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鎮江溧陽北宋紀年墓出土的釉陶雕塑鑑賞


  1978年2月,江蘇鎮江地區溧陽縣竹簀公社中梅大隊發現兩座磚室墓,出土了一套琉璃陶建築模型和造型生動的四神、神像等釉陶雕塑,甚為罕見。 根據其中一座墓的墓誌得知,墓主李彬,卒於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另一座為其妻潘氏墓。現將兩墓出土的建築模型和釉陶雕塑作一介紹。
图1琉璃陶樓
琉璃陶樓
  高46釐米、寬41釐米、深28.8釐米。
  上下兩層,重檐歇山式頂,正脊兩端為鴟尾,岔脊上有3個上翹的尖角。上層簷柱6根,兩邊簷柱均向內斜,形成「柱側腳」。下層後簷柱為4根,前簷 柱兩根,靠左山牆有一樓梯通往樓上。屋中設一桌一椅,兩旁站有男女侍俑各一。男侍俑著圓領窄袖長衫,腰束帶,雙手合抱;女侍俑著交領長袖衫,雙手捧托盞。 陶樓除屋面施深綠色琉璃釉外,余皆為薑黃色釉。
琉璃陶水榭琉璃陶水榭
琉璃陶水榭
  分前、後進,中以小橋相連。
  後進:高47釐米、寬30.4釐米、深26.5釐米;
  前進:高25釐米、寬24.7釐米、深16.5釐米;
  橋長21.5釐米。
  後進為歇山頂高台建築,正脊兩端不用鴟尾而採用獸頭,垂脊下有坐獅,簷下4根圓柱,其上部均微向內傾斜,蓮花柱礎。榭內有屏風,中設一椅一桌, 兩旁站男女侍俑各一。台基四周有鉤闌,鉤闌上有葫蘆及圓形裝飾。台前架設小橋,與前進相連。前進亦為歇山頂高台建築,正脊兩端為鴟尾,簷下無柱,有左右山 牆,前有三級台階。屋面施深綠色釉,余皆施薑黃釉。
琉璃陶凉亭琉璃陶涼亭
琉璃陶涼亭
  高38.5釐米、寬32.5釐米、深28釐米。
  歇山頂,正脊兩端為獸頭,垂脊兩端塑有坐獅,岔脊上有3個上翹的尖角,簷下四圓柱。蓮花柱礎,三面設有椅、闌,中置桌椅,旁站男女侍俑各一。屋面深綠,下部為薑黃色釉。
  釉陶肩輿與輿夫
  肩輿高17.5釐米、槓長32釐米、人高22釐米。
  輿為燈掛椅式造型,兩側扎有竹槓。兩輿夫頭戴小帽,著右祍短衣,腰束巾帶,下著小口褲,足穿靴。肩輿及輿夫均施深綠色琉璃釉。
琉璃陶青龙琉璃陶青龍
琉璃陶青龍
  高46.5釐米、長66釐米。
  青龍為東方之神,此龍張口怒目,四肢粗壯有力,足為五爪。身首施綠色琉璃釉,脊鰭施黃色琉璃釉,在佇立的靜態之中顯示出龍的威嚴和神秘。
  琉璃陶白虎
  長60釐米、高41釐米。
  白虎為西方之神,此虎雙眼圓睜,周身刻出鱗甲。與青龍相同,身及首部均施淡黃色琉璃釉,脊施薑黃色釉。
釉陶力士俑釉陶力士俑
釉陶力士俑
  高20釐米。
  力士平頂,披髮,雙目圓睜,矮鼻,上著窄袖衫,袒胸露腹,下著褲。形象生動,給人威嚴之感。此釉陶力士俑放於墓室底部四角的壁龕中,起著支撐墓壁的作用,在蘇南地區宋墓中尚屬首見。
  陶玄武
  高17釐米、長21釐米。
  玄武為北方之神,此物形象是龜蛇合體,龜伏地作爬行狀,蛇盤繞龜體,龜首上仰與蛇首相對而戲。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自秦漢以來常見於墓葬之中,起到鎮墓闢邪的作用。此陶四神在墓中擺放位置是青龍在棺左,白虎在棺右,朱雀居前,玄武在後,符合四神方位。四神造型生動,雕刻精細,展現出宋代雕塑的精湛技藝。
  琉璃陶朱雀
  高26釐米、長18.5釐米。
  朱雀為南方之神,此朱雀長冠高聳,雙翅展開,翹尾,身以粗細線條刻出羽毛。施琉璃薑黃釉。此器把朱雀展翅欲飛的生動姿態刻劃得淋漓盡致。
酱黄釉陶真武像醬黃釉陶真武像
醬黃釉陶真武像
  高31.5釐米。
  真武披髮跣足,身著廣衽衣,跨足站立(前為動物形態的玄武)。左手握拳,右手執劍(劍缺),面容豐潤,兩眼微睜,造型古樸。身施醬黃釉,玄武施綠色釉。
  熒惑(火星)
  在左右耳部塑一同樣的小面,披髮,頂有一驢首,著披肩,上身裸體,四臂,兩臂高舉,兩手抱於胸前,四腕帶鐲,下著裙,袒腹,赤腳。施薑黃釉。
  畢宿
  頭冠上有一鳥,著交領衫,下裳,束帶下垂,雙手捧笏於胸前,施淡黃釉。
  鎮星(土星)
  怒目披髮,上身裸體,項戴鎖鈴,下著長裙,赤腳。施淡黃釉。
  壁宿
  頭戴冠,著交領長袍,束帶前垂,雙手執笏於胸前,右腳旁伏一(野豬)。施綠色釉。
  歲星(木星)
  冠上有一豬首,上袍下裳,手執笏。施淡黃釉.。
  婁宿
  頭戴冠,著交領長袍,束帶前垂,雙手執笏於胸前,施薑黃釉;右腳旁立一狗。施綠色釉。
  房宿
  頭頂一兔,肩部扎有披肩,著長服,雙手合抱於胸前。施綠釉。
  根據墓誌記載,墓主李彬「平日誦佛書日數卷」,神像背後均有一孔洞,一般只有供養人藏經卷的神像如此,因此這些神像當為李彬生前所供奉的神像。
  這批釉陶器,從其胎土、質地、造型、釉色等來看,當為宜興窯產品。宜興窯,在今江蘇宜興鼎蜀鎮,燒陶瓷歷史悠久,秦漢時宜興地區即已陶窯密佈,兩晉時在均山燒青瓷,至晚唐、五代成為南方民間著名青瓷窯;宋代,日用陶器得到了較大發展。
  墓主李彬,字文叔,金陵溧陽人。其曾祖、祖父、父均「累世不仕」,李彬本人為「貲積巨萬」的地方富豪。據墓誌記載:李彬「好治居處,圜以樓亭軒 榭,被以嘉木雜卉,遠而望之,奐麗屹然,邈鄽闬(hàn)絕塵埃」。這些出土的神像、樓台軒榭等隨葬品,反映了墓主李彬生前的生活面貌和真實場景。
  宋代是陶瓷業極盛時期,整個社會的消費時尚推動了陶瓷業的空前發展。從事陶瓷製作的窯場遍佈全國,日用陶瓷、建築園林陶瓷和藝術陶瓷的品種增 多,陶塑造型及裝飾手法都注入了藝術表現形式,器形飽滿,線條流暢。宋代也是中國古建築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它承前啟後,直接影響於後代。溧陽李斌墓 出土的這組住宅建築模型,其屋頂坡度較高,正脊兩端的鴟吻或作獸頭,垂脊上蹲獸,岔脊上有尖角,柱子微向內斜,雕刻蓮花柱礎,整個建築風格皆為宋代特色, 展現了一個顯具江南特色的較為完整的庭院佈局,對研究宋代住宅建築是一份難得的實物資料。
  編後:本文介紹的這組以釉陶為主的宋代建築模型、人物俑和鎮墓神物,從其體量和雕塑精美程度看,都堪稱南方地區出土的罕見之品。其中當地定為五星神像的4件神像和8件二十八宿像,恰好為12件,或為唐宋葬俗中流行的十二時辰神,文獻稱「四神十二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