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認識經絡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 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支,在分支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支,古人稱這些分支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

經絡是什麼,存在於人體何處?經絡有哪些作用,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這些問題既是中外科學家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老百姓非常想瞭解的奧秘。

經絡聯繫臟腑和肢體

經絡具有聯繫臟腑和肢體的作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進行著有機的整體活動,使機體 的內外上下保持著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這種相互聯繫,有機配合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作用實現的。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 邪,保衛機體的作用。人體的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均需要氣血的溫養濡潤,才能夠發揮其正常作用。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溫養濡潤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 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如營氣之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這就為五臟藏精,六腑傳化的功能活動提供了物質條件。

經絡是病邪傳注的途徑

在正虛邪乘的情況下,經絡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當體表受到病邪侵襲時,可通過經絡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如外邪侵襲肌表,初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等症,由 於肺合皮毛,外邪循經內舍於肺,繼而可見咳嗽、喘促、胸悶、胸痛等肺的病症。此外,經絡也是臟腑之間、臟腑與體表組織器官之間病變相互影響的管道。例如, 心移熱於小腸,肝病影響到胃,胃病影響到脾等,這是臟腑病變通過經絡傳注而相互影響的結果。內臟病變又可通過經絡反應到體表組織器官,如肝病脅痛,腎病腰 痛,心火上炎可致舌部生瘡,大腸、胃腑有熱可致牙齦腫痛等等。都說明經絡是病邪傳注的途徑。

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臟腑絡屬,它可以反映所屬臟腑的病證,因而在臨床上,就可以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症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繫的臟腑,作為辨 證歸經的依據。例如,頭痛一症,即可根據經脈在頭部的循行分佈而辨別,其痛在前額者多與陽明經有關,痛在兩側者多與少陽經有關,痛在頸項者多與太陽經有 關,痛在巔頂者多與厥陰經有關。

此外,某些疾病的過程中常發現在經絡循行通路上,或在經氣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顯的壓痛、結節、條索狀等反應物,和皮膚形態變化、皮膚溫度、電阻改變等,也有助於對疾病的診斷。如長期消化不良的病人,有時可在脾俞穴見到異常變化。

經絡不僅在人體生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是臨床上說明病理變化,指導辨證歸經和針灸治療的重要理論依據,故《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活絡解決經絡不通造成的病變

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通是指經絡暢通。一旦脈絡不通,就會產生肢體疼痛,手足麻木,筋脈拘攣,中風癱瘓,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等症狀。

活絡,也就是舒筋活絡、祛風散寒、除濕,指使經絡的功能恢復正常,氣血通暢,順利進行。這樣就可使因經絡不通造成的病變迎刃而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