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歷史沿革、陣頭、典禮、禁忌的介紹~




          大 甲鎮瀾宮自創建以來,就有湄洲進香的活動。故老相傳:清朝時期,大約每隔十二年就舉辦湄洲進香,均由大安港或溫寮港搭船直接駛往湄洲,一直到日治時代,大 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大約在清末民初之際,湄洲進香的活動才停止。直到民國七十六年(1987)重陽節,鎮瀾宮的董監事赴湄洲祖廟參加媽 祖成道千年祭典,才又恢復舉辦。

   大約在民國初年,大甲鎮瀾宮開始有了北港進香。由於大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鎮瀾宮停辦了湄洲進香。日治時代初期北港朝天宮重修,藉著過去的聲譽,迎 北港媽祖到台灣各地接受供奉,也邀請各地的人士前往北港進香,全台前往北港迎媽祖和進香的人,絡繹不絕,朝天宮建立了極高的名聲。這個時候適逢鎮瀾宮重 修,藉著辦活動來挹注經費,適大甲有經常前往北港牛墟的牛販,在牛販的幫忙下,加上北港朝天宮的聖父母殿可以合理化進香活動,遂有了「大甲鎮宮天上聖母往 北港進香」之行。日治時代每隔幾年才辦理一次,人數大概只有三、四十人而已,民國廿六年停辦,三十七年(1948)恢復舉辦,人數也不過一百餘人而已。自 此年年辦理,人數年年增加,陣容逐年擴大、參與的層面越來越廣,人員也不再侷限在大甲,到了民國七十六年最後一次辦「北港進香」已達十餘萬人了。

      
  約在民國76-77年間大甲與北港兩媽祖廟發生分靈之爭,原因在於鎮瀾宮認為北港進香活動只是朝謁聖父母(朝天宮的聖父母殿供奉天上聖母的父母),並做兩 廟之情感交流,豈料坊間盛傳鎮瀾宮為朝天宮分靈廟,北港進香是為謁祖,大甲方面一方面出面澄清,一方面發出公文請朝天宮出面澄清,但公文發出後朝天宮並無 回應,兩宮自此留下心結,北港進香也因此中斷。
        到了民國77年3月8日大甲鎮瀾宮改往與新港奉天宮繞境活動,自此之後大甲媽祖到新港繞境活動也正式在新港寫下始頁,每年大甲鎮瀾宮媽祖到新港奉天宮來回 共計 3 4 0 公里,行程九天八夜,參加人數多達十萬人的媽祖信徒,這個龐大的進香隊伍以徒步的方式來到新港,齊聚新港奉天宮廣場舉行媽祖祝壽大典,場面浩大,可以說是 世界知名的宗教活動之一。

        每年農曆三月『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是本宮一年當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活動。每年元宵節晚筊筶決定進香時日。同時接受「搶香」及各陣頭服務人員之登記。進香當 天(通常三月初旬)大甲鎮擠滿恭送「天上聖母」起駕以及隨香之人潮。路線由大甲沿海線經清水、沙鹿、龍井、大肚、彰化、花壇、員林、永靖、田尾、北斗、埤 頭、溪州、西螺、吳厝、二崙、土庫等鄉鎮。乃為全省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範圍最廣之徒步遶境進香團。由此活動可見「大甲天上聖母」之靈驗與受人信仰之程 度。



  
原「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為回福建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因經多種因素,無法回湄洲媽祖祖廟進香,乃權宜改為遶境進香,光復後恢復舉行至今,到達目的地後,隔天早晨「祝壽大典」後分「豬羊份」以同霑法益,晚上則舉行「回駕典禮」儀式,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香客來自大甲五十三莊(今大甲、大安、外埔、後裡四鄉鎮),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信徒共同組成,有步行、乘自行車、機車、轎車、遊覽車、鐵牛車等,雖交通工具各異,但虔誠之心則同。



   遶境進香隊伍有「天上聖母」神轎班、轎前吹、、三十六執士、莊儀團、哨角隊、神童團、太子團、彌勒團、福德團、繡旗隊、開路鼓、三仙旗、頭燈、頭旗等陣 頭。皆由信徒自行組成隨同「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沿路熱鬧莊嚴。所經之鄉間小路市街大道,民眾莫不駐足圍觀,讚嘆此全省所罕見之傳統民俗曲藝活動。



  「大甲媽」所經之處信眾皆自備香案、香燭、花果迎接,尤其鄉間地區除一年一度「大甲媽」帶來雨水及福祉之外,而民眾心中鬱結得以向媽祖傾吐,更是勝過任何有形之物質享受,這種安定民心達成安和樂利社會之功能,非現代社會福利可取代。



    報馬仔

    「報馬仔」即探子馬,是進香團隊的急先鋒,負責察看前方 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沿途敲鑼通知信眾收拾晾曬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報馬仔的造型相當突出,吸引眾人目光,他頭戴斗笠以防曬,肩搭簑 衣以防雨,身穿黑色衣褲、羊毛襖以禦寒,戴老花眼鏡表示他看得清楚,帶茶壺、留燕尾鬍鬚、吸旱煙管、喝葫蘆酒表示他灑脫自在,攜帶豬腳韭菜表示他不受餓、 有吃食而且長生,腳貼五彩圓紙是因為腳生瘡,表示人生總難免不全,著一隻草鞋、捲起半隻褲管,表示他雖工作辛苦,但忠於職務,縱使捲起褲管、鞋子掉了一 隻,形象滑稽也不在乎。他的裝扮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頭旗、頭燈、三仙旗

        「頭旗」代表媽祖,為四方形的杏黃色旗幟,旗面鏽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頭旗、(謁祖)遶境進香」的字樣,旗頭為木刻紅葫蘆,兩枚紅絨球裝飾,葫蘆上插貢香一枝,旁有一藍一紅小燈,燈號與大轎上的燈號配合,行進時掌旗使雙手執旗,旗面在前。

     「頭燈」代表整個進香團的眼睛也代表著光明,為照明之用,燈上繪有八仙,書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謁祖)遶境進香、合境平安」的字樣,掌燈者立於頭旗兩旁。

     「三仙旗」為 頭旗副手,中間黃旗代表著媽祖,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兩旁藍旗皆為護駕,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旗頭也裝飾紅葫蘆,但不插 香,行進時置於掌旗使肩上。這組三仙旗為民國五十年前後才設置,初為素面書黑體字,民國六十八年以後改為繡面,旗面繡雙龍朝拜、雙鳳朝拜,中間的字樣完全 一樣,一面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另一面為「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三仙旗的產生來自於進香沿線接駕的團體增加以後。原先頭旗的工作除了帶領 隊伍前進之外,尚負有接待迎駕團體的任務,當迎駕團體與頭旗對拜之後,頭旗使必須引導該團體至媽祖大轎前行禮,結果卻也因此造成進香隊伍停頓,為瞭解決此 一問題,設置三仙旗代替頭旗率領整個進香團隊向前方邁進,如此一來整個隊伍才不致於缺乏旗幟帶路而停頓了下來。


    開路鼓

    顧名思義,它就是進香團走在隊伍前端,開路的小樂團,這一組是辛苦的一組,因為進香隊伍一開拔前進,「開路鼓」不分晝夜,沿途步行吹奏敲打,通知信徒,進香隊伍已到了。

    特組自行車

    自行車隊,要求嚴謹,隊員不論是男女一律戴帽、白上衣、同一顏色領帶、卡其長褲、手戴白手套,陣容嚴整,一直都是「進香示範隊」。同時每天在媽祖駐蹕過夜的廟宇前組成隔離牆,方便大轎班行禮入宮停駕,堪稱是媽祖的「鐵衛」。


    繡旗隊

    鎮瀾宮的繡旗隊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國五十二年(西元 1963)正式成立(在此之前也有男士執繡旗數支參加如溪州仔的洪、橫圳莊的黃輝煌即屬之,然南下與否全憑爐主決定),當初設置的目的在於充實進香隊伍的 陣容,此後逐年擴充,曾經達到三百六十餘支,近年在廟方人員、車輛的考量之下,才加以控制,避免人數過於龐大,多以三百人參加,因此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 每年在元宵節當天晚上報名就已爆滿。


    福德彌勤團
    福德彌勒團由土地公、玉女與三位羅漢組成,這些神像以土地公為開路之神,沿路手持元寶主賜財。


    太子團

    該團主神為三太子哪吒,由於太子頑皮,必須師父濟公給予愛的教育,因此沿途笑鬧不少。且太子團有換奶嘴的習俗,一般有新生兒的信徒都會買奶嘴與之交換或求一個新奶嘴給新生兒吸吮,藉以求平安健康長大。


    哨角隊與馬頭鑼

    早年哨角只有兩支,往後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六十沿途吹奏必待馬頭鑼決定,只要馬頭鑼敲十三下或鑼均要吹奏。十三下為正常吹,途經橋面、墓地或喪家時則亂鑼響之,為驅趕邪魔之意。


    莊儀團

    即媽祖座前的兩位將軍,千里眼與順風耳;千里眼為藍色的 臉龐、身著綠色蟒掛;順風耳為紅色的臉龐、身著紅色蟒掛。祂們頭戴金箍、頭後懸掛「高錢」,手上則握有「手錢」,相傳高錢、手錢可以避邪保平安,治療筋骨 痠痛,沿途若有掉落,信徒們爭相拾取如獲至寶,也可以「卜筊」的方式向團員拿取。


    卅十六執士

    執士隊現在共有一對龍鳳旗,十二面綵牌和十八般武器,龍頭柺居前,鳳尾壓後,行進間如遇喪家,執士散開,將媽祖大轎護衛在中間,避免邪魔犯駕。

    涼傘、令旗

    涼傘是給媽祖沿途遮陽歇涼之意,亦也是古代「萬民傘」之遺風,別名「華蓋」。令旗則為闢邪之意。


    大轎

    在進香隊伍中壓陣的是媽祖神轎,神轎所到之處炮聲隆隆不 絕於耳,據民間傳說大甲媽祖神轎特別具有靈,因此進香9天8夜的時間隨時都有人來摸一下,扛一段,不少人樂此不彼。這座大轎是藤身木座,外披刺繡,轎頭旁 亦有一隻藍一紅小燈,轎桿為上等榆木製成,全程均由人扛。大甲媽祖的神轎中尚有「敬茶」供信徒索取,因此每到一處過夜之廟宇,轎班人員光為應付信徒索取, 一、二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大概要倒出上萬杯以上。

    進香旗

    進香旗是代表個人的旗幟,它並不是神的法器,傳統的老香 客並不會將它供於神桌上,只置於廳堂中的清淨處。這三角小旗上面繫有二枚小鈴,這小鈴是夜間行走視線不明時,香客藉鈴聲相互結伴行走之意,旗上繫著各地宮 廟的符咒,祈求眾神明保佑個人和家庭的平安。在進香前夕,香客會攜旗入鎮瀾宮參拜,並將去年綁上去的符咒全部卸下,連同金紙一起焚燒交還媽祖,並取新符結 上,過爐淨旗祈求平安。進香沿途參拜各廟,同樣也取新符結上,過爐求平安。進香去程手持進香旗打開參拜,回程則旗子包起來,改持貢香,一路接引,貢香的火 不斷,即引香火回來之意。


    頭香

    貳香


    參香

    贊香

    進香八大典禮

    1.祈安典禮
      典禮時間定在出發前一天的下午三點舉行,誦經、讀疏文,向天上聖母稟明今年遶境各項事宜,祈求媽祖庇佑全體參加之人員,平安順利。
    2.上轎典禮
      上轎典禮定於出發前一日下午六時舉行,祈安典禮之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恭請天上聖母登上鑾轎,並祈求天上聖母遶境賜福於沿途莊頭的信徒。
    3.起轎典禮
      「起駕」是指媽祖的鑾轎在凌晨零時那一刻,由神轎班的人員將神轎抬起,正式前往新港奉天宮而言。在神轎起駕前,所有的鐘、鼓、哨角齊鳴,並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信徒,跪在天上聖母轎前,恭請媽祖起駕遶境進香,庇佑眾人隨駕進香一路平安。
    4.駐駕典禮
      經過三天的跋涉,媽祖神轎於傍晚進入新港奉天宮。入宮以後,媽祖神尊離轎登殿安座,由董監事率領隨香眾人在奉天宮誦經、讀疏文,叩謝神恩感謝媽祖庇佑,讓所有隨香信徒都平安抵達新港。
    5.祈福典禮
      媽祖駐駕後的隔天凌晨五點在奉天宮大殿舉行,為所有在鎮瀾宮參加點光明燈、拜斗的信徒舉行祈福儀式,同時也祈求媽祖賜福於芸芸眾生。
    6.祝壽典禮
      繼祈福典禮後於上午 八時舉行,備妥祭品,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所有隨香信徒,齊聚在奉天宮大殿前,一起為天上聖母祝壽,虔心祝禱、誦經讀疏、三跪九叩,祝賀媽祖萬壽無疆。當典 禮接近尾聲,眾人舉旗歡呼,就在清脆的鈴聲中壯觀的旗海裡,將那一股虔誠之心拱到最高點,此時是最感人的時刻,也是整個遶境活動的高潮。
    7.回駕典禮
      回駕典禮是遶境活動中在奉天宮舉行的最後一個典禮,晚上回駕前夕,由鎮瀾宮董監事率所有信徒,在恭讀回駕祝文後,恭請天上聖母登轎回鎮瀾宮,祈求媽祖庇佑眾人平安踏上歸途。典禮最後由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及各界人士恭送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回駕。
    8.安座典禮
      經過九天八夜之後,當天上聖母回到大甲鎮瀾宮,登殿安座,董監事率眾人叩謝媽祖庇佑眾人已平安回到大甲,恭請媽祖永鎮在宮,降賜禎祥。

    進香禮節與禁忌:
     
    進香是屬於宗教的古禮,因此除了一般的齋戒淨身外尚有些許的禮節要注意:
     
    起馬、落(下)馬
    香客在住進香出發前要向自家神明辭別,到了鎮瀾宮再向媽祖稟告巳準備好了,將隨媽祖去進香祈求一路平安,這即是起馬。到了晚上媽祖停駕後再向媽祖稟告巳平安到了某處休息,這是落馬。待媽祖又要起駕了,向媽祖祈求一路平安再次起馬,如是八天,即是起馬、落馬。
     
    倰轎腳
    「倰轎腳」它的原意是信徒有事求媽祖解決,因自己一介凡人無啥貴重之物答謝,發願奉獻金牌,增添媽祖光彩,並以自己的身體當成媽祖登轎的「腳踏椅」是極為隆重的謝禮。如今巳演變成信徒求平安、消災解厄的行為了。
     
    禁忌:隨著大甲媽祖進香並沒有很嚴苛的禁忌。
     
    《一》參加的人員必須是潔淨之人,既不是守孝之人(喪家),也不能是做月子的婦女。
     
    《二》進香前必須以香末焚燒「淨身」,隨著身物品、車輛必須淨過。
     
    《三》「起馬」以後立即不茹「葷食」開始吃「素」,而且不得進入喪家,也不能走進「月內房」,隨身衣物雜項亦不得被這兩種人觸摸。
     
    《四》第一次參加進香,必須穿著全套新衣進香,表示對各地神明虔誠的禮敬。
     
    《五》為媽祖服務身穿「號褂」的人員,不能擅自將其他衣服加在「號褂」之上,也不能穿「號褂」如廁。沿途戒賭、戒色,吃素期間不得飲酒,也不能亂說不該說的話,務必以最虔誠的心意,隨媽祖去進香。

2 則留言:

  1. 大甲往北港進香清朝就有一定規模
    史料--光緒13年的淡新檔案
    光緒13年3月18日
    大甲巡檢許其棻為已聖母聖誕將屆前往北港進香者較前加倍故不克前往查看稟請新竹縣知縣方祖蔭賜示如何申覆

    請注意歷史正確性---不要亂引述

    回覆刪除
  2. 您好
    我是金星娛樂的小劉
    我是「我們一家訪問人」節目的製作助理
    我們節目今天錄製大甲媽祖遶境的節目主題
    想使用您部落格中的大甲媽祖陣頭的照片
    想請您同意我們使用您部落格中的陣頭介紹照片
    謝謝
    如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與我聯絡
    我的電話0989351516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