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哥釉大盤賞析(圖)


哥釉大盤哥釉大盤
宋代哥窯在後世備受人們青睞,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但其製作工藝已不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 清乾隆帝尤喜賞宋代哥窯,嘗欣然作詩讚雲:“ 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哥釉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 哥窯瓷最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 金絲” “ 鐵線” 。
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 紫口” ,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儘管以後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製上皆未能臻此絕藝。
後世仿宋朝哥窯燒製的瓷器,出窯冷卻後釉面會產生裂紋,形成不規則的“開片”、“冰裂紋”, 也稱之為“碎瓷”。 自然開裂形成的花紋,如同商朝用火燒甲骨、看開裂紋的走向來進行預測一樣,這種具有獨特的紋路和特別美感的瓷器,也就有了某種神性。 於是在清代,哥釉瓷器很多被用著敬神和祭祀。
此哥釉大盤,大口開徑徑:22cm,底徑:13cm,呈深米黃色,其造型敦厚,胎質堅細,開片漂亮。 釉色沉厚細膩,里外披釉,釉面肥腴,光澤瑩潤,如同凝脂。 用手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輪廓亦柔和流暢,在顯微鏡之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備受人們青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