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通過鑄技銘文鑑別青銅器贗品


西漢長信宮燈(復制品). 西漢長信宮燈(複製品). 真品   復制品   ■西周前期 豐樽. 真品   複製品   ■西周前期 豐樽.
在收藏青銅器的過程中,不時有藏家因買到贗 品而大呼上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古代青銅器的瞭解太少.也有人買到了古時仿製的青銅器而誤以為是贗品.古時的仿造品尚有收藏價值,但現代做的贗品則「一 文不值」.那麼,如何辨別偽造青銅器?藏友提醒,要儘量避免上當,主要還是要從青銅器本身和銘文兩方面入手進行分析.
■收藏週刊記者 曾貴真/整理
青銅器的偽造早在宋代以前就存在,但偽器的大量出現始於宋代,由於當時公私收藏之風的興盛,使得青銅器買賣成為古董商人逐利的手段,偽造之器應 運而生.如今一些不法商人為了牟利,更是偽造各朝各代的青銅器.以下介紹4種偽造青銅器的類型,分述它們的造偽手法與辨別要點.
●真器改造
  1
  鑑別:看各部件間連接度與整一性
即將真器加工、改造為不合定規的奇特形制.一種手法是將真器主體添加部件;另一種手法是將分屬幾件真器的殘件拼湊成一件,多數不遵器制,或在部分真器殘件上任意新鑄接上不符合器制的部件.對這些青銅器的鑑別,關鍵要看各部件間的連接度與整一性.
●整器偽作
  2
  鑑別:主要從鑄造技術角度辨偽
整器偽作大約有兩種方式:
一是自行設計形制、紋飾.在設計時可能參考《考古圖》、《博古圖》等書所著錄的圖像及銘文,這些書摹繪本多已失真,再加上作偽者又常對器形與紋 飾做局部改造,銘文亦多加以杜撰,於是使此種偽器常出現形制、紋飾不合規範,形制與紋飾不吻合及銘文字體、文句不合古法的漏洞.
二是以真器為模,用翻砂的方法或失蠟法(貼蠟法)鑄成.以此種方式所做偽器,由於形制合於規範,且往往又在其上造假銹,故較難識破,尤其是作偽高手製品,幾乎能亂真.
但研究者們經過數年探討已積累了一定的辨偽經驗,主要是從青銅器鑄作技術角度進行辨偽,其要點可以概括為:
1.新鑄偽器一般比等大的原器沉重.
2.用失蠟法(貼蠟法)所鑄偽器表面無突起的范線.
3.偽作器多無墊片.
4古代以塊范法鑄造的青銅器,表面較嚴密、光潔,而用翻砂或失蠟法所制偽器表面有時會出現砂眼、縮孔等現象.
5.新鑄偽品所做銹與真銹有區別.
●真器偽銘
  3
  鑑別:字體呆板,文詞多有不通
由於中外收藏家歷來偏愛有銘文的青銅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價格購買,所以自晚清以來,即出現銘文作偽的青銅器.但歷代青銅器上的銘文也是有特點的,要鑑別它們並不難.如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多是用陶范刻銘鑄造的,字體筆畫圓潤自然.
真器偽銘常選擇大口器,如鼎、簋、盤之類,因為在這些器類上後製銘文較容易.陜西作偽者多在真器上刻銘,可能與該地多有素器出土有關.清咸豐以 後,同治、光緒降至民國期間,山東濟南、河北衡水與江蘇蘇州也皆有不少作偽銘好手.乾隆以後在無銘真器上製作的假銘又可細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偽刻銘文雖有所本,但字體、內容與真器器形時代不相合,或銘文自名與器類不相合,出現明顯的錯誤.
二是真器與偽銘時代大致相合,偽銘亦有所本,但字體較鬆散、呆板,沒有真銘的神態.
三是在真器上加刻偽銘,並無所本.純出於杜撰,字體往往拙劣,文詞亦多不通.
偽刻的銘文,字體拘謹、呆板,且字跡的銅銹與器壁的銹色有明顯區別,藏友要格外注意,因為真器假銘不但不會提高青銅器的檔次,反而破壞了器物的原有風貌.
●真器偽紋
  4
  鑑別:細心觀察,作偽者常張冠李戴
不少青銅器還存在偽造紋飾的情況,此種作偽類型包括在原本素面無紋的真器上作偽紋飾與在有簡單紋飾的真器上增補偽紋飾兩種情況.其中比較好辨識 的是,作偽者對青銅器紋飾的時代特徵缺乏深入瞭解,故而「張冠李戴」,如在東周時期青銅器上刻商代流行的紋飾.偽刻紋飾具有與上述偽刻銘文相同的一些難以 避免的破綻,仔細觀察是可與鑄成的真紋飾相區別的.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