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中國油畫的詩情(圖)

北京日報
《两座山》 朝戈 《兩座山》 朝戈 《飞雪》 詹建俊 《飛雪》 詹建俊 《卓玛的世界》 张祖英 《卓瑪的世界》 張祖英
《一个朋友的肖像》 靳尚谊《一個朋友的肖像》 靳尚誼
《在山中》 章晓明《在山中》 章曉明
《蓝蓝的天空》 詹建俊《藍藍的天空》 詹建俊
《白玉兰四条屏》 靳之林《白玉蘭四條屏》 靳之林
倫敦奧運會期間,北京國子監油畫藝術館主辦的「中國油畫藝術展」曾亮相在倫敦舉辦的「北京文化周」系列活動。匯聚了中國油畫界老中青三代畫家的 百餘件優秀作品,首次大規模將中國油畫藝術送出國門,且受到倫敦市民和奧運觀眾的關注與好評。近日,「中國油畫藝術展」歸國展首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以饗 國內觀眾。其中,不乏靳尚誼、詹建俊等國內60多位知名藝術家的油畫作品。
  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北京國子監油畫藝術館主辦的此次展覽,包括了中國當今具有藝術影響力的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意在用油畫藝術的形式向奧運 觀眾展示當代中國文化的風采。作為老一代油畫家的代表,靳尚誼、詹建俊等無疑對中國油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秉承徐悲鴻、吳作人等中國第一代油畫家 的傳統,在關注現實、表現現實創作思想的指引下,成為新中國五六十年代現實主義油畫創作的代表。靳尚誼新作《一個朋友的肖像》在延續荷蘭畫家維米爾的精緻 典雅的同時,又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含蓄內斂的風格。而詹建俊的《藍藍的天空》依然是富有寓意的主題性創作。
  在美術評論家尚輝看來,這一代畫家使移植而來的油畫更加深入地轉化為本土性的造型藝術,他們在表現歷史與現實主題的過程中,不僅創作了一批彪炳 史冊的巨作,而且這種創作過程本身已形成了他們對於油畫意蘊的理解。比他們稍晚些的陳鈞德、張祖英、尚揚、王懷慶、孫為民、徐芒耀和聶鷗等,主要在上世紀 六七十年代接受學院美術教育,並開始他們的創作生涯,其中張祖英、孫為民、徐芒耀和聶鷗等以寫實油畫為主要面貌,但他們的寫實畫風並不盡相同,而是因尋找 他們各自師承的歐洲寫實油畫大師與各自審美意趣的對位而彰顯出風格的差異。難能可貴的是,在他們這一代畫家裡,也有從寫實轉向現代主義的探索者。王懷慶、 閆振鐸不僅都在具象之中尋求某種抽象意味,而且這種抽象形式與平面化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特有的詩情。
  此次出展的楊飛云、韋爾申、王沂東、朝戈、郭潤文等是中國新寫實畫派的代表。這一時期,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社會變革,揭開了中國在上世紀70年 代末的歷史新篇章。表現在油畫藝術方面,比起中國的第一代、第二代油畫家,他們對於油畫本土化的思考是在前兩代移植油畫基礎上的深度進發。一方面,他們更 深入地追尋歐洲油畫傳統的淵源,以此考量中國油畫藝術水準與品質的差距;另一方面,則是在這一考量中尋求自己審美個性的創造支點,在新的高度上進行中國油 畫創作水準與格調的提升。他們並不刻意表現現實主題與歷史主題的真實性,而是以他們的審美原則來體現自己對油畫的理解。不過,他們每個人的藝術個性迥異 ——楊飛云的《甘南藏女》彰顯細膩而堅實的形象塑造感,王沂東的《石榴熟了》浸透東方女性的鄉土符號,朝戈的人物肖像《文勇》賦予苦澀形象以精神張力,而 郭潤文在看似真實的形象再現中追求的是簡約與質樸。
  以60後和70後為主體的畫家,他們所生活的時代,生存空間和藝術語境再次發生變化,圖像科技的發達,不僅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而且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媒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油畫在中國獲得了充實性的發展。劉小東、喻紅(微博)和 王玉平等所表達的畫面寓意往往具有很強的現實感,相比於前輩畫家,他們很少從審美的角度發現生活的詩意,更多的是迴避社會主題的宏大敘事,從自我或個體的 角度審視生活中那些常被忽視的細節。如劉小東對當代城市底層人物的刻畫、喻紅對自我成長經歷的記錄,以及王玉平對瑣屑生活詼諧感的發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