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玉雕作品的品鑑方法

玉界
對白玉成品優劣的鑑別,業內有「一目三看」之說,即:根據平時積累的知識、經驗,憑一雙眼睛,著重看質地、看顏色、看雕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認真的考察:
  1、看質地
  這是白玉成品鑑別的最主要內容。什麼叫質地好?就是陳性《玉紀》中所言:「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厚溫潤,脈理堅密」。一塊好的白玉,給你的感 覺首先就應該像一塊「凝脂」,像羊脂、像豬油,油油的,糯糯的,酥酥的。白玉與翡翠不同,翡翠要求鮮明光亮,光澤外射,而白玉則要求「精光內蘊」,光澤蘊 含在裡面,就像一個人,氣質內在而不外露。由於「體如凝脂」和「精光內蘊」,所以又使人覺得它「質厚溫潤」。這個「溫潤」是我們形容白玉用得最普遍的兩個 字,很重要;所謂「溫潤如玉」,玉往往成為「溫潤」的代名詞。「溫」和「潤」都是一種感覺,白玉剛貼在瞼上是冷冷的。但接下來的感覺很慍和;
  「凝脂」當然有「潤」的感覺,而不是干。「脈理堅密」是指它的質地結構堅實細密,反映在感性的認識上,一是外觀很細膩,二是堅硬不吃刀。一塊白玉。如果符合陳性《玉紀》中所說的這四個標準便是好玉,反之便是劣質玉。
  2、看顏色
  一般來說,在質地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白玉中以白色為貴,但顏色對於白玉的重要程度,不及對翡翠來得那麼突出,翡翠顏色相差一點,價值就是差別 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白玉則主要看質地,除非是羊脂白玉,一般顏色相差少許不會有那麼大影響。但不管怎麼說,顏色終究是鑑別白玉優劣的標準之一,即便都是 白色,也要看白的程度和純度,白中閃青或白中帶灰,都會影響到玉的價值;白的不滋潤,俗稱「死白」,同樣也影響它的價值。
  3、看雕工
  白玉玉器的評價與翡翠工藝品的評價重點是不一樣的,翡翠工藝品主要看它的「種、色」,它的雕工相對降到了次要地位;而「玉不琢不成器」,雕工作為評價白玉器件的核心內容,其重要性有時要超過「包」。
  對雕工的考察,主要從三個方面去看:
  一看工的新舊
  由於白玉開採使用歷史非常悠久,在中國,不同時代的玉器,做工也不同——紋飾不同,造型也不會相同,由此就可以判斷做工的新舊,從而推斷出作品 的製作年代。玉器的年代越久,它所蘊藏的歷史文化內涵也越珍貴,珍貴的程度往往會超過玉器本身的價值。一般情況下,在時代、玉質相同的前提下,有工的價值 肯定要超過素面的很多,例如同是漢代玉器,有工的獸紋璧就要比素璧價值高。但是,人類早期曾崇尚過「大器不琢」的素面玉器,這種古玉的價值更高,也應該引 起重視。
  二看工的內容
  雕工是一個時代審美理想、藝術趣味和工藝水平的體現,它不僅可見出工藝師的才能與智慧,而且可以看到他們為之付出的辛勤勞動。凡是有創意,藝術張力強勁,或內容獨特,討口彩,為喜慶吉祥圖案的,價值就高。
  三看工的精細程度
  做工越是精細,所下功夫也越深,越費時費力,價值自然也越高。
  除了質地、顏色、雕工三個要素外,玉器尺寸的大小、品相的好壞也是評判白玉成品價值高低的標準。一般來說,在質地、顏色、雕工相同的前提下,尺 寸大的總是比尺寸小的價值高;品相好、完整無缺的總是比品相差、有殘缺的價值高。有些玉器, 玉質雕工相當不錯,似有綹裂,或有殘缺,未免讓人感到遺憾。殘缺部位雖然可以通過雕工掩飾,但行家一眼便能看出。尺寸大小很容易判斷,品相好壞要仔細鑑 別,因為它往往被巧妙的雕刻掩飾掉,這需要多學習多看多實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