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玉舞人拍品賞析(圖)

新浪收藏

玉舞人玉舞人
玉舞人起源於戰國,盛行於漢代。 玉舞人有做單人舞的也有雙人舞的,大都有穿孔,可以作為佩在身上的裝飾品,舞姿均為長袖舞。 戰國玉舞人,髮型雕刻極為精細,髮型在頭頂呈扇形,兩邊披下,刻畫出女性秀發的美。 服飾上,這個時期的玉舞人均寬袍大袖,衣著瘦長,好像在旋轉,苗條秀麗。 漢代的玉舞人不太注重髮飾,頭部沒有雕刻,平頂,一手在頭上,衣袖蓋住頭頂,另一隻手在下,上下基本是一樣粗,呈現出單純簡潔的整體形象,雕刻剛勁有力,多用立刀,粗細線並用。 衣著簡化,作風粗獷之中又顯活潑生動。 方牌形玉片上用陰線條刻畫出舞人的上身或頭部、袖部,雕刻較為簡單。 透雕玉舞人以透雕鏤空技法製成,風姿優美,雕刻精細,線條流暢,展示當時的舞蹈特點。 漢時的玉舞人多為扁平片狀,作配飾用,也有少量圓雕跪姿的,一般雕琢精細是藝術中的佳品。
在漢代,玉舞人佩多為女舞人的形象,她們是專供帝王貴族使役的舞人,長裙修袖,身材細挑,舞姿輕越,飄逸欲仙,其表現舞姿是社會上層階級飲宴禮樂,祭祀儀式中歌舞場面的真實寫照。 據漢晉文獻,漢代不少后宮佳麗為歌舞能手,如高祖寵姬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武帝時李夫人“妙麗善舞”,成帝時趙皇后“學歌舞,號曰飛燕”。 上行下效,能歌善舞成為漢代上層女性競逐的時尚。 玉舞人,雖然只是組玉佩中的一個小小配件,卻也成​​為了這一特殊歷史現象的見證,風行一時。 到了東漢,隨著組玉佩的衰落,以及剛卯、司南佩、翁仲等辟邪玉佩的流行,玉舞人也便迅速沒落了。
本件玉舞人作品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一位“體如游龍,袖如素霓”的女性舞蹈者。 女子婀娜娟秀的身材,輕妙曼麗的舞姿,以及人物臉部表情和服飾的細節,在嫻熟流暢的鏤空與或長或短、或直或弧的細陰線的虛實之間,得到了最寫意傳神的渲染。 玉舞人的造型為片狀,從人物雕刻的頭飾,服飾看符合漢代舞女特徵,且該玉舞人使用和田玉雕刻而成,玉質溫潤包漿柔和、鋥亮,刀工細膩,工藝精湛,乃罕見之品。 所以,該藏品是難得一見的珍品,收藏價值極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