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紫砂絞泥工藝的魅力


国工 孟小军 牧歌唱晚(绞泥)國工孟小軍牧歌唱晚(絞泥)
陶的“絞泥工藝”源於唐代,術稱“紋胎”、“攪胎”,是用兩種或多種不同泥色構成一種平面視覺效果的工藝,具有豐富的肌理變化。 絞泥技法,唐代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陝西幹縣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出土的絞泥武士騎馬陶俑,用白、褐兩色絞泥製成,十分精美,為唐代絞泥器代表作,宋後少見。 到了清代紫砂陶器出現了較完美的絞泥紫砂製品,形成了傳統的紫砂裝飾技法之一,如清朝中期楊彭年的國山碑筆筒,以深淺兩色組成絞泥紋飾。 有獨到的藝術韻味。 縱觀絞泥工藝的發展,經過幾代陶人的傳承與挖掘,日臻完美,形式紛繁,絞泥裝飾的紫砂器發展到今天,有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獨具藝術魅力的裝飾形式。
国工 孟小军 石泉映月(绞泥)國工孟小軍石泉映月(絞泥)
紫砂絞泥是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紫砂泥,經人工揉合、按壓、層疊、鑲嵌等多種手法絞和而成,再通過拍打泥片,並按要求切割泥片、鑲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這樣便在壺身上形成不規則卻十分自然和諧的紋飾圖案,如天際流雲、似雨後彩虹;如湖光山色、似大漠原野等等。 這些雖在小小的壺面上呈現出虛虛實實的圖像,卻能以小見大地營造出亦真亦幻、自然天成的意境,這正是紫砂絞泥具有的裝飾性。
国工 孟小军 鱼跃龙门(绞泥)國工孟小軍魚躍龍門(絞泥)
紫砂絞泥之所以具有審美效果的裝飾性,其奧妙何在呢? 一方面是由於紫砂泥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較好的結合能力,同時在燒結性能上又具有同步收縮性;另一方面,不同顏色的紫砂泥具有相同的“吃火度”,確保在高溫許可範圍內色泥顏色變化的正常效果。 絞泥的泥色和調色就好比畫家筆下的顏料著色。 色彩的美感將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審美效果,所以絞泥作品的藝術效果還得經受“火”的考驗才見分曉。 如果把握得好,則紫砂絞泥壺一經窯火那魔幻般的變化,將越發顯得神奇迷人。
国工 孟小军 君临天下(绞泥)國工孟小軍君臨天下(絞泥)
絞泥帶來的藝術效果總是另人震撼的,這也讓紫砂壺兼顧了實用與審美,紫砂壺的這些價格不單體現在其功能性上,更體現在其內在藝術價值之上,那種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總能帶給人不一樣視覺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