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古玉辨偽需觀察玉料

 和訊網
對古玉的辨偽問題,作過長期的研究,得出一些識別「廬山真面目」的經驗和科學的方法,在此談談認識和體會,望能「拋磚引玉」。
  玉器的品質
  炒金如何賺錢專家免費指導 銀行黃金白銀TD開戶指南 銀行黃金白銀模擬交易軟件 集金號桌面行情報價工具 鑑定古玉真偽,首要一點是觀察或測定它們是否為真玉和是否用當時開採的玉料製作。如紅山文化玉器慣用屬於遼寧省寬甸縣的「老岫岩玉」,或岫岩縣的「岫岩 玉」(兩者皆為岫岩玉,前者的硬度較高,後者較低);良渚文化玉料在十多年前不知其性質和產地,今據調查,是慣用產於江蘇省溧陽小梅嶺一帶的礦石(有人測 定為閃石的一種);陝西龍山時代客省莊文化玉料,用一種產於甘肅的透閃石,另一種偏黑者似產於甘肅省祁連山(600720,股吧)的祁連玉;台灣卑南文化 玉料是產自花蓮縣的岫玉等。商至春秋時期使用的玉料,原則上前面提到的玉料大多仍採用,增加者有硬度較高的「獨山玉」、「密玉」和新疆地區的「軟玉」(又 稱崑崙玉或和田玉)。戰國以後,主要的玉料是「崑崙山系玉」,幾乎佔了90%。而其他玉料則降為次玉或不用它作器。及至唐代始,除個別王朝及偽造玉器用料 較雜外,幾乎都是用「軟玉」。其中偽造之玉器,早期也有用「軟玉」的,及最近幾十年間偽造玉器興盛期之用料,多用岫玉(蛇紋石)或「獨山玉」。凡此可知, 人們若能瞭解或熟悉上述情況,辨識玉器的能力會提高很快的。
  玉器的顏色
  玉料因地質變化,在離開原產地之後第二次形成之色,原因較複雜。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經長期的地質變化和雨水沖刷、土壤和氣候環境影響等,結果有 的大塊的山料玉離開其原產地並沖裂為若干塊籽料,原附於其上石性較強的綹紋多被自然清除無存,有的又在其表面重新形成與玉料原色不同的皮色,或黃、或褐、 或紅不一。凡有此色者,一般質優價高。在若干個王朝中,如漢魏、宋遼和清乾隆三個時期慣於保留玉器的表面,別有一番古色古雅之美。作偽者若不留心,隨便利 用,必被人識破天機。
  玉器上另一種情況形成的色,成因更複雜,如傳世品,即使沒有一點別的風化和沁色,也有新和熟舊色之分,其中熟舊程度千差萬別,偽造是極其困難 的。有的傳世品過了幾百年以後,也有綹紋,綹紋處也出現風化受沁的雜色,其色與土中埋藏形成的沁色相似,別有一番雅趣。至於出土的玉器,其上沁色和侵蝕的 程度更呈多樣性,一種是經數千年埋藏後形成的雞骨白色,其外表甚至整體呈白色粉末;有的於外表局部有沁色,其色有的只有一種,有的有數種;有的較優之玉或 分子緊密的玉料,如和田玉或蛇紋石(岫玉),往往僅在有綹處或石性較強處才有沁色;有的因玉料好,即使入土幾百年,乃至千年以上仍無沁色,若不親眼目睹其 出土,幾乎不敢相信它為土中出品。
  玉器人工上色,迄今所見,似從明晚期開始。其慣用手法有以下一些:一種是用天然或化學顏色在玉器上塗飾;一種是熱處理,如蒸、煮、炸、燒,同時 加入某些色素;一種是用強硫酸、強鹼等物質浸泡;一種是在土中加入有色素之雜物經一定的時間掩埋受沁後再取出;一種是如製作翡翠「B貨」那樣,將原來的顏 色化學處理或溶解後填充入別的色料;一種是如製作玻璃那樣,整個材料都是用非玉物質燒造的合成品。
  玉器的品種
  中國古玉器種類繁多,計有百餘種,其用途也完全不同。
  首先要注意的是,器物品種出現的年代是否與當時選用的玉料的情況統一。如漢代才有的玉剛卯,若與當時用料相符,原則上應是用新疆崑崙山產玉料, 若發現它用蛇紋石或其他不好找的玉料製成,首先想到的是有作偽的可能。又如紅山文化才有的馬蹄形器,應是用遼寧省岫岩縣一帶的老岫岩玉製作,如果是用崑崙 山或其他地方文化才有的玉料製作,就可能是贋品。以此類推,往往會把那些品種、用途和選用玉料之間相互矛盾的偽玉器識別出來。
  其次是品種、用途出現的時間與製作玉器留下的琢磨痕是否統一。如良渚文化的玉琮,其琢磨痕是有固定特點的,如若出現矛盾,無疑要加以嚴格的鑑 別。又如毛道紋,通常是在戰國和漢代及後來的清乾隆時期,由於廣泛使用鐵器為工具琢玉或用金剛石直接刻劃玉器時才會有,如果在商代或其他時代的玉器上發現 這種刻紋,人們就有理由對其真偽提出懷疑。
  再就是玉器品種、用途與顏色的關係。如實用器皿中的碗、執壺等器出現在唐以後,特別是明清時期,且用崑崙山料,一般是沒有沁色的,有者也是極個 別確定在墓葬中埋藏過的。若發現其上有沁色,甚至通體出現沁色,即所謂「滿包裝」者,其偽作的可能性就極大了。又如羽殤,均在戰國至魏晉時製作,原則上應 有一定的沁色,但又不會嚴重到通體有沁色,若出現無沁色,或如新作那樣,就可提出懷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