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道教法籙的由來

籙,通常記錄有諸天官曹名稱佐吏的法牒,牒中必有相關的符圖咒語,所以,又通稱之為法籙。
  道士們認為籙文是上天靈氣衍化而成,佈於筆墨,才成了龍篆章文。
  籙文對於道士的作用,正如《洞玄靈寶課中法》所說:「籙者戒籙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使登真。」
  他是道士個人修身立業與遷升道職的證書,也有為他人防災除疾的作用。
  據此,「籙」類似官方的文書,以證明道士的身份與成就,依其修行功力境界的不同,由低級到法師高真,授予不同的籙牒文書,文書中亦按等級繪有多少不同的神像、星宿、諸天曹神官兵吏的名稱、數額和職能等。
  符籙中還常配有相關的符咒、戒令。修道是層次越高,聽召天神越多,法力越靈驗,因此,道籙便成為道教教法中重要的組成部份。
  符籙咒術創自東漢,魏晉時期得到發展。道徒入道,首先要拜師傳授經文法籙,不同的道派,不同等級的道士,所受的經籙也不同,如:上清道派受上清大洞經籙,天師道派受正一法籙,靈寶道派受靈寶經籙,因此,道籙又成了道士入派與遷升的文憑證據。
  至唐代,已形成了完整的符籙道派傳承經戒法籙的制度和方法,為了增加籙文的神秘性、宗教靈驗,法師們把籙文說成是太上神真的靈文、九天眾神的法言。
  因此,籙文的繪製採用象徵雲霞煙霧的篆體,排列眾多天仙神祀名號,道士做法事時,主要依靠驅使籙文中的功吏官署,所以,要背熟籙文的內容,成為做法事的憑藉。
  符籙在宗教實踐中,有一定的心理效益。  

人類的疾病,有一部份來源於精神的因素。  道教利用高功法師通過宗教意唸作用,把氣功狀態下腦海中所出現的宗教圖文影像,轉移記錄在紙上,給需求者一種心理靈感的暗示。
  產生對神靈的寄託感,滿足宗教心理的祈求,通過這一信息在體內的調理,使情緒趨於平穩,使精神得到了安慰。
  道士為人做齋醮法事,是道教特有的宗教儀式,早在三張時代的五斗米道,已有了一些簡單的保留著原始巫教習俗的齋法,如指教齋、塗炭齋等。
  到了南北朝時期,寇謙之、陸修靜等人對道教法籙齋儀進行了改革,制訂了「九齋十二法」,出現了三元齋、八節齋、三皇齋、太一齋、明真齋、自然齋、金籙齋、黃籙齋、玉籙齋等。
  道教認為金籙主天,為國消天災,則應舉行金籙大齋。
  這樣,道教符、籙的作用,在金籙、黃籙、玉籙齋法中,有了進一步的擴展,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階段,成為道教齋儀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