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誰來對藝術品鑑定一鎚定音

工作人員在用脫玻化結構分析法對瓷器的年代進行數據分析.“脫玻化”通過對瓷器釉面微觀物質結構的測試可以確定釉質結構變化的程度、推測釉質最后燒成的年代,以此來判斷器物的年代   工作人員在用脫玻化結構分析法對瓷器的年代進行數據分析.「脫玻化」通過對瓷器釉面微觀物質結構的測試可以確定釉質結構變化的程度、推測釉質最後燒成的年代,以此來判斷器物的年代
近日,一份涉及中國文物的《地下作舊產業調查》引起業界矚目,該調查對國內龐大的文物造假體系產業鏈進行分析,甚至還對文物造假按照類型進行分區,堪稱一份詳盡的文物造假地圖,令人觸目驚心.
  從不久前轟動一時的「天價玉凳」拍賣事件到「文物造假地圖」的出爐,反映國內文物造假可謂氾濫成災.文物「贗品」何以在上拍前能夠「一路綠燈」並最終直達藏者手中?針對文物藝術品鑑定,究竟有沒有機構可以一鎚定音?
  造假者和專家誰更可信?
  今年2月,江蘇省邳州當地的「拉呱論壇」上一則帖子爆料,稱此前一直被懷疑為贗品的「天價玉凳」是在邳州生產製作的,「一個叫趙某某的人從2010年開始,歷時3個月在李口古玩玉器城加工而成,當時成本為50多萬元.」
  而後新華社駐當地記者親自走訪了玉器城,在記者得到的一段電話錄音裡,趙某某對買玉人說「漢代玉凳」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時間」,「故宮(微 博)博物院的專家周南泉說是老貨,它就是老貨,他是權威啊,」趙某某所說的周南泉,正是為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鑑定「漢代玉凳」的故宮博物院玉器專 家.
  消息一出,76歲的周南泉立即被捲入輿論漩渦,批評聲浪席捲而來.為回應質疑,周南泉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並堅稱自己「沒走眼」.周南泉還表 示,自己作為中嘉國際拍賣的顧問,只享受每月600元的顧問費.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邳州造假人自揭黑幕時,他回應說「造假的人往往會吹牛」.中國收藏家協會 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也稱周南泉「沒走眼」,並稱「漢代玉凳是國寶,2.2億還算便宜了」.
  一邊是造假者「自揭老底」,一邊是鑑定專家堅稱「沒走眼」,公眾究竟該信誰?目前,玉凳真假尚無定論,但在贗品層出不窮的今天,公眾輿論已將矛 頭直指藝術品拍賣市場黑幕.《北京晨報(微博)》發表評論認為,「天價玉凳」背後體現出的「知識腐敗」值得警惕,「學者為企業站臺、塗脂抹粉,『金縷玉 衣』剛過,又出『天價玉凳』,斯文掃地,至此何及」.
  記者瞭解到,針對「天價玉凳」事件,不久前中國拍賣行業協會進行了首次回應.中拍協副秘書長趙勇表示,中嘉拍賣有一、二、三類文物拍賣資質,屬 老牌拍賣公司,但該公司既不是中拍協成員,也不是中拍協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自律公約簽約單位,今後中拍協將加強對文物藝術品拍賣「雙非」企業的監管.
  拍品從徵集到上拍都經過哪些程序?
  面對「天價玉凳」的真假疑雲,公眾不免要問:類似「玉凳」這樣的拍品從徵集到上拍一般都經過哪些程序?如果真的是贗品,何以能夠在上拍前「一路綠燈」並最終直達藏者手中?
  記者瞭解到,依照國家《文物拍賣管理暫行規定》,拍賣公司在拍賣文物前,必須經所在地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後方能上拍.其中,出土(水)文物、以出土(水)文物名義宣傳的復仿製品、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附屬構件等9類對象,被明確規定不得作為拍賣標的或應嚴格審核.
  針對「天價玉凳」,北京市文物局新聞發言人於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因拍品不屬於上述9類對象,所以文物局最終給出的答覆是「準予上拍」.
  於平說,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拍賣「玉凳」前的確向北京市文物局報送過備案材料,當時文物局委託專家進行審核時發現,即使專家也不能對 「玉凳」的真偽和年代做出明確判定,事實上還有不少專家對此表示了質疑,但由於拍品並未在上述9類「禁拍」物品當中,再加上文物局本身對拍品的真偽也無需 承擔鑑定責任,所以最終開了「綠燈」.
  至於拍賣公司,則有「免責條款」護身.依據拍賣法第61條第二款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也就是說,拍賣公司可以對贗品「免責」.
  採訪中於平也表示,文物局通常只負責拍品上拍前的審核工作,對審核後拍賣的相關情況,文物局沒有被要求進行監管.通常如果有案件發生或其他需要,可由文物局聯合工商、稅務等各委辦局一起監管.
  記者瞭解到,在去年1月份召開的全國文物拍賣管理工作座談會上,國家文物局曾明確表示,目前個別拍賣企業濫用《拍賣法》中的免責條款知假賣假, 對這樣的行為,必須經司法途徑或行業自律加以有效約束;而文物局「管真不管假」的做法也值得反思,不應該讓售假企業打著「已經文物部門審核」的幌子堂而皇 之地進入市場.
  探索建立第三方鑑定評估體系
  北京榮寶齋(微博)拍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尚勇(微博)告訴記者,目前文物局、法院、行政主管部門和學術界均可進行文物鑑定,但這些權力是分 散的,沒有統一起來.而且藝術的真實往往不等同於原創的真實.比如,目前王羲之流傳於世的作品都是大師臨摹的,但這些作品仍然具有藝術價值.
  面對這些,需要鑑定文物的個人或機構難免感到茫然——該信誰的?
  據記者瞭解,2006年文化部曾發起成立「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開展現當代藝術品的鑑定、評估、諮詢服務,後來文化市場 發展中心整體改製為「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原評估委員會也更名為「北京皇城藝術品評估委員會」,不再隸屬於事業單位,而是國有企業.此前就有業內人士 認為評估委員會專家資源不足,缺乏獨立的評估體系,而轉企之後這些問題是否能得到解決,仍有待觀察.
  除此之外,學術界、私人也可鑑定文物,但各有弊端:學術界提倡「百家爭鳴」、「鑑而不定」,讓人無所適從;私人鑑定由來已久,比如畫家親屬可以鑑定畫家的某件作品,但個人的信譽、能力卻無法得到保證.
  知名文化學者吳樹認為,近30年的全民收藏運動導致我國文物市場上的贗品逐步實現了高科技制假、高手段營銷、高利潤回報,反觀鑑定環節卻沒有完整的鑑定體系、沒有不同類型文物的鑑定標準,更沒有科學權威的鑑定機構,文物鑑定業已陷入萬劫難復的困境.
  今年兩會上,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理事、藝術品委員會副主任劉幼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鑑定評估的運作規則是目前文物藝術品市場混亂現象的「死穴」, 該類規則的運作,直接與賣方、買方、中介方、質押、信貸、相關金融產品等市場要素相關聯,是上述環節中問題的交叉點,也是當下產生社會影響最大最直接的.
  劉幼錚認為,針對這個問題,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不作為論」和「政府干預論」都不可行,應堅持從實際出發,拆分對象和任務,採取類似佳士得拍賣行的做法,細分拍品的敘述層級,使用不同精確度的詞句,區別對待,對沒把握的送拍古董,採取婉拒做法等.
  此外就是探索建立權威、中立的鑑定評估體系.據記者瞭解,日前,由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立項的課題「文化藝術品評估體系——質押合作試點」已 正式啟動,這是國家針對藝術品評估融資的首個試點,目的是創建一套符合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品評估體系.據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陳喆介紹, 國家希望通過這一試點,給藝術品評估體系制定一套相對科學的標準.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