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古代皇族佩玉要鑲嵌多少顆玉石


古代皇族佩玉,一套下來佩戴的玉石真不少,可是鑲嵌這麼多玉石還走得動嗎? 絛環和絛鉤的流行肇始於宋。 絛環是絛帶所繫之環,其材料有金、銅、鐵、玉、瑪瑙等。 《老乞大》記絛環如下:“系腰也按四季。春里係金絛環;夏裡系玉絛環,最低的是菜玉,最高的是羊脂玉;秋里系減金鉤子,尋常的不用,都是玲瓏花樣的; 冬裡係金廂寶石鬧裝,又係有綜眼的烏犀系腰。​​”
定陵所出共14件,全部出自萬曆帝棺內西端,絕大多數置於北側,少數在南側。 從形制上看,有云頭形、三菱形、心字形、長條形、長方形、橢圓形。 從工藝上看,全為花絲鑲嵌,或嵌寶石或嵌珍珠。 梁莊王墓出土有6套18件,其中一套殘。
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扣(三菱形金带饰W181)鎏金嵌珠寶方勝形帶扣(三菱形金帶飾W181)
背面兩端有靈芝花形飾圓鈕兩個。 底部由三菱形、靈芝花、“卮杯”形組成的花絲金托,其上正中嵌貓眼石一塊,兩端及四周嵌紅寶石四塊、綠寶石二塊、珍珠四顆。 據《天水冰山錄》,孫機先生認為當為“金廂玉疊方勝寶石絛環”。
鎏金松鹤长方形带扣(长条形金带饰W37)鎏金松鶴長方形帶扣(長條形金帶飾W37)
背面兩端有花絲製作的靈芝紋方形鈕兩個。 底以窗格形紋為地,中心嵌一“壽”字,上部兩側嵌松竹;下部嵌梅花、靈芝和仙鶴。 四壁鑲串枝靈芝形。 正面中間一行嵌寶石五塊,中間一塊為祖母綠,左右兩邊各為方形紅寶石一塊和長方形藍寶石一塊,兩側焊制流雲紋並嵌珍珠十二顆。
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W187)碧玉嵌寶石龍首帶鉤(W187)
碧玉制。 鉤雕作龍首形,背部為一圓形鈕,上刻一靈芝紋。 龍額嵌珍珠一顆;腹部嵌紅、藍寶石各二塊,黃寶石一塊。

腰系绦钩的明宪宗(左)和腰系绦环的明宣宗(中、右)腰繫絛鉤的明憲宗(左)和腰繫絛環的明宣宗(中、右)
定陵出土玉革帶,共10條,出土時玉飾件都完好無損,帶鞓多已腐朽殘斷。 梁莊王墓出土有7條,分素面玉帶、青白玉鏤空雲龍紋帶兩種。 據《天水冰山錄》載,查抄嚴嵩家時,玉帶達200多條;查抄朱寧家時,玉帶達2500餘條。
白玉革带白玉革帶
辅弼輔弼白玉革帶W88,帶用紅色素緞中間夾皮革一層製成。帶版為白玉,其中兩塊一端為圓弧狀的長方形玉帶版,在圓弧的一端套有鎏金銀包頭,其上各嵌紅寶石二塊、藍寶石一塊。
定陵出土首飾多達240餘件,分別為:簪195件、釵5件、耳墜10件、耳勺3件、金環8件、金飾1件、圍髻1件、抹額1件等。 240餘件首飾中金簪多達135件(其中萬曆帝56件,孝端后38件,孝靖後41件)。 銀簪39件,其中37件為銀鎏金,全為孝靖後所有。 首飾上共鑲嵌各類寶石587顆(現存數),珍珠305顆(現存數,有的已碳化或脫落),其中光簪上就用寶石526顆、珍珠231顆。
通長25厘米,重122.9克。 頂簪簪首整個圖案分作花、蝶兩部佈置在鋪展於下的構架上。 花部托起兩枚白玉碾成的一大一小兩重菊瓣,頂端又一個素托,裡面用寶石嵌作花心。 蝶部在下方裝飾玉花和珠蕾,花枝間用片材卷作兩個相疊的圓管,高高擎出一個蝶樣輪廓的托座,上面一隻掐絲填嵌做成的蝴蝶,螺絲鬚子的頂端各穿一顆珍珠。
镶宝玉花金钗 鑲寶玉花金釵
頭面的插戴本身也是一項專門的技藝,以至於當時富貴之家女子欲盛妝出行,需僱專司其業的“插帶婆”代為從事。 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一“繡花娘·插帶婆·瞎先生”條曰:“插帶婆者,富貴大家婦女赴人筵席,金玉珠翠首飾甚多,自不能簪妝,則專僱此輩。顏色間雜,四面均勻。一首之大,幾如合抱。即一插帶, 頃刻費銀二三錢。”
白玉佛字嵌宝石金簪白玉佛字嵌寶石金簪
頭面一副規模具見規模者,當數定陵所出兩位皇后的簪釵。 孝端后狄髻上插戴得很是齊整,依照題材與形制,可析作完整的兩副:金鑲玉嵌寶壽福祿首飾一副一十二件,金鑲玉嵌寶蝶趕花首飾一副一十二件。 孝靖後其中的“金鑲玉嵌寶蝶趕花首飾”,包括銀鎏金鑲玉嵌寶蝶趕花挑心一,銀鎏金鑲玉嵌寶蝶趕花頂簪一,金累絲鑲寶珠蝶趕花小插、金鑲寶蝴蝶小插各一,銀鎏金鑲玉嵌寶蝶趕花小插一對,銀鎏金鑲玉嵌寶蝶趕花啄針一枚,如果本因成對者均成對,一副首飾也是一十二件。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妃嫔贵人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的妃嬪貴人
明代女子盛裝是用各種首飾把滿頭裝飾得幾乎不露發,各式簪釵的命名也因此多著眼於它的插戴位置,挑心的得名即因它是自下而上用挑的方式簪戴於狄髻的正面之當心。 最常見的是佛像挑心,它的起源也許可以追溯到北宋。 作為女子首飾的佛像挑心,它的大為流行要到明代,而其造型來源更可能是觀音寶冠上的化佛。 挑心的裝飾主題,明前期以佛像為多,背後多是焊接與簪首垂直的一柄簪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