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頂級田黃石身價高印石以克計價


田黃石田黃石
黃金價格起起伏伏,而“石中黃金”田黃的身價依舊高高在上? 在此前結束的北京秋拍中,一枚重量為148克的清代田黃最終拍出1725萬元高價。 “儘管印石市場受到各種不利因素衝擊整體下滑,但頂級的田黃仍賣出超過10萬一克的高價!”有行家為此感到振奮,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田黃的行情其實也受到衝擊,只是因為這是個老物件,又有名家篆刻、收藏為其“加持”方有如此身價,沒有頂級的財力和眼力,入手大路貨仍需謹慎。
經歷了幾年的沉浮,以田黃為代表的印石板塊今年似乎仍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特別是許多當代作品在被資本介入炒作數輪後呈現疲態。 而本月初的北京古天一秋拍中,一枚約148克重的“龍石”款田黃方章經過多次激烈競拍之後,以1500萬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為1725萬元,每克單價仍超過10萬元。
無獨有偶,在西泠秋拍中,一尊重量約為108克的“清早期·田黃石七寶羅漢像”也拍出了931.5萬元的高價。
以克論價,似乎已成為不少稀缺的資源型藏品的價值評估方式。 在印石板塊受到各種不利因素衝擊,整體行情下滑之時,這些老石頭怎麼還能拍出天價?
據業內人士介紹,該印章經清末民國大收藏家龔照瑗、龔心釗父子遞藏,因其體量大、質地純正、雕工精美而受市場特別關注。
除了傳承有序、印文內涵豐富,名家篆刻也為其加分不少。 “印章一側落'龍石'邊款。'龍石'乃楊澥(1781~1850),江蘇吳江人,浙派。單名楊海,字竹唐,號龍石,又號聾石、石公,生於清代乾隆四十六年,精金石考據之學,善刻竹,字、畫均能,用刀不以光潔取悅於人,講究神韻。”
“名家收藏加上名家篆刻,再加上重量、印文、材質等因素,可以說,它具備了一塊高價拍品的所有要素,這樣的精品可遇而不可求。”
行家李先生表示,如今有人在青田石產區首次推出印石按克計價定價方法,確定“燈光凍”的基準價為5600元/克,“封門青”的基準價為3300元/克, “我認為,歷史和文化價值對於本身就講究'文氣'、'文脈'的金石收藏品就格外重要,脫離了文化只談材質的單價,甚至希望按材質的不同整理出不同石種的單克參考價,在我看來是'土豪'行為,只有追求短期炒作獲利的人才會這麼去操作。”
市場反應
印石收藏“今不如古”
一枚辛庵款田黃四方印章被拍賣行“弄丟”,後被上海一中院宣判其賠償物主老伯480萬元——這件今年早些時候發生在上海的真人真事也讓不少外行人看到這一“方寸之物”當前在藝術品市場上的高昂身價。
“真正的好田黃還是稀缺品,西泠秋拍上,107克的清早期田黃石七寶羅漢像拍出931.5萬元,頂級田黃現在就是這樣的'任性'價。但我很反對為了湊數搞什麼田黃專場,尤其反感'昌化田黃'這種搞笑概念,田黃就只有福建壽山產。”有行家直言頂級田黃仍受熱捧,但某些專場則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李先生認為,“市場上就這麼多好貨,由於被爆炒過數輪的現代名家作品虛火漸漸消退,如今的行情走勢是'今不如古'。”記者觀察西泠拍賣數據發現,其秋拍田黃石專場成交率為83.3%。 晚清名家作品上拍量僅有18件,悉數成交,而近現代名家作品共上拍342件,成交263件,還有5件被標註為“撤拍”。
另外,根據北京匡時的拍後數據,其“國石篆刻專場”共成交2435.24萬元。 徐海治印九十二方以368萬元成交;郭懋介作壽山田黃石薄意“踏雪尋梅”隨形章以230萬元成交。
“郭懋介的作品一直被認為是現代田黃印章的價格標杆,但今年以來其作品在拍場上的表現也遠不如以往。”一位經營壽山石的福建行家表示,“一直在觀望,覺得現在還不是出手買賣的好時候。”記者對比數據發現,今年郭懋介作品最高成交價為437萬元,而在去年,這一紀錄是3680萬元。
收藏趨勢
深挖金石名家“金礦”
當盲目炒作不再是主流,那些對市場敏感的藏家們便開始轉而挖掘具有相當文化含金量而又被長期低估的金石名家的市場潛力,而部分拍賣行為應對這一趨勢,也改變了以往的佈局和策略,像晚清金石名家吳大澂和書畫篆刻名家來楚生等的作品今年就成為了市場的寵兒,朵雲軒也藉勢在秋拍中推出葉璐淵作品、藏品專場,被認為是首次為篆刻家舉辦的個人專場。 “在外來資本'退潮'後,相對理性地關注這些金石名家的精品,無異於找到了今後一段時間印石板塊中的'金礦'。”李先生分析稱,目前能以200萬元左右的價格入手一些名家自用或篆刻的、材質上佳的印章,升值潛力依舊可期。
有專家提醒收藏者註意用綠泥石染成黃色後冒充田黃的現象,一是不帶任何雕飾的隨形印章,其外部有深色蠟狀物,模仿包漿,另一種則是紐章,雕工粗糙且經賣家刻意做舊。 “頂級田黃非常稀缺,因此物主一般都會找名家雕刻,雕工一般都很精細,收藏者在市場上遇到雕工極差的'田黃'時,便要格外小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