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調息之法


不拘時候,隨便而坐,平直其身,縱任其體,不倚不曲,解衣緩帶(腰帶不寬,則上下氣不流通)。

務令調適,口中舌攪數遍,微微呵出濁氣,不得有聲、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嚥下,叩齒數通,舌抵上顎,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漸次 調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至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須徐徐 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靜中光景,種種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養身全生而已也。

調息有四相:呼吸有聲者風也,守風則散:雖無聲而鼻中濇滯者喘也,守喘則結;不聲不滯,而往來有形者氣也,守氣則勞;不聲不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神氣相依,是息相也,息調則心定、真氣往來,自能奪天地之造化,息息歸根,命之蒂也。

調息一法,貫徹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養生。故迦文垂教,以視鼻端,自數出入息,為止觀初門。莊子《南華經》曰:至人之以踵,大易隨卦曰:君子以向 晦入宴息。王龍溪曰:古之至人,有息無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宴息之法,當向晦時,耳無聞、目無見、四體無動、心無思慮,如種火相似,先天元神元氣,停育相 抱,真意綿綿(老子曰:綿綿若存)。開閤自然,與虛空同體,故能與虛空同壽也。世人終日營擾,精神困憊,夜間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點靈光,盡為後天濁氣所掩,是謂陽陷於陰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