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漆繪玉立人燈座

 


漆繪玉立人燈座

戰國時期                  白玉   黑漆朱繪
: 34 公分        底徑: 7.5  公分

這是一件非常美麗的黑漆朱繪玉人形燈座, 全器髹漆彩繪, 顏色鮮艷動人, 經兩千年歲月的洗禮, 依然光彩奪目, 扣人心弦!

是人類祖先抵禦猛獸的主要工具, 燈也是因為 而得到發展. 根據古籍記載, 燈具的出現始見於戰國.《楚辭 招魂》中有 蘭膏明燭, 華鐙錯些的記錄, 說明戰國時已出現 這個名稱了, 在周代, 「」 「通用, 《爾雅 器》: 木豆謂之豆, 竹豆謂之豆篷, 瓦豆謂之登」.

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 多為貴族實用器. 陶質燈因與傳統的陶豆無異, 往往被當作陶豆, 並沒有歸於燈類. 陶質燈為下層社會所用, 玉質燈造型精美亦為上層社會的實用器具. 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 可分為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燈兩大類, 人俑燈是戰國時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 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 持燈的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 舉燈過頂, 有的跪坐, 兩手前伸, 托燈在前, 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 內有燭扦, 仿日用器形燈, 主要為仿豆, 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 以豆形陶燈居多.
 

本器為玉質照明用具, 人站立, 雙手前舉於胸前, 右手持一長形箭狀柄形器, 左手握鈴, 眼細長, 大耳, 額頭中央上鑲嵌一圓形孔雀石, 頭頂覆有與衣相連之彩繪花朵紋頭蓋, 頭頂上有一圓形燈盤, 內有一蠋扦, 身著垂地之束領寬袖長袍, 長袍分上下兩層, 上層袖口呈喇叭形, 雙層下襬, 髹黑漆為底, 上朱繪動物, 花朵及鳳鳥紋, 並以黃漆為邊飾, 下層以朱黑兩色繪三名舞者及花朵紋, 舞者髮型及舞姿各異.

本人形燈座, 玉立人手持法器, 神態莊嚴高貴, 服飾華麗, 應非身份卑微之人, 全器雕琢精美, 形制獨特, 彩繪絢麗, 1978年湖北隋縣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之黑漆朱繪器物, 同樣髹黑漆為底, 以朱黃兩色繪圖之風格十分相似, 具有極高之歷史及藝術價值!   
 



人首, 細長眼, 大耳, 額頭中央鑲嵌圓形孔雀石, 神情莊重


頭頂圓盤內有一燭扦


雙手前舉於胸前, 右手持長形箭狀柄形器, 左手握鈴, 上身黑漆朱繪花朵紋


下身以朱, 黑色繪舞者及花朵紋,  底部繪抽象鳳紋


舞者髮型各異, 身披紅綵帶


玉立人背面紋飾


頭上覆有與衣相連之頭蓋, 上繪花朵紋, 雙耳繪鳳鳥紋


朱繪紋飾均以黃漆鑲邊, 紋飾精緻, 色澤鮮艷美麗


上身繪有動物紋及花葉紋, 衣袖兩邊繪有大鳳鳥紋


上身有雙層邊, 上繪火燄紋


下身以紅, 黑色繪三名舞者及花朵紋


三名舞者髮型均不同, 身披紅色綵帶


身體側邊衣著, 喇叭型袖口, 雙層衣擺, 長袖繪有鳳鳥紋


側邊之舞者, 長袍底部繪有一圈抽象鳳紋



側面之舞者, 髮型與前兩者不同, 惟衣著及綵帶均相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