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古錢幣之篆書永通泉貨

 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正面 正面 正面 正面
1992年春季,一泉友去大城後村尋購刀幣,路過一家銅匠鋪,向銅匠打探刀幣及銅錢事宜。 銅匠端出一瓢銅錢,泉友從中撿選出一枚篆書永通泉貨,並以15元錢購得。 泉友回來後,向筆者炫耀,筆者愛不釋手,幾經協商,終以250元納入囊中。 幾天后,應筆者和另一位泉友的要求,那位泉友帶領我們再次去了大城後那家銅匠鋪,同行三人各自選購了一部分古錢幣。 筆者購得一枚篆書昭武通寶背壹分和一枚傳形五銖。 之後,大家又去了發現刀幣的張氏兄弟家中,想購買刀幣,未果而返。
大城後屬於臨沂市大嶺鄉,位於臨沂城西數公里處。 1989年3月這裡曾出土齊國刀幣近3000枚(官方正式報導是2300餘枚),轟動一時。 筆者所購的永通泉貨錢徑約32.5毫米,穿約7.5毫米,重約9克。 該錢因含錫量過大而至銅色發白,即舊譜所稱的白銅錢。 泉友當初甚至誤以為是銀錢。
永通泉貨其實就是南唐錢。 據史料載,交泰元年(顯德五年),既公元958年,中宗李璟鑄永通泉貨大錢,以一當十。 錢文有隸、篆二種書體。 隸書(八分書)者厚重,鑄工精良,字跡輪廓規整,有闊緣、窄緣和粗字、細字之分。 篆書者較為薄小,為後期鑄的減重錢。 南唐國都金陵(即現在的南京)。 前後共有保大、中興、交泰3個年號。 自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連遭後周進攻,國力逐漸衰落,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去年號,對周稱臣。 永通泉貨正是在南唐由強轉弱之際鑄造的。 其鑄期大約僅持續了半年。 因戰事頻繁,其鑄量不會很大。
近幾年,隸篆二體永通泉貨零星常見諸報導,各類錢幣圖錄均載有隸篆二體永通泉貨。 華光譜《中國古錢大集》一書甲集第374頁永通泉貨一欄中稱,“永通泉貨青銅質,尚見有白銅質地者”。 這裡所說的白銅估計是指錫白銅,因為真正意義上的白銅——鋅白銅或是鎳白銅當時尚未出現。 不知該書所說的見有白銅質地者,是指隸篆二體均發現有白銅質地者,還是單隸書發現有白銅質地者,抑或是單篆書發現有白銅質地者。 該書刊登了5枚隸書永通泉貨(其中一枚註明系鐵質)、3枚篆書永通泉貨拓圖,但未註明哪枚系白銅質地。 按慣例,如果錢幣是​​白銅或其他非普通銅質的,應當註明。 由此推斷該書所載的所有永通泉貨都不是白銅質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