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一塊充滿了謎團的古代棉布

文物鑑定與鑑賞 
東漢棉布 東漢棉布
吳艷春
1959年10月,中國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緣的民豐縣尼雅遺址,發現了一座中國東漢時期的夫妻合葬墓,墓葬中除發現木器、陶器、銅金琉璃器、骨器藤器和絲綢類遺物以外,還見有兩塊藍色印花棉布。 這兩塊棉佈出土時,蓋在盛有羊骨的木碗上。 據考古學界的研究,這是迄今在中國發現最早的棉布,製造和使用的時間在公元1-3世紀。 一塊棉布上印著三角和圓圈紋,另一塊棉布上的圖案,因為部分圖像的殘缺和所留圖像的獨特造型而充滿了令人樸素迷離的謎團。
謎團之一是棉布右下角方框內,印有一位上身半裸,頭後有光環,捲髮後翻,項戴串珠,臂戴釧、鐲,雙手捧角形器的女性形象。 這位女性的身份讓學術界眾說紛紜。 有人根據她頭後有光圈的顯著特徵,認為是佛教中的菩薩,也有人認為把它看作是供養天人更合適。 又有人根據她手捧豐饒角的情狀認為她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專司幸福、好運和成功的女神。 還有人認為,該女性是中亞地區神話傳說中主司生殖豐稔的伊什塔爾女神。 但其造型受到了佛教造像的影響。
謎團之二是棉布正中央的大方框內,因殘缺僅存留了人像赤腳的一部分以及獅子尾巴和一隻爪子。 這就為學者們的推斷造成了更多的困難。 有人根據前一個圖像的結果,求證第二個圖像。 既然手捧角形器的女性是菩薩,那中央畫面的主尊就應該是佛。 在佛教造型中,佛與獅子同在的例證很多,在畫面缺失的情況下,這樣的推斷並不是沒有道理。 但如果將前一個圖像中的女性看作是古希臘羅馬的幸運女神,那麼中央的人與獅子顯然不可能是佛像。 有人認為,在中亞地區的粟特人中,流行人獅相鬥的遊戲,棉布中央可能是人獅相鬥圖像。 因為在中國山西太原發現的粟特人墓葬石棺刻畫像中,有類似的圖像。 這種解釋也並不是十分有說服力,為何要將女神像與鬥獅圖放在一起呢? 這依然是一個謎團。
謎團之三,棉布下方的邊框中,有一個形似中國遊龍的圖像,但因為棉布的殘缺,其頭部形象缺失。 龍體上方,有反向奮飛的數隻鳥形,尾部有一隻獸形。 令人迷惑的是這種遊龍沒有傳統中國龍的足或者爪。 而其背部的鳥形的出現以及漫布龍體上的魚鱗紋,又使有些學者認為它們是羯摩魚和金翅鳥。 摩羯魚源自於希臘神話,說的是牧神潘恩為救自己愛戀的仙子,縱身跳進了天河盡頭一個被詛咒過的湖里,下肢變成了魚。 佛教經典以其比喻菩薩以愛念縛住眾生,不到圓滿成佛終不放棄。 在印度神話中,摩羯是水神的坐騎。 大藏經《一切經音義》記載,摩羯是梵語海中大魚的意思,他能吞噬一切。 《阿含經》描述它: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 中國古文獻《洛陽迦藍記》記載:佛祖如來曾經化作摩羯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濟人,可見摩羯魚是佛教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摩羯可作為如來的化身而出現,從這一點來看,作為護法神的金翅鳥出現在摩羯身體的上下方似乎也合乎情理。 但其尾部為何出現虎形獸依然是個謎。
謎團之四,棉布上的畫面佈局,以獨特的幾何方框形分割,每個方框內表現不同的主題。 儘管如此,有研究者還是把各框內的畫面內涵加以整體聯繫與考慮。 如右下方框內的女性為佛教中的菩薩,那正下方框內的龍魚鳥可能是佛教中的摩羯魚與金翅鳥。 正中大框內可能是佛與獅子。 但也有人認為,將織物平面用幾何線條分割為不同的框架,每個框內佈置不同內容的畫面,是中亞地區粟特人的做法。 右下方女性的形像也與中亞居民面容特徵相符,其手捧豐饒角的特徵表明她是西亞、中亞一帶受到普遍信奉的豐饒女神。 正中方框中殘缺的圖像表現的可能是流行於中亞一帶的鬥獅情景。 印度說和中亞粟特說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學術觀點,成為尚無定論的謎團。
棉布本身的出產地也是一個謎。 中國原不產棉。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印度和南美。 考慮到中國新疆南部與印度地域相鄰,棉布上的圖像表現出佛教文化的因素,學術界推測該棉布是從印度輸入的。 但也有人認為是從波斯輸入的,這種觀點是根據棉布圖像及相關的某些文化習俗推測的,如豐饒角、幾何形畫面分割、粟特人的鬥獅習俗等。
關於棉布圖案的印染方法,學者專家們也作了研究和推測。 認為是先在白色棉布上用一種專門的繪製防染材料繪出圖案,再進行染色。 染色後除去防染材料,即顯出白色的圖案。 這種防染技術源自於何方也是一個尚未被人們普遍關注的謎團。
如果拋開這塊棉布是從印度或者波斯等地輸入的看法,從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分析,也可以做出這塊棉布圖案的藝術創作出自西域本地的推測。 首先,西域地區在紡織品上彩繪圖案的做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這一點有考古發掘材料為依據,典型的是且末扎滾魯克古墓出土的一批毛紡織品,其彩繪的圖案是動物紋和幾何紋樣。 其次,西域地區居民在毛織品圖案的織製中,早就使用了幾何線條分割出不同畫面區域的方法,典型如山普拉出土的鞍毯等。 還有,西域地區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角形器,並將其製作成精美的藝術品也有考古實物發現。 如果公元2世紀之後,隨著佛教傳入西域,絲綢之路開通,各種文化因素紛紛湧入,交流融會,西域居民將佛教中慈悲度世的菩薩和本土所信奉的主司世間豐產、美滿、幸福的豐饒女神相認同。 因此,融會各種文化因素的創作畫面出現在棉布上,也就成為可能。
儘管隱藏這塊棉布中的各種謎底尚未被現代人完全破解,但學者專家們有益的探索還是拓展了人們的視野,為更多的人了解和探討西域多元文化的奧秘奠定了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