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傅抱石《返布拉格途中雨景》

 新浪收藏 
傅抱石《返布拉格途中雨景》設色紙本鏡心 傅抱石《返布拉格途中雨景》設色紙本鏡心
1957年6月到8月,短短三個月,抱石先生訪問了東歐的捷克斯洛伐克與羅馬尼亞,完成了五十幅寫生作品。 這是先生生平唯一的一次到歐洲,那裡的景物、建築……都是他從未見過,更從未畫過的。 “用中國畫傳統的形式、技法來表現從來也沒有見過的東西,的確是一個新課題。”(傅抱石寫生集前言)這無疑是對他創作上的一場考驗。
抱石先生成功了。 他筆下的東歐景色,令觀者耳目一新,中國的筆墨與異域的情趣融合為一體,不勉強,不生硬,既保留著先生固有的自我程序風格,又有了新的發現和拓展。 西洋的情味在中國的筆墨程序中生髮,這在以往是難以想像的。 可以說,先生東歐寫生的成功,不僅拓寬了自己的畫路,還在中國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印記。
《返布拉格途中雨景》一圖即是五十幅東歐寫生中的一件。 畫右上端有作者題識:“一九五七年六月廿三日,餘等自加丹返布拉格,午飯後忽傾盆大雨,乃暫停車櫻桃樹下,丹娜同志為市櫻桃餉客,既肥且美。詢尚有路幾何?曰:七十五公里也。第二日抱石畫並記。”白話的短記​​增添了畫幅的故事情節。 圖中展現的是兩個城市中途的鄉野、山巒、公路、林木、車輛、行人、屋宇及圓頂的小教堂。 蒼茫的率意的用線,破筆有節律的點厾,大片的敷染,大筆迅疾的掃抹……無不是抱石先生所慣用的,一望而知是他的作品。 然而畫面呈現的氣息不同了,標誌性的景物與色彩不同了,他在關鍵處把握著異域的特質,反映了他的極強的觀力。
該圖寫雨景,正是先生的特長。 他恰如其分地把握著墨、水、色三者的關係,加上大片疾掃造就的氛圍,產生了既痛快淋漓,又朦朧蒼茫的視覺感染力,讓你久看不厭,回味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