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齊白石《傳家寶》賞析


齊白石《傳家寶》 1944年作水墨紙本鏡心齊白石《傳家寶》 1944年作水墨紙本鏡心
款識 :
1.客見予畫家山農器物,喜於形色,又欲攫去。 予問:居都市久矣,安能思及舊物? 客答:愛之,以寄情也。 予大喜,即題數字一併與之。 保五鄉先生哂正。 甲申,白石記。 鈐印:木人
2.九硯樓主齊璜。 鈐印:木人
北京榮寶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將於2014年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其中11月26-28日為預展,11月29日-30日舉槌開拍。
齊白石出身農民,雖久居京華,但骨子裡還是農民的思想,有農民的小家子氣,也有農民的淳樸。 城里人未必理解農村人的想法,他們用自己的標準衡量齊白石,覺得他小氣、摳門兒。 如果從農民的角度看,其實未必。 當時農村物資貧乏,農民生活普遍困苦。 他們生存的最大依靠就是自己在田間地頭的辛勤勞動。 古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城里人沒有體會烈日高照,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自然很難理解。 在文人眼裡,畫畫是一份閒情,一種消遣。 但在農民出身的齊白石眼裡,畫畫是謀生的勞作,和他祖祖輩輩在田間地頭的辛苦耕作沒有區別,加之他所在的時代動盪不安,生活更是不易。
正因如此,他對自己的作品十分珍惜,這是辛苦汗水耕耘出來的果實,豈能輕易送人! 此幅作品,白石自題:“客見予畫家山農器物,喜於形色,又欲攫去。予問:居都市久矣,安能思及舊物?客答:愛之,以寄情也。予大喜,即題數字一併與之。”因為客人與自己心底有了共鳴,即以作品贈之,淳樸性格淋漓盡顯。 一個外出謀生的農民,以筆寫農家舊物,睹物思懷,寫的是對家鄉的思念。 如此,方是真性的齊白石,不忘本心的齊白石。
“九硯樓主”之款識在白石作品中頗為罕見。 1906年,白石回家鄉建“寄萍堂”,並於堂內造一書室,將遠遊時所得的八塊硯石置於室中, 取名“八硯樓”,本人則自稱“八硯樓主”,“八硯樓頭老子”。 後又得一硯,遂改稱九硯樓,白石有方“九硯樓”印,乃陳師曾於1917年為白石所刻,在白石1920年所畫《柑樹圖》中亦題到九硯樓。 1949年建國之初,白石將一方青石雕花硯贈予毛澤東,所藏又成為八硯,同年送與葉淺予的繪畫集珍冊頁即題為“八硯樓頭久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