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清代粉彩仕女圖雙耳瓷瓶賞析

 收藏界
清代粉彩六女圖瓶正面 清代粉彩六女圖瓶正面
安徽 宋康年
清代粉彩瓷的圖案紋飾,可謂百花爭艷,異彩紛呈,其中仕女圖也是經常選用的題材之一。 這裡介紹的一對粉彩仕女圖雙耳瓷瓶(見圖)就是清晚期的典型器物。 該瓶體形碩大,高46.5厘米,囗徑19厘米,厎徑16厘米。 撇口,曲長頸,雙花耳,溜肩,橢圓腹,腹下漸收,矮圈足。 腹上一面繪有六個仕女聚集在一棵盛開著鮮紅梅花的樹下,各人打扮、服飾各異,有穿長裙的,有穿短衫的,有抱琵琶的,有持花籃的,有拿團扇的,有捧鮮花的,她們聚集在一起,或交談,或互訴衷情,或似休閒娛樂,或似切磋學藝,神態生動,惰趣盎然。 另一面題寫有“美人如玉” 及“汪曉棠作“等行書字樣。 整個畫面,運用了中國畫中的渲染技法施彩,富有濃淡層次之感,人物秀美雅緻,古樸大方,更加增添了兒分誘人的魅力。
仕女圖,亦稱仕女畫,是以中國封建社會中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繪畫,為歷代瓷器裝飾的典型紋飾之一,它最早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宋元時期,因盛行花鳥畫,仕女圖少見。 至明清時期,特別是清晚期,仕女圖的繪畫大為發展。 這時的仕女畫衣帶飄然,婀娜多姿,妙筆傳神。 加上畫工精細,色彩艷麗,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 正如清代高崇瑞的《松下清齋集》裡所云;“天下名山勝水,奇花異烏,惟美人一身可兼之,雖使荊、關潑墨,崔、艾揮筆,不若美女之集大成也。”說明當時之所以重視仕女圖繪畫的原因所在。 正因為如此,這時期的仕女圖在創作上日益脫離現實生話而趨向一種想像化、程式化的表現,注重姿態優美,淡雅飄逸,將仕女的形象繪畫得貌若天仙,絕代美人。 並把西方繪畫的優點融入到作品之中,給後來人物畫技術的革新地開闢了道路。
總之清代的粉彩仕女圖瓷器,不僅胎質細潔縝密,胎骨薄勻,釉色白中閃青,且繪畫細膩,毫髮清晰,色彩淡雅艷麗,富有濃郁的中國畫之韻味,充分給人們以美的藝術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