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乾隆漆器刻德文回流文物價非凡

 大洋網-廣州日報 
乾隆漆器刻德文回流文物 乾隆漆器刻德文回流文物
記者 曾毅
  本次順德藏友讓潘繼生鑑定的寶貝非常特別,從外形看是非常明顯的清乾隆剔紅人物故事插屏漆器,但這件古董最特別的地方,是其中一部分居然刻有德 文,「HERBIG-HAARHAUSLACK MUSEUM K■LN」。潘繼生鑑定這件藏品,就是從這行德文入手,他瞭解藏友的收藏經歷後,告訴記者正是這行珍貴的德文,表明了這件藏品屬於清乾隆時期,藝術和收藏 價值都很高。
  「該德文的意思是『德國科隆的赫比格漆器博物館所藏珍品』,我們推測是清朝末期流出海外的,近年來我們民間的收藏家很多都喜歡去各個國家的拍賣行,有計劃地將我們藝術價值高的文物收購回流,這件曾收藏於德國博物館的漆器就是其中一件。」
  歷經百年,乾隆漆器又重歸祖國,潘繼生認為是件「幸事」。
  漆器為中國「偉大發明」
  潘繼生告訴記者,其實我國燦爛悠久的文化中,有許多發明是對世界文化有深刻影響的,其中一樣就是漆器。「商周時期,我們就有漆器,而且漆器工藝 一直傳承到明清,每一個時代的漆器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和大師級人物。」潘繼生介紹,漆器其實就是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 及工藝品、美術品等,「漆器的特殊工藝可以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所以很多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漆器流傳到今天,依然栩栩如生,好像全新的一樣。」
  而漆器在熗金、描金等工藝技巧方面的發明創造,還影響了周邊國家的漆器工藝,「其中對日本的漆器工藝影響最大。」潘繼生說,近年漆器的收藏逐漸 成為古董界的收藏大熱,「雖然漆器在我國各個朝代產量都很多,尤其是明清兩朝,但藝術價值高的漆器,還是得到藏友的極大追捧。」
  清漆器民間保存較多
  順德藏友的這件「剔紅人物故事插屏」,屬於清乾隆時期藏品。潘繼生介紹,清代漆器民間保存較多,大都為生活日用家具。到了清末民初漆器生產除家 用器具外,又增加了盤、盒、奩、碗、筆筒等生活用品,竹胎、木胎、皮胎、藤胎均有。「這件剔紅人物故事插屏其實不算日用家具類,更多的像一件擺設類的藝術 品,這樣的漆器,其收藏價值更高。」
  這件漆器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漆畫」。潘繼生解釋,漆畫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唐宋時就已有了,「唐宋常見的是黑漆地勾金」。到了明代後期,包 括這件清乾隆漆畫,使用「明漆」以暈化金銀,產生深淺變化的效果,豐富了漆畫。漆畫是繪畫和工藝相結合的畫種,既是藝術品,又是實用的裝飾品,常以壁飾、 屏風和壁畫等形式出現。其材料多種多樣,技法亦豐富多彩,依據不同技法漆畫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不同品種。
  鑑定貼士:
  ·宋代的雕漆只有剔黑、剔犀兩種,元代出現並流行剔紅,明代宣德年間又出現剔彩,萬曆年間出現剔黃,而清代剔紅、剔黃、剔黑、剔犀都有,乾隆時期製作最多,對唐以來各朝代雕漆要注意區別其不同的差異。
  ·漆器的款識變化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明代以後,年號款和名家個人款流行。官府作坊的漆器落款多為楷書,刀刻填金,個人名款以篆體印。清代康雍乾三朝,亦仿明制,流行年號款,四字或六字,楷書刀刻填金。清嘉慶以後,年號款少見。
  鑑定報告
  物品: 剔紅人物故事插屏漆器
  年份:清乾隆
  品相:全品
  價值:收藏價值非常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