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農民收藏數十架飛機開航空博物館(圖)

中國航空報 
張長生航空博物館裡停放的飛機。 張長生航空博物館裡停放的飛機。 張長生麥田裡的鹽山航空博物館館長。 張長生麥田裡的鹽山航空博物館館長。
驅車4個小時,我們從北京到達了河北滄州的鹽山縣。 初春時節的華北平原,儘管太陽已經出來了,但霧氣還沒有散去。 從鹽山縣城出來,汽車又向前行駛了大約十七八公里,張長生把我們帶到了位於鹽山郊區的一處飛機停放地。 “這是縣里臨時藉給我的,因為飛機擺放需要的場地太大了,現在收藏的東西分別在三個地方停放,每個地方來回跑。這是其中一處。”張長生指著眼前的院子說。
很多人都有收藏的愛好,他們所收藏的東西,或是古玩字畫,或是擺件物品,大多都能存放在家裡。 一大批航空愛好者也有收藏飛機的嗜好,但基本止於模型範圍。 擁有一架飛機、一架真飛機很帥氣,然而單停放場地這個問題就能把收藏勇氣擊退一半。 儘管在廣東、新疆等地也有收藏真飛機的,但在藏品數量上也就一兩架而已。 而鹽山農民張長生一人就收藏了數十架。
進了院子並沒有飛機的影子。 向右一轉,幾架飛機便出現在眼前。 “這裡停放著12架飛機:9架初教6飛機、一架殲6、2架強5。原來更多些,都捐出去了。”張長生自豪地介紹著。 說實話,如果去過北京小湯山的航空博物館,不會對眼前的場景有多震撼。 但作為一個普通農民,能收藏這麼多飛機,就令人好奇了。
航修廠的經歷
“小時候玩一個東西,我們都叫它'鐵銷銷兒'。一個薄鐵片,一拽就能飛起來。小孩子嘛,就是瞎玩兒。”張長生不是軍人,他對航空、對飛機的喜愛,源於年輕時的經歷。
上世紀80年代,通過朋友介紹,他到大連的一個航修廠打工——拆解報廢或退役的軍用飛機和教練機。 工作中,他接觸了很多和飛機有關的型號、性能、儀器等知識。 按照軍工廠的飛機拆解流程,拆解下來的大量飛機零部件要焚化燒毀。 張長生對此十分心疼,那些製作精良的儀器部件如同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吸引著他。 “這些都是花心血才造出來的啊。”他向廠裡請求回購一些不涉及重要機密的儀器部件,請求得到了同意,但收購需要花錢,於是他每個月的工資就變成了拿回家的各類發動機、儀器儀表、飛行服等與飛行有關的物件。
愛琢磨的張長生面對著收來的零件,時不時地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做些廢物利用、小發明之類的試驗。 “搞個啥出來,老鄉們都覺得好,比他們的方法好。”張長生邊說邊比劃著他是如何變廢為寶的。 那個時候的他更多的還是對飛機表現出來的好奇。
我要收藏真飛機
航修廠的經歷使張長生掌握了一些關於飛機的知識,也為他贏得了另一份工作。 從大連回到河北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了機場吹雪需要人手。 之前的“瞎琢磨”派上了用場,他慢慢地進行研究,將廢棄不用的老式發動機改裝到吹雪設備上,他的改裝效果非常好,於是他做起了機場吹雪的生意。
性格豪爽的張長生做起事來很利落,不僅做生意,還結交了很多的朋友。 有個朋友是雷達兵,知道他收集這些東西,給了他一些自己早年留存下來的書和物件。 “我忽然覺得,文化的重要,沒文化,好東西擺在你面前,都不知道其中的價值。”收藏的同時,張長生開始閱讀更多的書籍。
做生意的時候,與各航校、修理廠的接觸中,他萌生了收藏一架飛機的願望。 通過朋友們的幫助,他得到了一架淘汰的舊飛機。 “那個飛機沒花錢,因為那時都沒人要。”張長生回憶說。 但後​​來他收藏飛機就需要花錢了。 1995年他從某航校買了一架教練機,花了幾千元錢。 “在當時來說,幾千塊錢不少了,但實在是沒辦法啊,太喜歡了。”
那時通信不發達,主要靠朋友的幫助留意哪有廢棄飛機的信息。 從雲南到東北,為了收藏他跑了很多地方。 飛機拉回來的時候,好多人都圍著看。 除了少數的幾個人,大家都沒見過飛機是什麼樣。 “張長生運回來一架飛機”的消息從鹽山縣向外傳開了。 隨著藏品的增多,他慢慢地整理,2008年,在鹽山縣國教辦、縣總商會和文化局的幫助下創建了民間的鹽山航空博物館。
一次,滄州第二實驗小學找到他,希望他能把飛機拉去給孩子們航空科普教育。 “我聽了高興,這是好事啊。但飛機拉來拉去得有費用啊,學校也沒錢,我就自己出了。”張長生說。 拉到小學校的飛機讓孩子們開了眼界。 孩子們的眼神讓張長生做出了一個決定——這架飛機不拉走了,送給孩子們。 “就當為航空科普做貢獻了,讓孩子們喜歡上航空。要是能出個楊利偉,或者航空專家,就更好了。”此時的張長生依然保持著農民的那份樸實。
在鹽山縣人民武裝部,我們拿到了一份關於他無償捐獻飛機的記錄:
2009年,向大連市甘井子區捐贈一架初教6、一架米格-15飛機;2009年12月,向上海同濟大學捐贈一架教練機;2011年10月,向瀋陽理工大學 捐贈一架殲6教練機;2012年3月,向石家莊市西柏坡國防教育基地捐贈一架教練機;2012年9月,向青島黃海學院捐贈2架飛機;魯西南抗戰紀念館、民 航博物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奶奶從小就告訴我,不要把錢看得太重。如果我的這些飛機能夠為航空知識普及出一份力,那我的付出也就值了。”當國防教育先進工作者、“滄州好人”等稱號紛至沓來的時候,張長生卻說,他所做的捐贈舉動,皆因父輩的教導。 時任中國航空博物館館長韓文斌曾感慨地說:“張長生將自己的收藏回饋社會,為青少年和社會各階層接受國防教育、了解科普知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收藏為社會所用,體現了一個普通公民的愛國情懷,難能可貴。”
他是收藏家,花錢費力地​​從全國各地拉回自己喜歡的飛機;他又不是收藏家,無償地捐出了自己辛辛苦苦找到的飛機。 他,就是張長生,麥田裡的鹽山航空博物館館長。 揮手告別,60多歲的張長生轉身朝他的博物館走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