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古舊家具收藏呈組合化趨勢

 信息時報
2012年5月13日,在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上,一張明末清初黃花梨獨板大翹頭案以3220萬元的高價成交。 2012年5月13日,在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上,一張明末清初黃花梨獨板大翹頭案以3220萬元的高價成交。 即將於3月30日在廣州江灣商業中心舉槌拍賣的清中期酸枝“福慶有餘”圈椅一對。 即將於3月30日在廣州江灣商業中心舉槌拍賣的清中期酸枝“福慶有餘”圈椅一對。 清中期黃花梨公座大椅。 清中期黃花梨公座大椅。
□本版文圖信息時報記者徐毅兒
記者近日在廣州的古舊家具交易市場採訪發現,古舊家具成交向旺,並有組合化趨勢。 週 一,記者在西關文昌路古舊家具一條街遇到一位古舊家具收藏愛好者,他正四處尋找一張清末民初的黃花梨八仙桌以及兩張類似風格和年代的黃花梨太師椅:“我在 拍賣場上拍得一張清末黃花梨平頭案,非常喜歡,現正想方設法幫牠配成一套四件的中堂家具。”據了解,隨著人們對古舊家具的認識加深以及收藏熱度加劇,古舊 家具收藏呈組合化趨勢,而中堂家具就是其中最受追捧的古舊家具組合。
市場
古舊家具迎來新一輪上漲勢頭
3月21日,在紐約佳士得2013年春季拍賣會上,一張估價為150萬~200萬美元的明末清初的黃花梨架几案,被眾競買人“搶”至908.375萬美元成交,成為藏界一時佳話。 “近兩三年來,由於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社會經濟不佳,持續上漲多年的明清古舊家具顯得上沖動力不足。但去年以來,明清古舊家具開始高拍價頻現,這是古舊 家具新一輪快速上漲勢頭的信號釋放。”在西關文昌路古舊家具一條街從事古舊家具經營多年的恆哥告訴記者,經歷了兩年平淡期,現時的古舊家具市場顯得“生機 勃勃”。
翻查拍賣紀錄,古舊家具去年的表現相當“亮眼”:5月13日,在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上,一張黃花梨獨板大翹頭案以3220萬元高價拍出,而清早期紫檀三屏風攢接圍子羅漢床則拍得2070萬元。 緊接著,在6月5日舉行的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上,一對清乾隆時期的紫檀嵌樺木龍鳳扶手椅以713萬元成交。 秋 季拍賣會上,古舊家具表現同樣氣勢如虹,10月29日,一張清乾隆紫檀嵌掐絲琺瑯西番蓮紋畫桌亮相中國嘉德2012秋季拍賣會,成功拍出690萬元;11 月7日,在倫敦蘇富比2012秋季拍賣會上,一對17世紀黃花梨官帽椅以84.76萬英鎊易主,折合人民幣為852.57萬元;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 得2012秋季拍賣會,一對清初黃花梨圈口欄杆亮格櫃亮相被“搶”至2306萬港元成交……
據了解,保存完整、造型獨特的上佳明清古舊家具市場存量少之又少,因此,一旦有上好標的出現,必定被“搶”至高價成交。 “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許多珍貴的明清家具被無情毀掉。加之,上世紀30年代,隨著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 黃花梨家具圖考》發表,外國人開始大量地蒐集、收購中國明清家具,並運往海外。兩大因素疊加,導致明清家具在中國的市場存量大為減少。如今,上佳的明清家 具可謂一椅難求。”資深古舊家具收藏家廖沃華這樣說。
趨勢
收藏呈組合化趨勢中堂受追捧
一椅尚且難求,何況是全套家具組合呢? 然而,正因為有挑戰才更能顯示收藏的趣味。 “隨著人們對古舊家具的認識加深以及收藏熱度加劇,古舊家具收藏正呈現出組合化趨勢,而中堂家具就是其中最追捧的古舊家具組合。”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家具專 業委員會主任黃大釗向記者解釋,在傳統家居的佈局中,廳堂佈局是最為講究、最為嚴格:“中堂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家居中的必備,它以廳的中軸線為基準,於板壁 前放長條案,條案前是一張四仙或八仙方桌,左右兩邊配扶手椅或太師椅,家具整體採用成組成套的對稱方式擺放,以體現出莊重、高貴的氣派。”
“近段時間以來,市場上確實出現了不少特意為某件古舊家具尋找配套家具的'買手'。”廖沃華對古舊家具收藏呈現組合化趨勢表示認可:“於我而言,找尋配套 家具的確充滿樂趣,當你為某件家具成功配對時,那種喜悅無法形容!”有三十多年古舊家具收藏、研究經驗的廖沃華至今擁有三套(四件/套)完整的中堂家具, 而最讓他得意的是這套清中期大紅酸枝中堂組合家具:“你看,這張長2.8米、高1.4米的幾字型翹頭案多麼有氣勢,它的造型如同一頂古代官帽,象徵高官厚 祿。兩端設計為卷書出頭狀,表達'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與出人頭地之意。而案腳做成聖旨牌坊,則寓意建功立業,千秋永固。”談及自己的藏品,廖沃華欣 喜非常。 據悉,有行家出價120萬元請廖沃華轉讓這套大紅酸枝中堂家具,但他不為所動。
大紅酸枝性價比高成收藏新寵
“古舊家具收藏,玩的就是歷史、材質和工藝。”廖沃華說:“事實上,不同的地方,對紅木家具的材質、造型等都有不同的喜好和習慣。總體來說,黃花梨和紫檀 家具最為金貴,是宮廷專屬。但,使用黃花梨、紫檀材質製作的古舊家具不僅稀少,而且價格高昂,動輒數百萬元,並非一般市民所能企及。因此,我首推同屬頂級 靚材質的大紅酸枝,其次才是黃花梨和紫檀。以同年代的一品官用'四出頭'官帽椅(一對)為例作對比,紫檀材質的起碼在400多萬元,黃花梨材質的也要 300多萬元,而大紅酸枝的大概在100餘萬元左右,准入門檻相對比較低。”
“過去,在古舊家具收藏領域,是香港、台灣熱過廣東。隨著廣東經濟的騰飛,近10年來,廣東已經超過香港、台灣,成為古舊家具的最重要收藏圈。特別是早期 流到香港、台灣的大紅酸枝家具,如今正逐漸向廣東市場集中。”華藝國際拍賣公司瓷器工藝品部總經理王力透露,近兩年來,酸枝古舊家具的拍價不斷走 高:“2011年6月1日,在香港佳士得2011年春季拍賣會上,一對清乾隆御製酸枝玉璧拉繩紋銅包角條桌以984.4萬港元高價成交;同年9月18日, 在北京翰海第73期四季拍賣會,兩件清初期白酸枝圈椅成功拍得62.72萬元;去年10月,在香港敦煌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一張清代酸枝雕子藤富貴畫枱拍得 46萬港元。”另悉,在紅木家具市場,泰國大紅酸枝的材料價如今已經達到8萬~9萬元/噸,與印度小葉紫檀的材料價的距離正在不斷縮小。
重談“盛世收藏”
陳慶彰(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
對“收藏熱”,使用得最廣泛與頻繁的一個關鍵詞非“盛世收藏”莫屬。 按照“盛世收藏”一般的完整理解,即盛世之時代,收藏隨之繁榮。 但,究竟“盛世收藏”是否符合歷史現象,或者遵循某種歷史普遍規律呢? 答案:並非完全如此!
普遍公認的,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四次“收藏熱”,分別為:一、北宋約宋徽宗前後一般時期;二、晚明時期;三、清康乾時期;四、清末民初時期。 稍結合歷史便可大概清晰,四次收藏熱中,除第三次清康乾時期外,另外三次出現的時間,往往不是中國歷史上,甚至不是當其朝代中,社會、經濟最為穩定與繁榮的年代。 反而正好是社會、經濟轉為衰敗,甚至是最為動蕩的年代。
事實上,這三次的收藏熱,除了北宋徽宗個人喜好帶來一次收藏的“繁榮”外,其他兩次均是由於社會動亂、民生不穩、腐敗盛行、戰火蔓延,從而從另一個側面引發了這個所謂的收藏熱現象。 在這些特別的時代裡,作為硬通貨的高價值藝術收藏品,成為下至民眾、上至百官競相儲財、斂財、生財、甚至行賄的最佳品種。 例如,在宋徽宗時期,由於上行下效,藝術品成為朝廷百官相互賄授以保其位的最佳物品。 據說,連金國也是採用本屬宋國的大量奇珍異寶來行賄宋朝奸臣,從而分化宋朝,最終活捉宋徽宗,了結了北宋一個王朝。
而到了清末民初,收藏熱更是登峰造極,並產生了一個更為獨特的現象:外國侵略者大量搶掠中國藝術品,多路軍閥武裝,如黨玉昆、孫殿英為軍費所需,不惜以武力收斂、販賣收藏品,最大買主自然還是外國人,從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盜墓熱。
即使在清康乾時期,社會經濟繁榮是事實,但藝術收藏品作為各階層,尤其是社會上層大量頻繁利用其作為官場腐敗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因此,筆者認為,從過去的歷史看,無論如何也不能將收藏與盛世完全聯繫在一起。
當代的收藏熱興起,當然與前四次不可同日而語。 很明顯,第五次收藏熱源於中國改革開放。 社會經濟的高速起步,人民群眾的物質與文化需求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收藏行為逐漸平民化、普遍化。 當然,這也與媒體的催化作用密不可分。 然而,這一次的收藏熱,又導致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的新的一輪令人髮指的盜墓熱,這對民族文化造成了無可彌補的傷害,是一個無奈的悲劇。
總的來說,盛世收藏,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與規律,而是一個在特定時代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社會經濟和文化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