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和田玉收藏與投資略談


和田玉,顧名思義,乃中國新疆和田地區所產的玉石.和田古名和闐,這裡所談的和田玉也就是和闐玉,非廣義的軟玉,或狹義的「玉」.
中國和田玉歷史悠久,蜚聲中外.自古至今,它不僅僅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人們常說的一些成語和 詞彙裡依然體現著「王玉時代」的語言文化特徵,比如「潔白無暇」、「瑕不掩瑜」、「溫潤而澤」、 「君子如玉」、「如花似玉」、「花容玉貌」、「粉妝玉 琢」、「亭亭玉立」、「玉樹臨風」等等,可以說玉文化無處不在……
「民玉時代」到來
雖說玉文化無處不在,但在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中國,普通百姓離真正的「和田玉」距離還是很遠.從近幾年各大藝術品拍賣行的圖錄上就可以看出,在明 清兩代傳世的和田玉拍品中,算得上和田玉精品的鳳毛麟角、微乎其微.從明清兩代的王朝壟斷到解放後的外貿獨家收購,和田玉礦產資源和藝術品一直是國家統一 開採、加工和銷售的.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眾多個人和民間團體加入了資源地承包和開採隊伍,在蘇州、揚州、上海、河南等地也逐漸形成了頗具 規模的和田玉加工和銷售市場,這也就意味著「王玉時代」的徹底終結,「民玉時代」的到來.各類精美的和田玉作品最終走近千家萬戶,走進我們的生活……尤其 是近些年的藝術品收藏風和投資熱,更使得和田玉產品無論是質還是量,都有了一個跨時代的飛躍……
「知識」和「價值」
說到收藏,就不得不提到兩個詞——「知識」和「價值」.無論是收藏還是投資,都離不開這兩個概念.在掌握了和田玉的基本常識和知識的前提下,才 能談得上對和田玉進行蒐羅與收藏.久而久之,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加,以藏養藏,以藏販藏,甚至進行大量資本投入,才能水到渠成、彰顯成效.但時下眾多的玉文 化愛好者和收藏者,多數不具備核心的和田玉知識和收藏理念,甚至有些人在「翠玉不分」、「石玉不分」的狀態下迫不及待地加入收藏行列,也就是業內常說的 「外行玩家」.這類人群的比例在逐日增加,這類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歷史傳統的顛覆、教育制度的傾斜、社會文化的變異、浮華逐利的大眾心態等是導致這類現象出現的直接或間接的因素……上世紀40、50、60,甚 至70年代出生的人,由於受世襲的博古風氣和懷舊心態的影響,耳濡目染或多或少地都學習了一些和田玉的常識和知識.無論是懂玉或不懂玉,只要提到「玉」這 個字,都不同程度有一種莫名的好感,這就是玉文化的魅力.而80、90後在這種傳統文化上則是一個斷層,這是社會多元化發展的產物.
因此,掌握和田玉知識是每個試圖收藏或投資和田玉的人必須下的功夫.而這類知識的積累並非一朝一夕所成,需要海量細緻的閱讀、科學客觀地理解相 關書籍,需要頻繁地光臨和田玉市場和門店,認真冷靜地觀察和分析和田玉材質、工藝及歷史特徵,多多聽取和田玉經營從業人員的說法和經驗,日積月累,才能觸 類旁通,從眾多和田玉真品、贗品和仿品中分辨出真假優劣.因此,筆者對剛入門的愛好者贈送八字真言——「只看不買、多看少買」.學習研究最為關鍵,這是一 個艱辛漫長的過程.只有經過收藏知識的積累,才能瞭解和田玉真正的價值所在.而和田玉價值的綜合比,就如同央視《探索》欄目裡所總結的,25%是歷史價 值,25%是工藝價值,50%是材質價值.眾所周知,和田玉從材質上分為兩大類——山料和籽料.山料是大塊山石開採出來的原生礦料.籽料,是歷年崑崙山地 質災害造成的滑坡或洪水沖入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裡的山石,經過幾千上萬年河水的浸泡和沖刷形成的卵石,又稱次生礦料.這種卵石狀玉石由於長期的浸泡和 石墨的入侵,內外部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質地堅實,油潤光滑,色彩斑斕,成為玉石收藏品中最為獨特的寶石.古人言「物以稀為貴」,正因為籽料是在地表和 河床裡,容易接近,所以自古至今(尤其是近現代)的大量開採,造成和田玉籽料的礦產資源已經徹底枯竭.和田玉的價值體現是完美的,歷史文化賦予它深刻的含 義,精工細琢成就它外觀的超絕,稀缺的資源造就它不菲的身價……
玉有「三品」
經過長達5000多年的文化積澱,古人早已為我們把藝術收藏品分出了三六九等,業內常說的上三品包括字畫、瓷器、玉器.字畫瓷器不在本文範疇, 姑且不論,玉器也並非單指和田玉.然而,中國四大名玉(新疆和闐玉、遼寧岫巖玉、河南獨山玉、陜西藍田玉)裡,新疆和田玉首屈一指.
和田玉產品又可細分為三品.第一類為「商品」,也就是所謂的「贗品」,此類「和田玉」材質仿料居多,由最初的俄羅斯料、青海格爾木料、岫巖河磨 料發展為現在韓國料、外蒙料、加拿大料等,連玻璃料器也攙雜其中,有些料種甚至說不清產地叫不上名稱,造假者無所不用其極.工藝上,以廉價手工和電腦繪圖 機器雕琢為主,河南南陽市鎮平縣的石佛寺鎮,就是這類和田玉商品的最大集散地.在近幾年的和田玉市場上,這類商品的成交量佔50%以上,價值從幾十上百元 到幾千元不等,它滿足了一般的玉文化愛好者和普通玩家對工藝品甚至是裝飾品的需求.
第二類「玩品」,也就是圈內人士常說的「正品」.此類和田玉通常都是行家或資深玩家用來收藏和交流的,以和田山料和籽料為主,對於玉料品質、工 藝風格、作品題材都比較講究,也是和田玉經營者最常接觸的,價格在幾千到幾萬之間,佔整個和田玉市場成交量的30%以上.自新疆原產地和田、烏魯木齊,到 蘇州、上海、揚州、蚌埠,此類和田玉比重很大.
第三類「藏品」,顧名思義,乃收藏級和田玉作品,也就是所謂的「極品」.材質上追求絕對籽料(偶爾也會有些檔次高的俄羅斯料),料種的稀缺和完 美程度高.工藝上大多要求是知名大師作品,或是那些雖未成名但手藝了得的匠人所做的精品.這類作品輕易得不到,輕易不示人,輕易不出手,所以價值不菲.值 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河南鎮平的一些玉匠由於受上海、蘇州玉雕風格的影響,工藝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個別青年玉雕匠人頻繁參加國內玉雕大賽並屢屢奪魁,相繼 湧現出一批國家級玉雕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的作品也較受經營者和資深藏家的追捧.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在學習和田玉收藏知識的過程中容易走入幾個誤區 ——「認老不認新」、「認白不認潤」、「認皮不認質」、「認工不認料」……這些易讓人步入迷途,難以回歸初衷,需要注意.言而總之,學習收藏知識必須要找 準方向,寧精勿雜,寧缺毋濫.既然是收藏,就要在辨別材質、瞭解工藝、掌握歷史上多下功夫,太過功利往往會得不償失.
成功的收藏家、卓越的投資者
一個成功的收藏家必然也是一個卓越的投資者.自古至今,藝術收藏品行業和商業投資都是息息相關的.從秦漢時期的「和氏壁」、「傳國玉璽」,到現 代傳媒經常報導的「天價和田玉」神話,無一例外強調著「黃金有價玉無價」的商業信息.和田玉,已經不僅僅是中華文化的實物見證,也成為當代眾多藝術收藏品 中廣受青睞的投資門類.縱觀近幾年的和田玉拍賣市場,與中國書畫、古董珍玩等藝術品相比,雖然和田玉藝術品拍賣在國內起步時間較晚,但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 (北京嘉德、北京博觀、上海城隍珠寶、杭州西泠、蘇州吳門……)開始關注和田玉,逐漸形成了北京、上海兩個拍賣區域中心.買家最初基本是行業內玩家,偏重 玉料材質而較輕視工藝藝術價值,到後來,消費群體逐步擴大,幾乎各行各業都有玉石雕刻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其中創意、工藝俱佳的作品受到買家的認同.但隱藏 在買家群體大肆擴張背後的怪像是,越來越多不懂玉、不瞭解玉石的人開始買玉,購買目的不是收藏,而是投資.
投資,就本身而言,是需要理智的.投資指的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通過貨幣的投入或購買,直接或間接地獲取利潤.所以,既然是投資,最終目標 是獲取回報,實現利潤最大化.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和田玉投資者忽略了這個基本概念.前幾年,各種投資品一片漲聲,玉文化傳播力度也逐步加大,其實背後是地 方政府對於GDP不遺餘力的追逐,是貧困地區脫貧的熱望,是逐漸富裕起來的國人對於自我財產保值增值的扭曲認知.
在筆者收藏和投資和田玉近十年的生涯裡,接觸這類人群實在太多.只要有展會,他們幾乎每集必到,逢玉便收.跟攤主討價還價之後欣然掏錢購買,不 論質量優劣,只要便宜.可事實悲哀,他們手中積累的所謂藏品,俱是業內所說的:「垃圾」貨,不要說升值空間,就其本身幾乎也不值幾文.如上所述,收藏和投 資不同.論收藏,絕不能太過功利,功利心態只會影響判斷力.但當資本力量介入,把和田玉收藏作為保值增值的手段時,性質就不一樣了.
和田玉自古是寶,「一分價格一分貨」,「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是雷打不動的投資定律.遺憾的是,這些被「撿漏」心態所控制的人不這麼認為. 弔詭的是,恰恰是這類人群,也就是和田玉商品類消費者,近年來一直支撐著玉器行業的穩步發展,其成交指數佔市場的一半比重,但這種消費與投資無關.
2008年下半年,隨著雷曼兄弟破產,美國次貸風波驟起,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國內股市大幅下挫,各個行業有相當部分的 資金被深度套牢.全球性經濟衰退也波及到和田玉市場,最明顯的表現是銷量大幅走低.2008年起,凡是經營和田玉的商家都有這種體會——伸手買玉的人在減 少.這種情況下,一系列經濟政策應運而生,其中包括引導資金流向.尤其是從2010年起,主流媒體一改以往玉文化傳播的消費導向宣傳,開始對玉器投資的盲 目性做出批判性報導和言論.這些言論和報導促使很多潛力投資人望而卻步,甚至很多常年消費的群體也開始持幣觀望,思考變通投資方向.但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的 觀點卻不盡相同,比如著名經濟學家時寒冰先生認為,「越是在這種非常時期,一定要給自己的財富找個錨,這個錨可以是黃金、白銀,也可以是其他稀有資源,也 可以是一種您認為未來非常有前途的其他投資品,但一定不要讓財富懸在空中」.
眾所周知,在中國,和田玉屬於無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在時下的投資理念中,資源性投資是重大趨勢,「資源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最重要 的是,和田玉產業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產物,沒有哪種資金實力能進行資源性壟斷,更不會有哪個游資力量可以獨攬乾坤、操作走勢.所以,在這種經濟趨勢下,近幾 年和田玉的價格行情不跌反漲,就可以有個合理解釋了.雖說購買力下降暫時影響了行業的銷量,但以長遠眼光來看,文化的凝聚、資源的稀缺、價值的穩定,都決 定了這個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著無可限量的投資遠景.
和田玉的價值要素
那麼,什麼樣的和田玉才是值得收藏和投資的呢?筆者個人認為,稀缺罕有的玉種,完美細膩的玉質,卓越精湛的雕工,構成了和田玉價值的三大要素(所謂的明、清古玉很難把握真假,風險太大,不如投資現代和田玉雕刻作品).
和田玉玉種裡首推羊脂白玉,質地細膩、潔白溫潤,是和田玉中的極品.當然,還有傳說中的黃玉,珍貴程度甚至超過羊脂白玉,但真正見過黃玉的人微 乎其微.近幾年由於白玉和青白玉原料的稀缺,一些市場炒手開始把目光瞄準那些有色料種,以沁黃料冒充黃玉,以沁紅料冒充紅玉,這都需要收藏者和投資人敏銳 的判斷力,稍有不慎就會將「贗品」當「極品」.
玉質上,如果一味地追求白度,其結果也只能是上當受騙,和田玉以潤著稱,白在其次.雕工方面,首推蘇派、海派工藝作品.然而,近幾年蘇州和上海 的一些所謂名家大師們競相抬高工價,這對於和田玉行情整體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鑑於此,名家作品的投資者一定要理性,和田玉主要價值來自於 材質,工藝價值只佔25%以上,如果把工藝價值擴大化,將來的縮水程度可想而知.其實,一些名氣不大但手藝超絕的玉匠,其作品同樣有收藏和投資的價值,值 得關注.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