的民間收藏家。這些藏品,“講述”了與黃鶴樓相關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昨天,武漢晚報記者前往東西湖區某小區,採訪了定居在這裡的薑普林。
民国时期吉云生钱庄印制的钱票上印有“同治楼”图案民國時期吉雲生錢莊印製的錢票上印有“同治樓”圖案
一張民國紙幣
勾起黃鶴樓收藏癮
走進姜普林面積20餘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館”,只見牆上掛滿了黃鶴樓詩詞書畫,桌上擺滿了與黃鶴樓有關的書刊、陶瓷、酒瓶、座鐘、油印機等老物件。 6本收藏夾,保存著黃鶴樓照片、板畫、紙幣、票證、菸標、火花貼等各種紙質小藏品。
姜普林1990年開始玩收藏。 2002年,他偶然收集到一張民國3年(公元1914年)“湖北官錢局”發行的紙幣,發現上面的黃鶴樓只有3層,比現在的少了2層。 “這是怎麼回事?”當時,在黃岡市文化行業供職的薑普林,開始尋求答案。
後來得知,有著近1800年曆史的黃鶴樓,曾屢建屢毀,屢毀屢建。 紙幣上的黃鶴樓,於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是古代最後一座黃鶴樓(俗稱“同治樓”)。 不幸的是,該樓毀於清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一場大火。 現在的黃鶴樓,於1981年9月動工重建,1985年6月10日竣工開放。
黃鶴樓悠久的歷史文化,引起了姜普林濃厚的興趣。 從此,他將收藏方向轉為專門收藏與黃鶴樓相關物品。 為收藏方便,退休後,他乾脆在武漢近郊買房定居。
13年來,姜普林通過各種渠道,花費十幾萬元,淘得2000餘件黃鶴樓相關藏品。 這些藏品,大致分為書畫、圖書、郵/幣/卡、陶瓷、商標、票證、辦公/生活用品及其他等八類。
“我被黃鶴樓徹底俘虜了。”姜普林幽默地說,這些年,只要聽說哪裡有黃鶴樓相關“寶貝”,他必得之而後快,有多少錢“砸”多少錢。 他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黃鶴樓相關藏品只買不賣,除非與藏家交換,否則絕不出手。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與黃鶴樓公園合作,在園內闢專門展廳,展出這些黃鶴樓“寶貝”。
最老黃鶴樓照片130年前拍攝
各個朝代建造的黃鶴樓,曾出現過多種不同“版本”,而清朝的“同治樓”,是唯一有照片傳世的古黃鶴樓。 姜普林收藏的黃鶴樓老照片中,就有一張“同治樓”的原版照片。
記者看到,這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黃鶴樓巍然聳立,直筒狀的3層塔樓,靈動的飛簷,獨具特色的攢尖頂,顯得雄偉而壯麗。 頂樓牌匾上“南維高拱”四個大字,清晰可辨。 照片左上角,印有“古黃鶴樓”四字;背面,蓋有一枚標明“次品”的圓形圖章。
姜普林說,2008年,他從漢口南京路一對開寵物店的中年夫妻手中,購得這張他們家傳的老照片。 經收藏圈朋友鑑定,這張照片應該是攝於清朝光緒年間,因同治樓毀於光緒十年八月(公元1884年9月),這張照片至少已有130年曆史。 背面的“次品”圖章,表明這張照片出自當時某個照相館,應屬非賣品。
從“同治樓”被毀,到黃鶴樓重建,黃鶴樓有101年有名無樓的“空白期”。 其間,武昌長江邊黃鶴樓故址上,先後修建過西式的警鐘樓(公元1904年)、中式的奧略樓(公元1908年),這兩座樓,均於1955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被拆除。 其中,奧略樓常常被遊客誤認為是黃鶴樓。 姜普林收藏的黃鶴樓老照片中,可以看出這兩座樓的模樣。
姜普林還收藏了一張民國時期的“同治樓”彩圖。 這張“大中華菸廠”印刷的長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的宣傳畫,下方有“武昌古黃鶴樓”的印刷體文字。 這張彩圖是姜普林花5800元,從武漢一位藏家手中購得,到手後,他興奮得一夜未睡。 他認為,這張圖上黃鶴樓畫得十分精美,頗像一張放大的“同治樓”彩照,不僅有藝術價值,還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兩張木刻畫見證黃鶴樓“入戲”
在漫長的黃鶴樓“空白期”,雖然樓沒了,但黃鶴樓的文化仍在民間傳承。 姜普林收藏的許多老物件,清晰呈現了這份傳承。
姜普林向記者展示了兩幅彩色木刻畫,這兩幅畫均取材於京劇《黃鶴樓》。 這齣戲講的是劉備借荊州安身,周瑜想趕走他,雙方在黃鶴樓激烈談判的故事。 其中一幅畫上,周瑜一隻腳踏在木椅上,雙手執翎,怒髮衝冠;劉備被逼無奈,低眉頷首作揖求情;趙雲見主公受辱,左手叉腰,右手高舉,似向周瑜示威。 3個英雄人物表情生動,動作誇張,傳遞出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姜普林稱,3年前,在山東濰坊舉辦的全國文獻資料紙品收藏交流會上,他一看到這兩幅木刻畫,意識到是珍貴藏品,馬上將其買下。 從畫作的紙質和印刷技術判斷,應是民國時期的作品。 《黃鶴樓》題材戲曲最早出現在元朝,後來全國不少地方都上演過《黃鶴樓》戲曲。 據清朝《伶官傳》記載,清朝的同治皇帝為了給慈禧祝壽,曾親自披掛上場,在京劇《黃鶴樓》中飾演趙雲。
武汉最早的黄鹤楼牌烟标武漢最早的黃鶴樓牌菸標
最早黃鶴樓菸標棉紙製作
姜普林的藏品中,有一枚武漢最早的“黃鶴樓”牌香煙菸標。
記者看到,菸標底色為紅色,上面印有綠色的“同治樓”圖案,以及繁體的“黃鶴樓”、“上等香菸”字樣;兩側還印有“香煙”的英文單詞。 這款10支裝的“黃鶴樓”牌香煙,由清末民初的“三勝永”出品。
5年前,聽說荊門市一位藏家手中有這張菸標,姜普林連忙追到荊門求購,但藏家已出手。 於是,他輾轉江西、湖南等地“追踪”,最終在岳陽一場拍賣會上購得。 姜普林說,印製這張菸標的紙張、顏料都比較特別。 紙張以棉花為原料製作,現在已經不生產了;顏料用的是天然礦物質顏料和植物顏料,而不是現在的化學顏料。
姜普林還收藏了一張民國時期吉雲生錢莊的銀票,上面印有“同治樓”和晴川閣圖案。 這張銀票是他12年前,從湖南一場拍賣會上購得,也是他收藏的唯一一張銀票。 他說,吉雲生是湖南益陽一家私人錢莊,銀票上印有清朝黃鶴樓圖案,彌足珍貴。
解放後,武漢許多老國企生產的商品,也以“同治樓”為標識,姜普林很喜歡收藏這些標識及實物。 上個世紀50年代,武漢酒廠生產的黃鶴樓牌白酒有兩個品系:“回籠酒”和“漢汾酒”。 這兩種酒標,姜普林各收集了一枚。 武漢市醬油、糖果、火柴等商標,只要以黃鶴樓命名或印有黃鶴樓圖案,他全部收集。 他還收藏了漢產黃鶴樓牌電子管收音機、黃鶴樓牌油印機等實物。
他說,這些“武漢造”曾伴隨武漢人成長,見證百姓生活和城市變遷。 隨著一些老國企逐漸淡出市場,這些東西正迅速從人們的視野消失,再不搶救和收藏,將來就可能看不到了。
尼加拉瓜发行的黄鹤楼邮票尼加拉瓜發行的黃鶴樓郵票
黃鶴樓上過外國郵票
姜普林收藏了不少以黃鶴樓為題材的郵票。 其中最珍貴的,是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發行的一枚黃鶴樓郵票。
這枚郵票上,除了有1985年重建開放的黃鶴樓圖案,還有祥雲和孫悟空的卡通形象,以及“Nicaragua”的英文。 姜普林介紹,這枚郵票是紀念1996年在中國舉辦的第9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而發行。 之前,我國提供了不少風景名勝圖案供尼加拉瓜選擇,設計人員唯獨相中了黃鶴樓圖案。 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枚外國發行的黃鶴樓紀念郵票。

雙齒孔的趣味郵票鑑藏

 揚州新聞網

《世界地球日》紀念郵票與《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博覽會》紀念郵票《世界地球日》紀念郵票與《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博覽會》紀念郵票
在郵票大家庭中,形態各異的趣味郵票一直受到廣大集郵愛好者的青睞。 2005年4月22日,我國發行的一枚《世界地球日》紀念郵票就是一枚趣味郵票。
此枚郵票票形為正方形,圖案中心是一個白色的圓,圓的四周為藍色。 圓內畫面是像徵全世界不同膚色國家和民族的五顏六色捧托姿勢的一雙手,手的上方是代表地球的經緯線,以此來表達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珍惜我們僅有的一個家園和愛護地球需要人人從手頭做起的“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同時五彩的雙手既表現了自然生態的多樣性,也表現了地球回饋人類的多彩生活。圓的四周藍色部分安排的是“中國郵政”的中英文國銘和“80分”面值。 有趣的是,這枚郵票採用雙齒孔製作,即在郵票四周正方形齒孔內的白色與周圍藍色接觸的圓邊線又打了一圈齒孔,其中正方形對角線與這一圈齒孔交叉的4個點的齒孔為四角星形的防偽異形齒孔。 因為這一圈齒孔外面的藍色部分安排的是國銘和麵值,所以不能按圓形齒孔撕扯,即把國名和麵值部分扯掉就不能寄信使用,成為一枚廢票,只有按郵票四周的正方形的齒孔撕扯才能正常寄信。 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一枚雙齒孔郵票,更是廣大集郵愛好者非常看好的一枚趣味性郵票。
還有一枚2008年4月30日發行的《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博覽會》紀念郵票第一枚“傳承奧運”也屬此類趣味郵票。 這枚郵票圖案上半部分為代表吉祥、象徵圓滿的紅色祥雲升騰環繞而成的圓形博覽會標誌,在這枚標誌的周圍也打了一圈齒孔。

古玉品鑑:神龜遊荷葉靈性寓祥瑞


北京丰台區金代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玉龜遊佩北京丰台區金代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玉龜遊佩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我國古代對於龜靈的信仰,有著超過七千年的悠久傳統,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化與凌家灘文化中,都已出現用玉製作的龜,與通天禮神、搖卦占卜的神靈崇拜息息相關。 此後,龜靈信仰迭經演變,到南北朝時,不僅完全走出了遠古通天禮神的神靈崇拜範疇,而且也擺脫了漢晉時期“引魂上天”、為亡靈服務的窠臼,成為一種為活著的人祈求吉祥福壽的信仰。
南朝《宋書·符瑞志》中赫然記載:“靈龜者,神龜也……三百歲遊於蕖葉之上,三千歲常遊於卷耳之上。”到了唐代,龜靈信仰世俗化,除了龜年、龜蒙等人名以及龜趺、龜硯、龜形瓷器、金銀器等龜靈文物外,龜遊荷葉(即蕖葉)題材也相當流行,唐代的“真子飛霜”銅鏡上,便常可見到裝飾的龜遊圖案。
宋代秉承唐風,龜遊荷葉成為工藝美術中相當普遍的吉祥題材,並且出現了此題材的玉雕。 四川廣漢宋代窖藏和浙江新昌南宋墓中出土過龜遊題材玉器。 廣漢所出的龜遊玉帶飾,正面琢刻出一靈龜遊戲於一張平鋪舒展的荷葉之中,靈龜昂頭擺尾,四肢呈爬行狀,荷葉中部內凹,邊緣略翻捲,葉脈清晰。 背面平直,線刻葉脈及荷梗,四角端有可供穿綴的牛鼻孔。
宋人崇信龜靈的風氣甚至影響到鄰邦。 在與宋對峙的金的疆域內也出土了一些龜靈信仰的文物,其中也將龜遊荷葉作為祈求福壽的吉祥題材。 北京丰台區金代貴族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一對龜遊玉佩,是金代龜遊題材玉雕的代表作。 玉佩採用多層鏤雕的方式,在枝蔓交錯的茨葉和水草之上平鋪兩張捲邊的荷葉,彷彿清風徐來,水波瀲灩。 荷葉之上,是一對伸頭擺尾、相向爬行的靈龜,憨態可掬,生趣盎然。
龜遊題材的玉雕,到了元代仍時有所見,並且還衍化出一類靈龜吐祥雲的題材。 不過,迨至明代中晚期,龜的形像一落千丈,隨著“搗兒龜子”之類罵人話的盛行,靈龜信仰的題材,頓時從絕大多數工藝美術領域中銷聲匿跡。

兩塊明代青磚折射古城牆興廢史

 新浪收藏

刻有“南陽府”、“南陽城”字樣的明代城磚的拓片刻有“南陽府”、“南陽城”字樣的明代城磚的拓片
“我最近發現了帶有'南陽'字樣的老城磚,可能是明代南陽城牆被毀後流落民間的。”近日,南陽民間收藏家勇軍與本報聯繫,出示了他收藏的兩塊南陽城磚。 記者走訪專家得知,這小小的城磚見證了南陽古城牆的一段興廢史。
這兩塊老城磚,一塊上有“南陽府”字樣,另一塊為“南陽城”。 據勇軍介紹,這兩塊磚是在去年城區東馬道街一處民國老宅拆遷時,從牆基中發現的。 他翻閱史料得知,1939年,日軍進犯豫西飛機轟炸南陽,城內軍民疏散不易,國民政府南陽專員朱玖瑩下令在專員公署(南陽府衙)西設立一座新城門,名為“經武門” 。 後朱又奉令徵調上萬民夫拆除城、 寨。 為了加快進度,朱玖瑩下令:磚誰扒掉歸誰所有,讓百姓參與扒城。 因此,南陽民居內多見城磚。 而當時扒毀的城牆,是明清兩代地方政府相繼建成的。
勇軍收集到這兩塊城磚後,邀請市收藏協會漢畫像磚石委員會主任劉東陽研究。 劉東陽認為,這兩塊城磚從規格、材質和燒製技藝等方面進行考量,應為同時期物品,而從“南陽府”字樣可見,是明代南陽修建城牆時所專用。
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城池》等明代史料記載,明置南陽府。 洪武三年(1370年),南陽衛指揮使郭雲以元之南陽土城用磚石建成府城。 成化年間(1465~1487年),南陽府以兩州十一縣之人力、財力重修南陽城。 砌城牆用磚燒印有“南陽府”字樣,牆體用白灰砂漿灌之,堅固異常。
抗戰結束後,南陽城牆得以重建,而從上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城市發展建設需要,相繼拆除了東、南、北三座城門、城牆,最後的南陽古城牆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如今,只有兩塊老城磚,無言地向人們訴說著南陽古城的這一段歷史。

安徽樅陽出土的明代鐵雲版:雲版的功能和時代特徵

文物鑑定與鑑賞

安徽樅陽出土的明代鐵雲版:雲版的功能和時代特徵安徽樅陽出土的明代鐵雲版:雲版的功能和時代特徵安徽樅陽出土的明代鐵雲版:雲版的功能和時代特徵安徽樅陽出土的明代鐵雲版:雲版的功能和時代特徵
王樂群
1996年11月,在安徽省樅陽縣樅陽鎮渡江路二里崗興建中石化加油站建房挖基時,發現墓葬1座。 樅陽縣文物工作者聞訊趕往現場,對已經被破壞的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 清理出鐵雲版(見圖1)、磚刻墓誌(見圖2)各1件。 據墓誌銘載:該墓的年代為明萬曆二年(1574年)。
雲版,又稱“雲板”“韻版”“雲牌”,俗稱“點”。 為一塊兩端呈雲頭狀或鏤刻雲形花紋的扁形鐵(銅)板,可分為兩面式和單面式兩類。 其中央偏下有撞座(敲擊點),上端頂部有一圓孔,可繫繩懸掛於木架或建築的構件上。 敲擊雲版可發聲,以傳遞聲訊或約集眾人。 《清會典事例•樂部》:“雲版, 銅鐵或合金鑄成,體薄而扁平,周身有云紋,邊穿有孔繫繩。懸而擊之。”目前尚無資料表明平民百姓人家使用雲版之例。 因使用面不夠廣,鑄造量受到限制,再加之雲版以鐵質為多,不易保存,出土和存世較為稀少,而在有確切紀年墓葬中發現的明代鐵雲版更為少見。
樅陽縣出土的這件明代鐵雲版,高37.5厘米,長36厘米,厚1.5厘米,重5.87千克。 全版為生鐵一次澆鑄而成,鏽跡斑斑,稍有磕損。 器身呈圓形扁狀,正中凸起的長條形方框內豎鑄銘文,因鏽蝕嚴重而難以辨識。 方框下部左右凸起的圓形框內分別鑄“日”“月”兩字,字體正楷陽文。雲版背面平整,未發現銘文及紋飾。 該雲版在​​造型上除仍保持著宋元時期上部雲頭較小、下部雲頭寬大,敲擊點稍微凸起和周圍沿邊鑄弦紋等風格外,有著它自己的顯著特徵:周緣以8條連弧線構成一個整體,跨度較大;上部雲頭頂端弧曲不大,平面較平整,兩側堅挺稍下收;下部雲頭底部只有一條連弧線,跨度較大,兩側弧收處器身較寬且折收向下且頂部呈尖狀。 全器造型簡練、手法較為單純,比例尺寸和諧,表現出質樸、大方之美。
從雲版在各個歷史時期使用的史實來看,雲版是源自漢民族傳統的佛教法器,後來從宗教器物引入到其他領域,最終又回歸為佛寺專用之器具。 其具體使用方法,各朝代、各地區、各領域均有不同規定,敲擊方式也不盡相同。
雲版在我國唐代或更早時期即已經使用。 此時期,雲版廣泛應用於佛教寺廟中,或用於僧徒早課,以敲擊雲版計時頌經;或用於僧徒餐前,起到召集眾徒的目的……總體來看,雲版在佛事活動中是一種具有飲食起居、行道辦事、規矩禮法等警示功能的專用器物。 其懸掛於不同的位置各有不同的稱謂,如掛在“庫司”前稱為“大板”,懸在“方丈”旁稱為“內板”,置於“半鐘”之下稱為“鐘板”,還有“首座板”“照堂板”“客板”“坐禪板”“齋板”“巡火板”“火板”“報廊板”等。 關於唐代佛教院中使用雲版的情況,古籍中也有記載。 例如,道忠的《禪林象器箋》一書記載:“庫司大版又稱雲版。”“雲章曰:'版形鑄作雲樣,故云雲版。'”“《瑩山清規》雲:'巳香欲了時,聖僧侍者問訊首座,是稟放禪也。即庫前云版三下鳴,是稱火版。'”
宋代云版用於皇家宮廷或官署衙門之內。 在皇宮,雲版置於宮門或內廷;在官衙,雲版掛於大堂東側或專門製作的雲版木架上。 在使用時,通常是作為一種報時、傳訊、治事的信號,也有的是作為一種約眾集合的號令。 這一時期,雲版已成為皇帝的御用之物,這種做法自然會影響到後世宮廷及官署衙門對雲版的應用,以致雲版造型還被用於其他器物,如製成雲版形銅鏡等。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記:劇中人物楊衙內趕至潭州白士中任所,欲治白士中之罪,在雙方論理時招譚記兒到場,白士中即令左右衙役:“擊雲版,後堂請夫人出來。”陳乾富《玉環》有“禽慧不須雲板約,好窺人意喚琵琶”的詩句。 從河南鄧州市博物館館藏的元皇慶二年(1313)和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蒙元文化博物館收藏的泰定四年(1327)鐵雲版的銘文可知,禮佛信士往往自己出資鑄造雲版並敬獻給寺廟以祈福。 這是元人用例,雲版在官署大堂、佛教廟堂已是常備的一種器具。
明楊士聰《玉堂薈記》:“程乃吟曰:人生有版須當打,枚卜何曾到老唐!蓋院堂有鐵雲版必擊之而始散也。”袁宏道《病起》 :“愁聽傳事板(雲版),懶答問安書。”阮大鋮《燕子箋•試窘》:“內打雲板三聲,吆喝開門介。”《洞上伽藍雜記略》:“禪堂內外及方丈庫院,處處懸掛大板小板。隨時依事,或擊一下、二下三下,乃至長擊,用以報眾。諸清規中,有其定則。”這是明人用例。 又據《明武侯將軍孔侯(顯)墓誌銘》載:“洪武十二年(1379)春正月,侯鑄雲板為晨薯節,有無賴者誣之,遂逮侯。夏四月獲宥,調貴州烏撒衛,侯即怡然赴任。”明初對雲版的鑄造、使用、管理有著嚴格的規定,官吏不准隨意鑄造雲板。
後金時期,雲版被八旗官兵用於軍事報警傳令,被後金宮廷用於傳遞信息,這是雲版使用的一個特例,也是我國古代云版在特定時期的特殊使用形式。 《滿文老檔》載:後金天命三年(1618 年)九月,明軍數百人出撫順關,乘黎明前昏暗攻襲女真人守地,“時(八旗軍)台卒見明兵出邊,擊​​雲板告警,東方懸雲板處見之後,亦擊雲板相傳。日將出山而未高起之前,即傳至汗城。汗(努爾哈赤)往祭堂子後,聞擊雲板,遂攜大貝勒(代善)及其諸弟率城中所有馬兵,立刻起行”;天命六年(1621)十一月,努爾哈赤向前線守衛各台站官兵降諭中也有這樣一段話:“見敵兵進入之時,當即向各台人報警,各台人均照首先受敵之台人舉纛、放炮、擊雲牌和燃烽火,以使國人知之。……不舉纛、不擊雲牌、 台人不放炮,僅由城堡之炮酌放之,聞其聲豈不以為亂戰耶”。 瀋陽故宮博物館藏有“大金天命癸亥年(1623)鑄牛莊城”之銘雲版。 由據《滿文老檔》載,天命八年(1623)五月,努爾哈赤定巴牙喇(護衛親兵)值班制度,規定:“(值班人等)坐於門,鳴板召之,乃入。鳴板畢,即出”。 天命十年(1625)四月,努爾哈赤率諸貝勒、大臣剛剛遷都瀋陽不久,因國中時局緊迫,他即“傳諭,'夜間有事來報,軍務急事,則擊雲板;逃人逃走或城內之事,則擊鑼;喜事則擊鼓。'完後,汗之門置雲板、鑼、鼓”。 當時,戰爭頻繁,時局混亂,便於攜帶、使用方便、運用靈活的雲版在後金時期被廣泛地應用,一是直接用於軍事,為八旗官兵在前線守衛台堡時逐級報警、傳達敵情的專用的、重要的軍事裝備;二是用於後金汗王居地及宮廷中,成為汗王和禦門侍衛傳報信息的工具。 後金在長期使用雲板時逐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敲擊模式,努爾哈赤對此給予肯定,並將雲版的具體用法按制度形式予以公佈。 雲版,在後金開國戰爭和穩定政權過程中曾發揮過一定的作用。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本縣內衙,黎明擊雲板七聲,外傳頭梆,該役領城門鑰匙,各書、房齊集公廨辦事。擊雲板五聲,外傳二梆,各房齊集二堂,依次領簽押;各役齊集,按班伺候。擊雲板三聲,外傳三梆,承印吏一名、門子二名,至宅門候。再擊雲板一聲,把門皂隸請鑰匙開宅門,承印吏入捧印箱,門子入捧卷匣、儀門各鑰匙,升堂。”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二回:“左右不敢怠慢,忙傳云板,教請張相公入見。”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八回《郭孝子深山遇虎,甘露寺狹路逢仇》:“擊雲板傳齊了二百多僧眾,一人吃了一碗水。”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蔚,王熙鳳協理寧國府》:“鳳姐還欲問時,只聽二門上傳出雲板,連叩四下,正是喪音,將鳳姐,驚醒。”《紅樓夢》腳註:“喪音,舊時習俗,祭神和一般吉禮'叩頭'次數,祭品數目常用'三','喪禮'常用'四',有'神三鬼四'的諺語。所以這'傳點'四下,知是報喪的信號。”這是清人用例,雲版的用途更多更廣更細了。
如今,雲版作為佛教寺廟裡的常用法器仍在使用,南北各地的佛寺裡依然迴響著雲版的叮噹之聲。
從目前所見雲版實物看,其總體特徵均為上小下大(上部的雲頭向下,下部的雲頭向上)的雲頭狀、中央以柄相連的造型,上部有一圓孔,為穿系掛繩所用,中央偏下有凸起的敲擊點。 宋元時期雲版,上部雲頭較小,下部雲頭寬大,上下形成強烈的反差,器身扁平,呈圓形,周邊凸起上卷,沿邊有弦紋,有的正面中間有銘文,背面鑄紋飾圖案,鑄銘以陽文多見,下部敲擊點稍微凸起。
在各個歷史朝代其細部特徵略有不同。 宋時雲版,上部雲頭的弧面頂部平滑,兩端堅挺呈尖狀不內捲;下部雲頭周邊的連弧線條跨度大,底部只有1條,上端兩側收卷處器身較寬,內捲明顯;直柄長且較寬,有的鑄銘置於柄上部到下部雲頭中部偏下處。 元時雲版,上部雲頭的弧面頂部呈尖狀,兩側弧收向下稍內捲;下部雲頭周邊連弧線條多,跨度小,有的底部就達4至5條之多,上端收卷處器身狹窄,弧曲稍內捲;柄短且較窄,呈“八”字形;鑄銘多置於柄下部至下部雲頭的中部。 後金至清初以後的雲版,整體稍稍拱起,體量增大,雲頭所佔面積減少,中間直柄寬廣而加長,所佔面積增大;上下部雲頭狀的形制基本相同,呈長條形,周緣弧曲,兩側弧收處器身較寬且向內捲,頂端圓滑有致;上部雲頭尺寸增大,但小於下部雲頭,上下比例反差較小;上部繫繩圓孔大而規整,下部的圓柱狀敲擊點(有的背面也有)高高伸出;銘文大都鑄於柄的正面,多為陽文,出現了陰文;器身兩面鑄有圖案,正面鑄紋多,背面僅在下部雲頭內鑄有少量紋飾。 我國古代的雲版,大多造型別緻,鑄造精細,紋飾精美,堪與其他的珍貴藝術品相媲美。
安徽樅陽墓葬出的雲版,有著十分重要的文物價值,不僅對研究古代官署、權貴之家、寺院器具和古代樂器史提供了實物資料,而且為同類器物的鑑定與斷代提供了一件難得的標準器。

聖嚴法師:學會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 例如,有的明星在戲裡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種特質,無形中會吸引許多影迷,很受大家歡迎;有的明星則沒有這種特質,但他的戲演得好、歌唱得好,所以還是會有許多戲迷、歌迷支持他,這是因為他透過美妙的歌聲、精湛的演技,或是他的看法、想法與大家結緣,所以大家都喜歡他。
像我透過寫作、演講,也和很多人結了緣,因此我走在路上時,很多人見到我就會說:“你是聖嚴法師嗎?我看過你的書。”我雖然不是直接與讀者面對面,而是間接透過書本作媒介,也算是與大家結緣。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就是“緣”。 如果結的緣是好緣,別人自然會主動親近你,喜歡和你做朋友;如果結的緣是惡緣,別人就會討厭你,不願意和你合作。 所以,如果大家都不喜歡你,或許就表示你平時不願與人結善緣。
彼此有緣的人相處在一起,必然感到親切、歡喜;遇到和自己無緣的人,光看對方的模樣就覺得討厭,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你不順眼、不喜歡,甚至連髮型和動作都可以嫌棄。
其實問題並不一定出在對方身上,因為喜歡或討厭是主觀的感受,有些可能是你自己從小養成的觀念,有些則可能是過去的經驗在腦海裡留下的印象。 例如,看到三角臉的人,就聯想到毒蛇的頭是三角形的,覺得很可怕;看到瘦長的臉又聯想到馬臉,覺得很難看;看到圓形臉,又認為是燒餅臉,不雅觀,無論看到哪一種臉型,都一樣有意見。 又或者,某類型的人曾經在某個機緣下,帶給你很不舒服的感覺,從此以後,看到這類型的人你就覺得反感。
由此可見,喜歡或不喜歡,可能起因於自己在過往的經驗中,在某一時刻停駐過心頭的記憶,也可能是過去世所帶來的好惡,以至於見到某類型的人、聞到某種味道、聽到某種聲音,都會產生自然的心理反射作用。
所以,如果某個人讓你覺得很討厭,可能是你過去世沒有和他結善緣,或根本結的就是惡緣;也可能是你在這一生中,沒有意願要與這類型的人結緣。 但是,你討厭的人未必會真的對你造成不好的影響,那隻是你主觀意識在作祟,導致你排斥、不願接觸對方;如果對方也有同樣的回應,就會造成互相敵對的局面,漸漸地,自己就變得沒有人緣了。
當我們遇到不喜歡的人時,不妨這麼想,就是因為自己前世沒有和對方結善緣,所以這一生他老是來煩你、整你、讓你難過,但這些困擾可以讓你有更多磨練的機會、成長的空間,你反而應該感謝他。 即使你善待對方,對方還是對你不好,你仍舊要繼續與他結善緣,因為既然過去未曾與他結好緣,此生更應該與他結善緣。 如果能有這種觀念,即使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也會覺得對方是來成就自己的菩薩。
所以,如果別人對你不好,你仍然要善待他;如果別人傷害你,你仍然要一本初衷地照顧他;如果別人欺負你,你應該要原諒他,這就是“廣結善緣”。 如此堅持下去,別人便會逐漸被你的態度所轉變。
也許此生你一直付出,都得不到對方正面的回應,但還是要繼續和他結善緣,這種緣叫“來生緣”。 畢竟連草木、動物都有感情,更何況是人呢? 只要心存善念不斷地付出,對方一定會轉變,即使今生不轉變,來生也會轉變。 所以,只要抱持著與他人結“來生緣”的信念,便不會覺得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是件苦差事了。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兼台灣分會柯沛鴻會長魚躍龍門70x140cm畫作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村民地裡挖130斤宋代古幣:願上繳希望有補償


綜合 
挖出來的古錢幣。南國都市報記者胡誠勇攝挖出來的古錢幣。 南國都市報記者胡誠勇攝挖出的古錢幣整整裝了兩大桶,重達130多斤。挖出的古錢幣整整裝了兩大桶,重達130多斤。胡椒地裡挖到的古錢幣,裝錢幣的陶罐給挖壞了。 (當事人老陳供圖)胡椒地裡挖到的古錢幣,裝錢幣的陶罐給挖壞了。 (當事人老陳供圖)
南國都市報3月27日訊(記者胡誠勇)幾鋤頭下去,地裡突然翻出來幾塊石子狀的“東西”,可仔細一看,“哎呦!這竟然是古錢幣。”3月15日,家住海口瓊山區大坡鎮的老陳和老伴在地裡挖出滿滿一大陶罐古錢幣,一共130多斤。 後經考​​古專家初步鑑定,這些古錢幣的年份可以追溯到宋代。 由於存世量較大等原因,錢幣的價值不高,但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咋挖到?
胡椒地裡挖出古幣
裝兩大桶用扁擔挑回家
這些寶貝是怎麼挖到的? 這還得從3月15日下午,老陳和他老伴的那一次地裡耕作說起。
老陳平時在大坡鎮上工作生活,3月15日正值週末休息,老陳和老伴閒著沒事,就回農村老家胡椒地裡挖坑放肥,把胡椒苗給種了。 可哪想到,那天下午,他們兩人剛下地忙沒多久,正在用鋤頭挖坑的老伴突然吃驚地叫了起來:“這是啥東西喲?”
老陳聽到之後,趕緊從旁邊湊過來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是老伴陳大嫂挖坑時,不經意間從地裡挖出來一些奇怪的東西。 這些東西一片片結塊地塞在一個陶罐裡,青青綠綠的,表面還刻著文字。
“哎呦!是錢幣!”仔細辨認後,老陳確認老伴挖到的是一個錢罐。 這陶製的錢罐子已經被陳大嫂敲破了一大塊,從破口處可以看到裡面還填滿了不少錢幣。
這麼多寶貝埋在地裡,看得讓人眼饞,沒辦法,急於挖出來看個究竟的老陳顧不上那麼多,他使勁鑿,使勁掏,最終把這陶罐裡的古錢幣全挖了出來。
不挖出來則已,一挖出來後可不得了,整整裝了兩大桶,用扁擔才能把它們挑回家。 最後放到秤上一稱,一共重達130多斤。
哪來的?
均為宋代古幣
或是南宋時期埋下的窖藏
這到底是啥時候的“寶貝”? 把這些寶貝挑回家後,老陳一家是興奮得一晚都難以入睡,第二天冷靜下來之後,他們便向有關部門求助。
接到消息後,海南省博物館考古部主任王明忠立馬帶隊趕到老陳家看個究竟。
“這些錢幣上都刻有字樣可以辨認,建元、熙寧的都是​​宋代的。”王明忠說,經現場初步辨認,老陳挖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是北宋到南宋時期之間的銅幣,初步看,品種比較多,一共130多斤,好幾千枚。
王明忠介紹,“一般我們判定錢幣埋藏的時間,都是以它們最晚的年號來算,這批銅幣最晚應該是南宋時期的;另外,從那個陶罐來判斷,也應是南宋的,所以這可能是南宋時期埋下去的一個窖藏。”
值多少?
專家稱價值不高
可能還沒那陶罐值錢
既然是宋代的東西,而且還這麼大量,這可值多少錢呢? 作為專業人士,王明忠給出的答案讓原本樂開懷的老陳一家有點“失望”。
“這些東西應該價值不高。”王明忠說,從他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老陳挖出來的是一些普通的流通幣,它們當中沒有什麼特別值錢的版別。 判別古錢幣的經濟價值,一般要從存世量、版別,以及品相(完整程度)等幾個方面來綜合判斷。 像類似這樣的古錢幣,在海南還是存有一定量,並有過一些發現。 從這幾個方面判斷的話,“這些古錢幣應該不是很值錢,它們就是比一般的銅價格要高一點,有的就是幾塊錢一枚。”王明忠說。
“這些錢幣應該沒有那個陶罐值錢。作為一個完整的窖藏物,如果容器和盛裝物都在一起的話,更能夠說明問題。但現在這個罐也已經破了,有些可惜。”王明忠同時談到, “這些錢幣的價值在於文化研究方面,作為文物主管部門,主要看它們的文化價值、歷史研究價值。作為流通的貨幣,或許可以以此研究到有關宋代的一些貿易情況。另外,從目前判斷,這就是一個孤立的窖藏,因為這附近沒有發現有什麼文物出土,它的周邊也沒有什麼古蹟。它也不是在村莊里面,而是距離村莊大約100多米遠的地方。所以,這些錢幣到底是誰的,什麼原因埋起來的,還有待調查。
王明忠還建議,村民如果發現文物,最好及時通知文物部門,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不受破壞。
誰埋的?
或是自家祖上埋的
20年前曾挖到170斤
雖然專家說價值不高,但挖出來的畢竟是錢幣,這足可讓周邊的村民看著眼饞。 可大家知道嗎,說件讓大家更加羨慕嫉妒恨的事,這已經不是老陳第一次在自家地挖到古錢幣了,上一次挖到的比這一次還要多。
“1987年那次一共挖了170多斤。”老陳回憶說,20多年前,也是在這塊地裡,他也是在一次耕作時,不經意間挖到了一大罐差不多樣式的古錢幣。 不過那時因為經濟條件不好,他便把那些錢幣當作普通的銅給賣掉了。 170多斤銅錢當時賣了800多塊錢,現在覺得很遺憾。 至於這些古錢幣當初是誰埋的,老陳說,這塊地是他們家世代傳下來的祖宗地,一直由他們家里人耕作。之前那次挖到錢幣的時候,他老父親還在世,當時父親曾跟他說到,他們家祖上是做販賣牛匹生意的,以前經常有人找他們老祖宗借錢,這些錢很有可能就是他們祖上埋的。 至於這種說法是否正確,還有待考證。
怎麼辦?
願意上繳古幣
但希望得到一定補償
王明忠介紹,按照文物法的相關規定,我國境內出土的文物,屬於國家所有,國家提倡將個人發現的無主文物捐獻給文物行政部門。 目前,他們已將老陳發現古幣的情況轉給海口市文物局,下一步工作將由文物局負責。 對此,老陳表示,他願意上繳這批古錢幣,但希望得到一定補償。 因家裡兩個小孩正在上大學,正是用錢的時候。 另外,補償的錢,他希望捐獻給助學基金會。
來源:南海網

古玉品鑑:神龜遊荷葉靈性寓祥瑞

 大洋網-廣州日報

北京丰台區金代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玉龜遊佩北京丰台區金代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玉龜遊佩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我國古代對於龜靈的信仰,有著超過七千年的悠久傳統,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化與凌家灘文化中,都已出現用玉製作的龜,與通天禮神、搖卦占卜的神靈崇拜息息相關。 此後,龜靈信仰迭經演變,到南北朝時,不僅完全走出了遠古通天禮神的神靈崇拜範疇,而且也擺脫了漢晉時期“引魂上天”、為亡靈服務的窠臼,成為一種為活著的人祈求吉祥福壽的信仰。
南朝《宋書·符瑞志》中赫然記載:“靈龜者,神龜也……三百歲遊於蕖葉之上,三千歲常遊於卷耳之上。”到了唐代,龜靈信仰世俗化,除了龜年、龜蒙等人名以及龜趺、龜硯、龜形瓷器、金銀器等龜靈文物外,龜遊荷葉(即蕖葉)題材也相當流行,唐代的“真子飛霜”銅鏡上,便常可見到裝飾的龜遊圖案。
宋代秉承唐風,龜遊荷葉成為工藝美術中相當普遍的吉祥題材,並且出現了此題材的玉雕。 四川廣漢宋代窖藏和浙江新昌南宋墓中出土過龜遊題材玉器。 廣漢所出的龜遊玉帶飾,正面琢刻出一靈龜遊戲於一張平鋪舒展的荷葉之中,靈龜昂頭擺尾,四肢呈爬行狀,荷葉中部內凹,邊緣略翻捲,葉脈清晰。 背面平直,線刻葉脈及荷梗,四角端有可供穿綴的牛鼻孔。
宋人崇信龜靈的風氣甚至影響到鄰邦。 在與宋對峙的金的疆域內也出土了一些龜靈信仰的文物,其中也將龜遊荷葉作為祈求福壽的吉祥題材。 北京丰台區金代貴族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一對龜遊玉佩,是金代龜遊題材玉雕的代表作。 玉佩採用多層鏤雕的方式,在枝蔓交錯的茨葉和水草之上平鋪兩張捲邊的荷葉,彷彿清風徐來,水波瀲灩。 荷葉之上,是一對伸頭擺尾、相向爬行的靈龜,憨態可掬,生趣盎然。
龜遊題材的玉雕,到了元代仍時有所見,並且還衍化出一類靈龜吐祥雲的題材。 不過,迨至明代中晚期,龜的形像一落千丈,隨著“搗兒龜子”之類罵人話的盛行,靈龜信仰的題材,頓時從絕大多數工藝美術領域中銷聲匿跡。

昌化田黃雞血石亮相武漢奇石展(圖)

 荊楚網

圖為價值128萬元的西藏藏玉圖為西藏藏玉圖為價值300萬元左右的昌化田黃雞血石圖為價值昌化田黃雞血石
荊楚網消息(記者石倩通訊員孫亞飛)3月28日,武漢徐東古玩城舉辦的第十二屆奇石玉器珠寶展開展,展會將持續至4月5日。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參展品種包括內蒙戈壁石、西藏藏玉藏瓷、昌化雞血石、非洲馬達加斯加瑪瑙、南非紅碧玉、緬甸翡翠、東海水晶、南紅瑪瑙、宜昌三峽石……來自世界各地幾十個品種的奇珍異寶匯聚江城,供市民品鑑、淘寶。 從價格幾十元的奇石,到價值百萬以上的珠寶文玩應有盡有。
在展會上,荊楚網記者看到一塊較為罕見的昌化田黃雞血石。 據店主許金鶴介紹,浙江昌化有兩種較為名貴的石種,一種是田黃石,一種是雞血石。 而這一塊是田黃石與雞血石合二為一,田黃石上還有血色,那麼這就是名貴稀少的田黃雞血石。 再加上這塊田黃雞血石經過福建雕刻工藝大師許亞武的雕刻之後,更具觀賞性和收藏價值。
許金鶴說,這塊田黃雞血石是他7、8年前到昌化淘寶,從一位朋友手中購得。 這塊石頭原本只有少量血色,後來許金鶴用刻刀“剝”了20多天,現在這塊石頭正面70%左右的面積都有血色,更具價值。 這塊昌化田黃雞血石是首次參展。
據主辦方介紹,除了田黃雞血石,西藏藏玉藏瓷也是本次展會的亮點展品之一。 店主馬元祥介紹,他的一塊西藏藏玉是用一輛本田雅閣汽車換回來的。 而他店裡價值最高的是一塊寬2.2米,高1.5米的藏玉。
玉器百科介紹,西藏藏玉作為一種純天然岩石類原生近玉礦,已有上億年曆史。 其礦石藥物不但有磁化、解毒、補陽等多種養生保健功能,而且還蘊含鈣、鎂、鐵、鋅、硒等26種有益於人體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活性物質。
除了藏品展示,3月29日的展會現場,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會多位業界名家將免費為市民提供鑑寶服務。 鑑寶時間為10時至16時,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會會長彭長升、常務副會長吳興平等專家將現場點評,並評選出十大“鑑寶精品”。

清代名臣後人捐贈數億元文物換戶口無果欲上訪

 南方都市報

徐繼畬文物中的乾隆聖旨複製件,原件下落不明。徐繼畬文物中的乾隆聖旨複製件,原件下落不明。徐繼畬文物中的徐繼畬畫像複製件,原件下落不明。徐繼畬文物中的徐繼畬畫像複製件,原件下落不明。
《家傳文物的“迷失”之路》追踪
南都訊記者高龍南都昨日報導的《家傳文物的“迷失”之路》,引起較大反響。 報導指出,清代名臣徐繼畬後人在26年前捐贈了大部分徐繼畬文物,想換取城市戶口。 但該願望至今沒有實現,而捐贈出的徐繼畬文物,卻有28件文物丟失,至今下落不明。 徐繼畬後人昨日告訴記者,他們想先和文物部門溝通,獲得賠償,如果不行就上訪。 此外,南都記者新發現徐繼畬文物中的《大悲咒》和《九寶八煞條目》同樣下落不明。
當年徐繼畬後人訴諸法庭後,山西省高院給了山西省文物局司法建議,建議山西省文物局給予徐進偉等合理、適當的經濟補償。
山西省文物局辦公室主任程書林告訴南都記者:“省高院給的是司法建議,不一定完全按照它去做,如果是裁定書就要按照它去做。”程書林建議徐繼畬後人“可以走司法程序,申請強制執行”。
“山西省文物捐贈沒有明確的補償標準。”程書林告訴南都記者,《文物保護法》第十二條只是規定,有下列事蹟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其中包括“將個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獻給國家或者為文物保護事業作出捐贈的”。
徐繼畬後人對徐繼畬文物估價7.75億元,這個估價是山西省文物局估價的近一萬倍。 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張慧國認為,雙方估價“差距太大”。
徐繼畬後人徐進偉的家人昨日告訴南都記者,他們先和文物部門洽談,如果不行就走信訪渠道。 此前,徐進偉曾到山西省信訪局信訪。

清朝萬工轎:天下第一轎

大洋網-廣州日報

萬工轎萬工轎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金葉
據說,當年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至寧波時,一名村姑救了他。 趙構答應將來派人接村姑入宮,以她身上的青布襴為憑。 但後​​來所約暗號洩露,派來的人只見家家戶戶都掛著青布襴。 趙構只好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准許戴鳳冠霞帔,乘龍鳳花轎。 於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之風愈來愈盛,花轎製作也愈來愈考究。 這就是萬工轎的由來。
傳統萬工轎通常高3米,寬2米,有7層樓閣,5座主亭,稱為“五嶽朝天”;中亭頂上站著威風凜凜、手擎毛筆的“魁星點狀元”,四周用朱金雕刻層層裝飾點綴,再襯以繡片、珠翠、流蘇、鏡片,極盡奢華。
現在存世的萬工轎屈指可數,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存放在浙江省博物館的花轎。 此轎是​​清末民初寧波式花轎,需八個人抬,又稱“八抬大轎”。 它採用榫卯結構聯結,沒有一枚鐵釘子,由幾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組成,沒有轎門,迎親時有專門的拆轎師傅跟隨在迎親的隊伍裡負責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
花轎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飾以金箔貼花,遠遠望去金碧輝煌,猶如一座微型的宮殿。 轎上採用圓雕、浮雕、透雕等三種工藝手法進行裝飾。 轎頂上是錫製的立體形盛開的蓮花,轎上雕有250個人物及花鳥蟲獸。 這頂轎子的結構前後左右對稱,雕有24只鳳凰、38條龍、54只仙鶴、74只喜鵲、92只獅子和124處石榴百子等。 還有一組組圓雕人物,組成了戲曲場景,如《浣紗記》、《天水關》、《鐵弓緣》、《水滸傳》、《西廂記》、《荊釵記》、《拾玉鐲》等。 轎子的中段地方還輔以鏡片玻璃畫,每一幅彩繪畫上也都是一個古典名劇片段。
轎子另有長轎杠二根,朱紅漆,圓角方槓,通體光素,有雙孔(插槓用),兩端陽刻楷書“聚成號大鴻福轎”;短轎杠二根,朱紅漆,通體光素,圓角長方槓;橫連槓一根,兩端楔口,中央陽刻填金彩楷書“大鴻福”。 長槓592厘米,短槓長219厘米。
此轎被列為浙江省博物館最受觀眾喜愛的展品之一,享有“天下第一轎”的美稱。

聖嚴法師:有人自稱是佛化身,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如果有人有了少許的神秘感應,就以為是得了神通或以為是佛菩薩的顯聖,那是不正確的。佛與菩薩有應而無相、無相而有力,那就是隨機應化的感應作用。但是他們不會採取一定的模式和特定的人作為他們的使者和代表,神應無方,感而遂通,怎麼可能有特定的人作為佛菩薩的代表?雖然有佛菩薩的力量通過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現,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視為佛菩薩的自身。

假如有人,不論僧俗,不論佛教徒或外道徒眾,自稱是佛菩薩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語來搏取利養、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顯異惑眾。他們雖然也有若干百分比的靈驗,但於信仰者的禍福無補,所以正信的佛教徒不該表現這種身分,也不得信賴表現這種現象的人。

從佛教的史傳所見,只有釋迦世尊是佛,尚沒有第二人自稱是佛的例子。如果自稱是佛,不論是佛的什麼身,都是大妄語,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現象。表面看,他們是行道救人,事實上是惑亂人心,鼓勵社會大眾不從事實際的努力,只求幸致的福佑。

至於菩薩也是一樣,歷史上的菩薩,在佛的時候,只有彌勒,說他是在五十六億萬萬年之後,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其他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並非歷史人物,而是由佛介紹而知的大菩薩。另外如馬鳴、龍樹、無著、世親等印度的大乘論師,也是後人依據他們的大乘言行,尊敬他們為菩薩。又如中國的天台智者大師,被後人稱為東土小釋迦,但他自稱尚是信位的凡夫;永明延壽禪師,被稱是阿彌陀佛化身,那也不是他個人的自述;九華山的地藏,是新羅的王子出家,法名為地藏,後人認為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亦非他自稱是地藏菩薩。所以,正信的三寶弟子,應該看所有的眾生都是未來的佛菩薩,也都是佛菩薩的化現,但他們是凡夫的身分。

如果這些自稱是佛菩薩化現的人,能說出你的過去,指示你的未來,甚至於知道你和你的關係人的歷史背景,並預言你們未來的發展,也不應為其所惑。鬼神都有這種力量,如果你自己以持咒、修定的努力,也會達到這種目的,但那也不是神通,而是咒力、鬼神的感應,或是差遣鬼神所得的結果,最多是定力的現象。因此,這種人談未來未必正確,說過去也不會比你自己知道的更為清楚,對過去世那就更渺茫了,準確性到什麼程度,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凡事不能違背因果,一定要發生的事,鬼神幫不了忙,預知於事無補,只有善惡勤惰的因緣可以改變;若非大善大惡,不能改變定業、定果,只要盡心盡力,為善去惡,行佛所行,言佛所言,學菩薩所學,未來的命運就操之在己。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兼台灣分會柯沛鴻會長靈山幽境70x140cm畫作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元代至今龍泉青瓷的發展歷程

 中國文物網 

元代至今龍泉青瓷的發展歷程元代至今龍泉青瓷的發展歷程
在製瓷工藝上,龍泉青瓷吸收了唐、五代越窯和當時官窯以及北方各窯的工藝技術,產品質量日益提高。 龍泉窯燒製出精美絕綸的梅子青、粉青釉色,青翠晶潤,且講究造型藝術,產品以鼎、爐、花瓶見多。 此時,龍泉青瓷的花色品種和藝術風格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以造型見長,釉色取勝,紋片著稱。
椐《七修類稿》記載,相傳龍泉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擅長製瓷,各主一窯,造型風格與釉色各有千秋。 生一所製之瓷,稱為哥窯,生二所製之瓷,稱為弟窯,弟窯代表浙江青瓷的正色,為我國民窯之巨擘。
弟窯產品的特點:白胎厚釉,釉層豐富、光澤柔和、晶瑩如玉,釉色有月白、豆青、青灰、蟹殼青、灰黃、炒米黃和茶葉末等不同色調,以粉青和梅子青為貴。
哥窯產品的特點:黑胎厚釉,釉色豐潤飽滿、青灰淡雅,面顯紋片,根據大片和小片的不同規律,紋片有冰裂紋,蟹爪紋、流水紋、百圾碎和魚子紋片等,又有“金絲鐵線”、“金絲銀線”、“紫口鐵足金絲線”之分類。 哥窯產品古樸端莊、古色古香。
到了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隨著水陸交通和對外貿易進一步的發展,龍泉青瓷產地繼續擴大,窯址遍及甌江兩岸,元代統治者又“獎勵互市”,注重與各國貿易和友好往來,使元代的龍泉青瓷一躍成為世界性商品。 其通商範圍之廣,居我國名窯之首。
1976年在韓國新安海底沉船打撈的12700餘件遺物中,其中90%以上為我國古代陶瓷,這些瓷器窯口可分:龍泉窯、景德鎮窯、磁州窯和建窯等,其中龍泉青瓷佔了打撈瓷器總數的一半以上,足以證明當時龍泉青瓷外銷量之大。
元代龍泉青瓷的特點,在裝飾技藝手法上除繼承北宋時期常用的劃、貼、堆之外,還開創了點彩和鏤空等技法,刻印文字也很流行。 據考古資料顯示,在龍泉周邊數縣,已發現窯址200處以上,可謂“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上瓷船來往如織”。 龍泉大窯為我國青瓷的著名產地。
到了明代(公元1368年—1661年),工業迅速發展,“顧代”窯場成功燒製出高度達三尺的大花瓶以及口徑達二尺的大盤,但此時龍泉青瓷在造型、裝飾和釉色上未見有明顯的長進,在技藝和釉色上比南宋時略有遜色。
到了清代,由於封建統治者的摧殘,數次鎮壓農民暴動,對龍泉瓷業課以重稅,同時由於受到景德鎮瓷業興起的衝擊,龍泉青瓷業每況愈下,所以對外輸出的瓷器中,龍泉青瓷退居次要地位。 至清代康熙以後,終於中斷生產。
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輕工業部在南京召開了全國輕工業廳局長會議,作出了《關於恢復歷史名窯的決定》,並提出首先恢復浙江龍泉窯和河南汝窯,以後逐步恢復鈞窯、耀州窯,北宋及南宋官窯、建窯、定窯和磁州窯。 近期又有人在研究和開發越窯青瓷。
1959年浙江省政府成立了龍泉窯恢復委員會,由省輕工業廳廳長翟翕武組織,會同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周仁所長、輕工業部李國楨總工程師、浙江美術學院鄧向教授、浙江文化考古研究所朱伯謙等專家和龍泉產區老藝人李懷德、李懷川等組成工作集體。 在對龍泉青瓷產區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發掘,科學測試和復制試驗工作基礎上,使失傳300多年的名瓷在上羊龍泉瓷廠燒製成功。 在恢復龍泉青瓷的生產中,組建了科研機構—龍泉青瓷研究所,發展了生產規模。 80年代形成了以上羊總廠為中心,多家分廠的現代青瓷產區。
青瓷產品與現代生活、市場需求相結合,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並於國慶35週年入選國務院紫光閣、武成殿陳設。 近年來隨著體制轉變,瓷藝生產規模小型化、家庭化、作坊化,帶來了品種多樣化、個性化,恢復了手工轆轤成型,提高了青瓷藝術的造型品味,間歇式窯氣體燒成工藝普及,促成了粉青、梅子青、仿哥、仿官、豆青等名貴釉色的恢復提高,再現了我國青瓷史上龍泉青瓷釉色青翠,質潤如玉的美。

瓷壇黑牡丹是宋徽宗至愛

中國文物網

鷓鴣斑供禦盞鷓鴣斑供禦盞束口黑釉盞束口黑釉盞
福建建窯是我國宋代八大著名窯系之一,《首屆宋代建窯瓷器特展》日前在北京天雅古玩城舉辦,將展覽至8月2日。 匯集了兩宋時期108件建窯珍品,旨在讓世人深入了解宋代建窯的燒造技法和裝飾工藝,了解、欣賞宋代飲茶文化的習俗。
宋代建窯瓷風靡全國
中國古陶瓷壺具研究會會長李文年向本報記者介紹說,該展覽匯集了福建當地收藏家提供的近百件展品,眾多展品均是首次亮相。
本次展覽負責人之一的肖衛基向本報記者稱,宋徽宗非常喜歡建窯瓷器,因此,當時,北方的不少窯廠多仿製建窯瓷器,而建窯陶瓷業因此而風靡全國。
“不過,建窯瓷器很快就衰落了,好的器物存量也極少,精品更是被藏家收納市面極為罕見。”他介紹說,目前,許多建窯瓷器的極品流入國外藏家或博物館之手。
建窯始於晚唐,盛於宋,而衰於元。 主要是燒製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其中以黑釉瓷最受大家青睞,在歷史上被稱為我國瓷壇的“黑牡丹”。
其中,建盞是建瓷產品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上至宋徽宗、日本皇室、韓國朝庭,下至坊間佈衣百姓都對建盞懷有一種特殊的偏愛。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稱:“盞色貴黑青,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彩色也。”自兩宋始,對建盞的極度追捧尤以喜茶好瓷者為甚,部分特殊品種在國內外被奉為“至尊國寶”。 建盞的窯變釉大體分為:烏金(紺黑)、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雜色六大類,成為建窯產品中最具特色的亮點。 淘寶特賣網精油怎麼樣消除黑眼圈祛斑胸部小怎麼辦防曬哪種爽膚產品好用
日本國寶“曜變”天目盞為建窯瓷
專家介紹說,建窯黑釉盞的特徵一是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
建窯出產的黑釉瓷產品主要有曜變,金兔毫、銀兔毫、油滴、鷓鴣斑紋為主,這些斑紋,人工無法控制,它既依靠釉料配方的變化,又依托窯內燒成溫度與氣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紋理,往往產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具有無窮的藝術魄力,似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其中曜變斑紋由於紋斑光彩奪目,異常絢麗,在建盞中最為珍貴。 目前日本所藏的幾件聞名世界國寶級的“曜變”天目盞,就是我國建窯的產品。 兩宋時期,朝野上下興盛“鬥茶”之風,黑釉器形制以碗為主的建盞備受垂青,建盞的特點最適合鬥茶。
首先建盞的外觀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東方藝術色彩,變幻莫測、絢爛多彩的窯變釉給人以奇特的美感。 建盞造型別緻,口大腹深,沿薄底厚,胎質粗硬,具有良好的保溫性。
市場上的建窯瓷多為仿製品
記者:為什麼要舉辦建窯瓷器展?
策展人李文年:宋代是瓷器生產的一個頂峰。 當時,用瓷器壺具飲茶就在社會上風行,宋徽宗非常喜歡和臣僚們一同飲茶,他使用的都是建窯的茶盞,當時,生活在深宮大院裡的皇家貴族就已經非常喜歡通過飲茶這種方式來享受生活,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能夠使忙碌的現代人了解中國古陶瓷文化及其蘊含的茶文化。
記者:這個展覽稱為首屆建窯瓷器展,為什麼之前沒有這樣的展覽?
李文年:由於認知程度的關係,建窯瓷器此前其實並不被人們所熟悉,即使是許多收藏界的專業人士對其也知之不多。 而目前,市面上的建窯瓷器實物少,精品更是罕見,市場上的建窯瓷器大多為仿製品,即使是一些進行古陶瓷研究的人也很難一睹精品的真容。
記者:據說此次展出的鷓鴣斑極稀有?
李文年:這件鷓鴣斑目前在國內市場上極為罕見,其底部有貢禦二字,說明是當時專門供給皇家所
使用的,因此更為珍稀。 我們的古人非常聰明,他們把從大自然中看到的東西和陶瓷燒製聯繫在一起,這件展品最初製作的時候,就是把鷓鴣鳥頸部的白色斑點化用在瓷器內,而燒制出來後又達到了非常完美的效果。

台灣唯美白孔雀及四大美人瓷瓶南京展

 中國新聞網

台灣唯美瓷瓶在南京展出。 泱波 攝台灣唯美瓷瓶在南京展出。 泱波攝台灣唯美瓷瓶在南京展出。 泱波 攝台灣唯美瓷瓶在南京展出。 泱波攝台灣唯美瓷瓶在南京展出。 泱波 攝台灣唯美瓷瓶在南京展出。 泱波攝
中新網南京3月27日電(陳玉瑛鄭巧玟)台灣白羽孔雀、“四大美人”唯美瓷瓶26日在南京展出,由兩岸設計師共同設計的一批瓷器當日參加同展。
白孔雀作品設計人、法藍瓷設計師林詩畔表示,白孔雀雍容華麗,其設計靈感來自好友試穿的襲地婚紗。 瓷瓶從設計到完工耗時一年多,如何在堅硬的瓷質上表現柔軟質感、豐滿層次,令團隊破費心思。 這些唯美瓷器費時費工,自然價格不菲,均在萬元人民幣以上。
當日,台灣設計師與南京當地藝術家共同設計的“松鶴長壽”、“豔雪”瓷品,演繹“四大美人”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等一批瓷瓶也同時亮相。

星雲大師:你明白行善與作惡的真實意義嗎?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擔枷帶鎖者。” 
學僧:“如何是邪惡為非的人?” 
峻極:“修禪入定者。” 
學僧:“學僧根機愚昧,禪師的開示,顛倒難明,懇求禪師還是用簡明易曉的言辭開示吧!” 
峻極:“所謂惡者,惡不從善。善者,善不從惡。” 
學僧如墮五里霧中,仍然茫然。 良久,峻極禪師問學僧道:“懂了嗎?” 
學僧:“不懂。” 
峻極:“行惡者無善念,行善者無噁心,所以說善惡如浮雲,無所生也無所滅。” 
學僧於言下有悟。 
善惡,在世間法講,做好事名曰善,做壞事名曰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三世因果 ,歷然俱在,在事相說,一點不虛。 但在本性上講,善惡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惡,即名見性(見到自己本來面目)。 所謂“罪惡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空”。 行善是枷鎖,作惡名禪定,這不怪禪師顛倒,在真理上講,作福行善,一味執著人天福報,豈非為枷鎖所囚? 作惡為非,雖要惡道流轉,但本性仍是如此。 故峻極禪師興大慈悲,發此高論,乃要吾人莫為善惡所迷。 應該知道,為善上生時,就一味執著有為法,以為是究竟解脫,這就錯了;作惡下墮時,就心灰意冷,以為人生無望,這也是錯的。 實則“善惡是法,法非善惡”也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兼台灣分會柯沛鴻會長雲霧勝境70x140cm畫作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兼台灣分會柯沛鴻會長雲霧勝境70x140cm畫作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揭秘肉身佛:僧人圓寂後封缸肉身與空氣隔絕(圖)

 大眾網-齊魯晚報

靈巖寺發現的絲製內臟的泥塑羅漢像。 本報記者 喬顯佳 攝靈巖寺發現的絲製內臟的泥塑羅漢像。 本報記者喬顯佳攝
近日有關福建三明章公祖師肉身佛被盜20年後,出現在匈牙利博物館一事引起很多關注。 據報導,碳14年份測定法顯示,該佛像內乾屍可追溯到11至12世紀之間,僧人死亡年份據推測在1022年至1155年之間。 有關“肉身”何以保存千年的話題隨即也引起討論,而我國多地還有“肉身佛”留存。
本報記者喬顯佳
僧人圓寂後封缸,肉身與空氣隔絕
由於當地佛教興盛,福建泉州近日被爆多處又發現“肉身佛”。 與古代埃及躺著的木乃伊不同,這些“肉身佛”都呈現坐姿,且肉身覆蓋有泥塑,形成獨特的真身佛。
對此,湖南省馬王堆漢墓古屍與文物研究保護中心主任、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解剖學和神經生物學系羅學港教授曾向媒體介紹,“佛教對遺體保存有一套程序,如去世前不飲食、口服一些中草藥等,目的是抑制腸道細菌生長,去世後,有人對屍體進行淨身、消毒,採取一些措施,將身體與空氣隔絕,防止外部細菌污染。”如此,可致屍體千年不腐。
濟南長清大靈巖寺住持弘恩法師告訴本報記者,佛教以前的確有為死去的高僧保存肉身的習慣。 高僧圓寂之後要封缸,高僧坐到缸裡,再用另一口缸扣在上面,封缸之後觀察3-7天,若有腐爛或者表皮生黑斑現象,則立即燒掉,為此寺院還設有化身窯。 如果7天后屍身不腐,則以後也一般不會腐爛了,就可以留下來,在外面鍍金供奉。
如1954年,慈航菩薩圓寂,弟子遵其遺囑,將其放進缸裡,人呈跏趺(jiā fū盤腿而坐,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狀,並在座下及全身周圍,墊上炭屑和石灰,然後在上面再倒扣一個同樣的缸密封。 三年後開缸,缸裡出現了一汪水,肉身完整,並舉行裝金的工作,此為台灣第一尊肉身菩薩。
據報導,幾年前,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曾在西安木塔寺生態遺址公園一僧侶墓中,發現了一個類似家用的水缸,上面有一個大盆子蓋著,這就是傳說中的“坐化缸”。 坐化缸高67厘米,缸口最大直徑有79厘米,呈土灰色。 當考古專家將盆子揭開時,發現缸裡有一副白色的骨架。 雖然幾百年過去了,仍依稀看到高僧盤腿坐化的模樣。
對於有媒體說,保持肉身的前提需去掉僧人內臟,弘恩法師明確反對。 他說,這是對高僧法體極大的不尊重,佛教高僧肉身都是自然留下來的,不會像埃及法老一樣製成木乃伊,更不會進行化學處理。
火葬的推廣讓“肉身”退出歷史
據弘恩介紹,在國內,“高僧肉身”存放比較多的有九華山等佛教聖地,而廣東南華寺則供奉有禪宗六祖唐代慧能大師肉身,被認為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同樣留下了肉身舍利,而憨山大師的至交達觀大師,同列“四大高僧”,還曾做過大靈巖寺住持,如今已見不到他的肉身舍利。 唐代禪僧石頭希遷大師留下的一尊肉身舍利則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者搶走,至今還留在日本。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殯葬制度實行火化,僧人也不例外。 寺院中原來存在的“封缸”以及化身窯,均退出了歷史舞台,幾乎不再出現“高僧肉身”。
但是,也有極個別的特例。 2009年,山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能闡老法師示寂後,鑑於他在佛教界的巨大影響和較高地位,經政府特許,在其寺院外的農田裡,僧人按照傳統樣式建起化身窯,將能闡老法師放置在柴火上,澆香油焚燒。 火化後,眾人撿出了很多舍利子。
2012年,身兼長清區大靈巖寺方丈的深圳弘法寺106歲佛學泰斗本煥老法師安詳示寂,在寺內也建了一座化身窯,荼毘(即火化)後,留下了大量晶瑩剔透的捨利子。
有研究證明,僧人燒出舍利子與其生前長期食素的飲食起居習慣有關。 弘恩認為,相比較而言,留下肉身比燒出舍利子的機率更小。
死後肉身不腐非常不易
作為一座建院歷史逾1600年的古剎,靈巖寺歷史上未能留下時間明確的編年體寺志,弘恩說,這導致一些歷史模糊不清,而今人多依據清代撰寫的《靈巖志》以及歷代碑刻等文物,其中均沒有提及肉身佛像的故事。
弘恩說,對僧人來說,能留下肉身非常不易,需要修行的人堅持“勤、修、戒、定、慧”5個字,平時能做到清靜的持戒、清靜的智慧、清靜的禪定,具備這些條件才有可能死後肉身不腐。
正在參與我省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山東博物館館員肖貴田也說,我省迄今未發現有高僧肉身的存世。
不過,弘恩認為,這種情形並不表明山東以前未出現高僧肉身。 在佛教發展鼎盛的歷史時期,人們專注於信仰,即便有高僧大德留下肉身,人們也不會去過多注意。 還有,有些僧人儘管留下肉身,但是因其生前名氣不大,未能在史冊中留下一筆,而且歷代出現的兵禍毀壞,也有可能將高僧肉身付之一炬。
雖然我省境內迄今還未發現高僧肉身,但卻存世一件“鐵身羅漢”。 在靈巖寺千佛殿內,供奉著一尊生鐵鑄成的羅漢像,與身後的泥塑羅漢形神幾乎一致。
據介紹,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維修佛像時,意外在泥塑羅漢體內發現的,經解剖後得以取出。 “鐵身羅漢”像背後刻有“宋熙寧三年制”銘文。 而從另外一尊泥塑羅漢像體內的發現更讓人吃驚,古人竟用絲綢為羅漢製作了五臟六腑,並按照人體部位、體積出現,造型十分逼真,這在解剖學尚未確立的我國古代著實令人費解。
延伸閱讀
慧能圓寂前不吃喝耗掉營養水分
廣東省考古學家徐恆彬曾對六祖慧能真身佛像做過研究,他在《南華寺六祖慧能真身考》中分析,六祖造像的確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為基礎,用中國獨特的造像方法夾紵法塑造:慧能圓寂前,身披袈裟,雙腿盤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體內營養和水分逐漸耗盡,最終坐化圓寂。 然後將遺體放在兩個蓋密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
經過相當時間後,內臟和遺體上的有機物腐爛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斷產生熱氣,水分被吸乾,變成坐式肉身乾體。 然後進行塑造,先上香泥,其次加布,再以鐵葉、漆布固頸。 造像人是慧能弟子,對他的音容笑貌、氣質神態有深刻的了解,故造像栩栩如生。
夾紵法是塑像的一種方法,它先用泥、草等做成原胎,然後再用麻(布)、絲、綜等裱裹縛纏,再行塗漆。 如此經過多次反復後,再脫去原胎(即將泥、草等取空),最後彩繪,甚至描金。 據新民晚報

銅墨盒越白越有收藏價值

新浪收藏

銅墨盒越白越有收藏價值銅墨盒越白越有收藏價值
盛行於清代中晚期,集書畫、雕刻藝術於一身的刻銅墨盒在收藏圈裡有“最後的文玩”之稱,備受古今文人青睞。 如此有文化氣息的銅墨盒在選購時應該注意什麼? 津城銅墨盒收藏家安秉武本期就為您支上幾招。
首先看外形。 雖說銅墨盒被人們稱為“銅皮鐵骨”,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被損壞,但盒蓋部分的邊緣材質比較薄,很容易損壞。 目前市面上流傳下來的銅墨盒大部分都已被使用過,墨汁殘留在盒內令經過數十年的銅墨盒更容易被腐蝕,尤其是更容易脆弱的邊緣,四角很容易開裂,因而藏友們在購買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墨盒蓋邊緣是否有損裂。
其次瞧工藝。 想收藏精品銅墨盒,就得買出於名師之手的作品。 名家的雕刻作品以工藝精湛著稱,陳寅生、張樾臣、姚茫父都是刻銅大師,他們的作品價值相對一般作品要高得多。 此外,使用特殊工藝製作、器形獨特、由著名的書畫家提供畫稿、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有關等因素也能提升刻銅墨盒的收藏價值。
最後辨材質。 銅墨盒的材料多為白銅和黃銅,一般來說,用白銅製作的銅墨盒光澤十分柔亮,摸在手中光滑細潤,盒面上鐫刻的文字和圖案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安秉武說,銅墨盒越白越有收藏價值,但如果黃銅墨盒有極好的工藝,也值得收藏。 另外,由白銅、黃銅、紫銅共同製造而成的銅墨盒被稱為“三鑲”,市面上較少見,收藏價值較高,如果遇到可以購入。
來源: 今晚經濟周報

永樂宣德青花瓷的伊斯蘭風情


永樂、宣德青花瓷的伊斯蘭風情永樂、宣德青花瓷的伊斯蘭風情
伊斯蘭藝術是圍繞伊斯蘭宗教儀式、弘揚其教義和信仰而展開的藝術。 伊斯蘭教義有諸多的禁忌,它不允許反映世俗的一切感觀,人物和動物形像也被禁止,這就促使那裡的藝術家們用華麗的植物圖形、幾何圖形和書法來美化器物的表面,這是伊斯蘭藝術的靈魂,永樂宣德青花紋飾中大量的伊斯蘭因素,也主要為這三種紋飾。
(一)伊斯蘭藤蔓紋飾
伊斯蘭藤蔓紋飾是一種類似於中國纏枝花卉紋飾的植物紋樣,它以蔓藤為載體,採用S型波線、拋物線、螺旋線等形式,將枝、葉、花、果等無休止地穿插纏繞,覆蓋滿器物的整個表面。 但是,即使繁複到無可附加的程度,卻仍能保持清晰的脈絡,具有極強的整體性、規律性、節奏性。 這種特徵和審美取向體現在永樂、宣德青花瓷上,最廣泛使用的是西番蓮紋。 西番蓮紋最早出現於近東的敘利亞,是對於中亞地區普遍生長的一種枝葉盤曲、莖上有小花,十分優雅柔美的蔓藤植物的描繪,成為伊斯蘭教寺院中最重要的裝飾花紋。 後傳入我國,因其來自外邦,故被稱為西番蓮紋。
(二)幾何形紋飾
穆斯林向來重視天文學和數學,因為穆斯林必須依據星宿來確定禮拜的方向。 後來隨著農業和航海發展的需要,其天文學更發達。 數學與天文學有著密切聯繫,因此阿拉伯的數學也發展到了很高水平,他們創立的幾何形裝飾體系顯示出對數學抽象思維的喜好與理解。 幾何形紋飾的特點是以圓形、三角形、方形或菱形等為基本構成單位,呈90度或60度相互交叉,在有限的空間不斷地作四方重複、連續,從而組成變化萬千與結構複雜多變的幾何紋樣,給人以工整完美的藝術美感。 其中以等邊三角形相互交錯,疊壓而成的正六角星形,在伊斯蘭地區流行了上千年之久。 在猶太人著作中,把這種六角星和五角星也稱為大衛之盾牌,認為它具有抵抗惡魔、驅病避邪、提供保護的力量。
(三)阿拉伯文字裝飾
用阿拉伯書法作紋飾是永樂宣德青花瓷上的裝飾題材之一,它通過點線的搭配和變化無窮的組合,佈局跌宕起伏,具有流暢的韻律美。 阿拉伯、波斯文字裝飾的內容主要是讚頌真主及穆罕默德,反映《古蘭經》的教義,或說明瓷器的用途。 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永樂青花阿拉伯文盤座,意為“讚頌歸於真主”,“萬物非主,惟有真主”。 台北鴻禧美術館收藏的永樂青花纏枝花紋執壺,流口上方刻有波斯文,意為:“賈哈哥瑞王之子阿克比爾沙哈二十年之物,回教年1035年”,即公元1625年,可證明此類器物在當時是專為外銷而燒製的。
來源:中國瓷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