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唐代玉器再上高峰中西雜糅氣象萬千

大洋網-廣州日報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羊脂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羊脂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古玉品鑑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唐代疆域遼闊,國強民富,是中國玉文化史上的又一高峰期。 “絲綢之路”的通暢,不僅保障了充裕的玉料供應,而且還增進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國家的交往,文化上的包容和自信,使得唐代玉器在造型與紋飾方面,洋溢著濃郁的外來趣味和昂揚輕快的創新之風。
唐代玉器所用玉料,以來自和闐的閃石玉(軟玉)最受青睞,同時也大量使用瑪瑙、水晶、綠松石、漢白玉等美石類玉料,以及仿玉琉璃。 從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多副玉帶的墨書題記來看,當時將包括和田玉在內的閃石玉,分為白玉、更白玉、斑玉、深斑玉、骨咄玉等種類,其中的“骨咄玉”玉帶,據考證,是中亞骨咄國採用本國出產玉料製琢而成。
唐代的禮儀用玉和喪葬用玉進一步退化,以實用為目的、以裝飾為主流、以寫實為表現手法的生活化、世俗化氣息,濃郁而強烈。 玉器中既有為數不少直接來自西域的舶來品,也有大量本土碾琢的新穎品種,形成了器型紋飾既廣且繁、中西雜糅、氣象萬千的獨特風格。 其中,碾琢胡人伎樂、獅獸紋飾的玉帶板,具有西域風格的八曲玉杯(也稱海棠杯)、獸首瑪瑙杯,碾琢海棠鴛鴦等花鳥圖案的玉梳背、玉簪花等,特別引人注目。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羊脂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造型奇特,杯壁薄且作海棠花式八曲處理,腹部碾琢繁縟的陰線忍冬紋,似凸實凹。 西方學者多認為此杯是西亞薩珊波斯製品,海棠花式的八曲造型顯然仿自波斯銀器,但繁密的捲葉忍冬紋,卻是南北朝以來地道的中國本土化的裝飾紋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