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清代匏器收藏漸熱

 東南早報
康熙匏器筆筒 康熙匏器筆筒 葫蘆器具 葫蘆器具  模印葫蘆 模印葫蘆
葫蘆器,也叫匏器,人們養蟈蟈用的葫蘆罐就是匏器的一種。 如今藏市,匏器收藏方興未艾,已經成為一種熱門收藏。
匏器作為藝術品,最早出現在明末,為太監徐九公所開創。 匏器藝術品問世後,廣受坊間喜愛,至清康熙時傳入宮廷,為皇家御用。 清代製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皇帝曾在瀛台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派專人管理,生產出許多清朗典雅的匏器藝術品。 清乾隆年間,匏器藝術更臻精緻,品種更加齊全,式樣、紋飾也更加新奇、豐富。 乾隆較康熙更加鍾愛匏器藝術品,以為可勝金玉。 乾隆喜愛匏器,甚至寫過數首以匏為題材的詩篇。 此時,宮制匏器除供御前賞玩外,還被當做珍貴的禮品賞賜王公貴臣。
葫蘆器,葫蘆諧音“福祿”。 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 “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 “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徵。 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表意家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 匏器具有工藝優良、紋飾清晰、器形優美多姿的特點。 由於葫蘆色黃如金,時間愈久,其色愈重,因而傳統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 特別是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的傳世匏器,更給人古樸、凝重的美感。
存世的傳統匏器,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賞玩之物,應有盡有。 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盤、碗、壺、盒、瓶、筆筒、鼻煙壺、蟈蟈籠及樂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間的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弦琴等物為最精。
特別是一件清乾隆模印葫蘆纏枝蓮紋蒜頭瓶,瓶身模印纏枝蓮紋,花葉疏朗,並有“乾隆賞玩”四字款。 清乾隆時期模印葫蘆的製作更是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我曾見過藏友的一件模印葫蘆雙龍紋壽字扁壺,平足,扁腹,細頸,蒂柄尚在。 兩面紋飾相同,中間為圓壽字,上有火焰珠,左右雙龍相向,下為海水山石,外緣香草紋鑲邊,壺兩側飾卷草紋。 該扁壺圖案富貴典雅,模印紋飾清晰,集人工與天然之妙成。
清 代的模印葫蘆器,有的鑲嵌有像牙、玳瑁製成的“口”或“耳”,如清乾隆模印葫蘆纏枝蓮紋蒜頭瓶,就鑲了一個像牙口;有的則還保存著葫蘆的原本外形,以自然 的蒂柄作為蓋子;還有的則是以另外一副模印的葫蘆作為蓋子,還有一件模印纏枝蓮紋匏蓋罐,罐蓋模印蓮瓣紋,蓋面光滑細膩而罐表粗糙,原是用兩副葫蘆製成, 因其製作十分困難,上下配合更難搭配,因此受到了收藏家的追捧。
鑑別匏器主要:1.看色澤。 老葫蘆的顏色比較深,偏暗紅色,也有黃色或淡黃色的,但無論顏色深淺,必有一種厚重感,具有古董家具所稱“老包漿”的那種自內而外的油潤感。 2.聽聲音。 老葫蘆以指輕彈聲音清脆,而新葫蘆則因胎裡疏鬆而聲音沉悶。 3.查胎裡。 老葫蘆的外壁和胎裡子渾然一體,無法分辨,做舊的葫蘆裡子則都是用普洱茶浸泡而成的,外表雖呈黑色或深褐色,但裡層仍為白色或淡米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