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 燈篙 ~




台灣民間普度法會或中元祭典中,活動正式展開前會有豎燈篙或點普度公燈的活動。

所謂燈篙就是一根高幾丈的木竿或竹竿,頂端懸掛寫著「慶讚中元」的燈籠。豎燈篙於廟側目的是普度之前招神祇鬼靈前來享用酒菜 。


大體而言,豎燈篙一般在農曆7月1日舉行,由於7月普度活動以公普為主而私普為輔,各地豎燈篙大多由廟方進行,一般民宅不舉行豎燈篙。


台灣民間相信燈篙豎愈高、照愈遠,招聚鬼魂愈多。一般普度為避免餓鬼太多無法應付,燈篙大都只豎立二、三丈高,只有大普度時才豎立五丈以上。燈篙豎立竿數因地而異或循舊俗或依醮期而定。


豎燈篙仍有其象徵意義,惜在中元祭典中多已被省略或逐漸式微。
 
                                                                                                                                                                          燈篙區分陰陽,用於建醮、普度招引鬼神。普度用燈篙以青竹末端懸掛招魂旛和燈飾,幡上敕符並書寫坐鎮之神名,燈則以斗笠覆蓋或吊置燈籠,燈篙底部以草蓆或 竹籬裹覆,並置紙糊神將守護以保持潔淨。

台灣民間信仰認為燈篙是請神招鬼最重要器物,大部分普度及法會都視豎燈篙為最重要起始科儀。燈篙需在普度或法會正式進行前數天便先豎立完成。


普度時豎燈篙目的在招引陸上孤魂野鬼前來接受奉祀,據傳一尺燈篙可招引三里範圍內鬼魂,燈篙愈高引來鬼魂愈多,所需供品也愈多,如燈篙過高而祭品不足反將引起好兄弟們不滿而引致災禍,因此燈篙高度是按普度規模而定。普度活動結束後還要舉行「謝燈篙」儀式才算功德圓滿。
 
謝燈篙燈篙區分陰陽,用於建醮、普度招引鬼神。


普度用燈篙是以青竹末端懸掛招魂旛和燈飾,幡上敕符並書寫坐鎮之神名,燈則以斗笠覆蓋或吊置燈籠,燈篙底部以草蓆或竹籬裹覆,並置紙糊神將守護以保持潔淨。


所謂「謝燈篙」是醮會或普度最後一個儀式,象徵活動圓滿結束!


謝燈篙時間一般都在活動結束當日進行,中元祭則在關鬼門後才進行。


謝燈篙由主事法會的道士或主辦單位委員主持,祭拜燈篙神先,後一一降下燈篙上天燈、七星燈、天地布……等,拔起竹篙,燃燒金紙並放鞭炮,儀式便告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