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探訪山西古佛寺:風雨雖過何處可聞梵鈴

《藝術品鑑》雜誌 ​​
前殿,明代風格,屋頂瓦作疏鬆,滲漏嚴重。 前殿,明代風格,屋頂瓦作疏鬆,滲漏嚴重。 福勝寺配樓 清代 福勝寺配樓清代 腐朽的大木構件 腐朽的大木構件
文_愛塔傳奇
編者按:唐大華先生(網名:愛塔傳奇)熱愛中國古建,為能深入了解山西古建築的現狀,他花費幾年時間,親自探訪,對於唐先生所訪之古建,我們慢慢講起。 從佛寺開始,也許這些寂然立於荒野之間的古寺,等後人的追尋,等得很苦。
自東漢明帝時,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佛教在中國產生了深厚的影響,窮苦的百姓在困頓之時,往往去佛寺大殿跪拜,祈求端坐微笑的佛祖指引明路,安慰心靈。 而自東漢至今,佛寺千萬間,或毀於戰火,或毀於天災,凡經歷種種磨難留存至今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國人本當珍之愛之,可事實並非如此。 山西,是我國古建築遺留最多的省份之一,在厚重的黃土地上,古佛寺處處可見。 只是,古寺的現狀堪憂。
(一)山西沁水福勝寺正殿-毀掉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勝寺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西南約40公里的蒲泓村中,地處偏僻,1982年沁水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晉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斷代元明,其正殿根據文物部門的斷代為元代建築,然而現在已完全塌毀,片瓦不存。
福勝寺現存三進院,中軸線上有前門樓、二門樓、前殿和正殿,兩廂還有多座配殿和配樓,全寺以正殿最古,文物部門斷代為元,其余建築都是明清時期的。
2012年7月17日,尋訪沁水福勝寺,沁水縣地處偏僻,福勝寺更偏僻,離縣城還有四十公里山路,沒想到的是作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正殿已經完全塌毀,據老鄉說1997年成為市保時正殿尚在,塌毀已有十年左右。
正殿塌毀後,老鄉把枓栱等小構件堆放在前殿內,梁、柱、槫等大構件露天堆放,原本寄望文物部門能儘早修繕,沒想到一放十年再無人過問,現在放在屋子裡的枓栱等構件狀況還可以,能夠繼續使用,露天堆放的樑柱等大構件已完全腐朽不堪再用,損失不可挽回。
經歷數百年的建築不會無緣無故突然塌毀,一般都會有一個滲漏——屋頂坍塌——徹底塌毀的過程,這個過程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如果這期間能夠得到有效的維護它是不會塌毀的,遺憾的是這座寺廟卻看不到任何維修與維護的痕跡。
同在沁水縣,同為1982年縣保的玉清宮山門在2012年夏季徹底坍塌,在網絡輿論和媒體的推動下,2013年春玉清宮山門開始搶救性維修,後我曾與當地村民聯繫,村民說已經開始掛瓦了,可見民間監督在督促政府做好古建保護方面作用是巨大的。 可惜福勝寺沒能趕上網絡輿論發達之時,自去年曝光問題以來,完全毀掉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2013年沁水縣把福勝寺、玉清宮山門、聖天寺一起列入年度“十大項目”之一,期待他們能一步步好起來。
實踐證明民間監督是非常有效的搶救文物手段,山西的鄉村,蘊藏這眾多不為人知的寶貝,有些已經很垂危,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行動起來,深入鄉村,拍下鄉村古建生存現狀,呼籲保護,隨手拍救古建。
1997年市保碑 1997年市保碑
宣梵寺 宣梵寺
正殿梁架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 正殿樑架四椽栿對前後乳栿用四柱
(二)山西太谷宣梵寺——基本毀掉的新中國第一批文保單位
宣梵寺位於山西晉中市太谷縣城東南十餘公里的惠安村中,現存明代風格的正殿五間,清代風格的東西配殿各五間。 1956年宣梵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新中國第一批文保單位,然而成為文保單位五十七年之後,正殿塌毀嚴重,五間大殿僅存一間屋頂。
宣梵寺正殿前簷使用了六根暗紅色砂石材質的石柱,四楞抹角,略顯錐形,內傾側腳明顯,其餘內柱及後檐柱皆用原形木柱。
前簷沒有補間鋪作,柱頭鋪作為五鋪作雙抄出兩跳,外轉第一跳華栱上置翼形栱,第二跳華栱為乳栿伸出,通過短替木托橑風槫,短替木兩端刻成蟬肚形,沒用令栱,耍頭刻做卷雲形。 裡轉第一跳華栱上沒有枓,實拍在乳栿之下。 櫨枓口內橫出一道泥道栱托柱頭方,前簷當心間正中位置普拍枋上用了一隻駝峰托托令栱承柱頭方。
不 少明代建築中仿古的成分較多,這可能與漢人重新掌握政權有關,北方經歷了金、元兩朝外族統治,長達兩百餘年,明代漢人重新掌握統治地位後,在建築上表現出 來的是更喜歡模仿唐、宋等古漢政權的風格,而且明代時唐宋建築存量也會較多,比較容易找到參照對象,但大多數模仿僅限於外觀相似,內部結構上仍是明代作 法,再就是明代的仿古建築用材比唐宋時期要小很多,加工也相對粗糙。
宣 梵寺正殿就是一座明代仿唐宋風格的作品,比如沒有補間鋪作,乳栿頭伸出為第二跳華栱、無令栱、用托腳等,但仿古僅限於外觀相似,眾多的構件及結構手法卻是 明代特徵,如較小的用材、簡略的捲殺、裡轉第一跳華栱沒有用枓、乳栿和劄牽後尾過柱出頭且使用抱寨、卷雲耍頭、直方形的和沓、平樑上高俊的蜀柱、無唐宋時 期常見的隱刻月樑等等,另外四椽栿對前後乳栿也是明代以後較為常見的樑架形式。
山 西的鄉村古建如果是整座廟宇最後一座大殿,後檐一般不使用枓栱,而居於中間的殿宇前後檐都使用枓栱,宣梵寺正殿後檐使用了與前簷相同的枓栱,說明這座大殿 後面很可能還有一座殿宇,現在大殿後面是一片很大的空地,已經看不出是否存在過建築,但個人認為原有一座後殿的可能性很大,不知道1956年進入縣保時這 座後殿是否還存在,也許從當年的調查報告中能找到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