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美國收藏清代輿圖詳載泉州鹽場分佈

 東南早報 
清乾隆年間泉州鹽場輿圖蔣濱建供圖 清乾隆年間泉州鹽場輿圖蔣濱建供圖
早報記者鄭瑞卿
近日,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蔣濱建接連收到由台灣省和美國等地的友人寄來的一批奏摺、輿圖、老照片,其中部分史料再現了清朝乾隆年間泉州、福清兩地鹽場生產情況,成為研究清代乾隆時期福建鹽政的寶貴史料。
圖紙
泉州鹽場輿圖
乾隆時代繪製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蔣濱建介紹,泉州鹽場輿圖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繪製,現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 該圖採用中國古代傳統的地形地物形像畫法,繪出泉州沿海海岸位置及各鹽場,對近海海島也作了詳細的勾畫。
該圖詳細描繪了當時泉州及周邊府縣漳州、同安、南安、惠安鹽場及海防的分佈,其中,鹽場中的曬鹽所、鹽倉等都用不同符號作了詳細的描繪。 運鹽的關隘、衙門在圖中也有標示,泉州府及7個城門、洛陽橋、烏嶼橋、清源山、永寧衛等及里程都有標註,鹽倉等鹽場分佈和管理機構一目了然,重要城鎮等都進行了詳細的描繪。
按照清朝規制,鹽是嚴格控制的重要物資。 蔣濱建說,輿圖是研究清代乾隆時期福建鹽政的寶貴史料。
古今
泉州鹽場分佈大體相同
山腰鹽場始於乾隆年間
記者昨日從泉州鹽務部門了解到,如今泉州的鹽場依然主要在惠安(泉港在1996年之前屬於惠安惠北一帶)、南安等地,目前泉州地區較大的鹽場有泉港山腰鹽場、南安淗江鹽場、泉港潘南鹽場、惠安青山鹽場等,鹽場分佈地區與古代大體相同。
據史料記載,惠安縣歷來是福建省的主要產鹽區之一。 宋時,福建有6個產鹽縣:長樂、晉江、惠安、同安、龍溪、漳浦。 惠安當時就有鹽亭129所,分佈在青山以南至鳳山一帶的東南沿海。 到上世紀90年代,惠安縣依然有鹽場20多個。
目前泉州最大鹽場—山腰鹽場,是福建省四大鹽場之一(另外三個為莆田鹽場、漳浦鹽場、火燒港鹽場),年生產能力10萬噸。 山腰鹽場產鹽歷史悠遠,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 山腰鹽場是全國107家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之一,也是福建省最大的食鹽(載體鹽)生產和出口基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