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東漢中山國二龍啣環谷紋大玉璧


圖片資料 圖片資料
該玉璧自出土面世以來,先後到過法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15個國家展出,堪稱國寶級文物
  河北保定 段紅娟
  古城定州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部落聚居;五帝時期,堯受封於此;商時這裡建方國;公元前649年,春秋齊相 管仲在此築城.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中山武公遷都於顧(即定州),始有中山之名.秦統一中國後,定州仍稱中山國.漢沿襲秦制,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封皇九子為第一代中山靖王,都城盧奴(今定州城),始為漢代中山國,轄14縣.兩漢十七代中山王世襲達300餘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遺存.
  
「中山多美物」,東漢青玉二龍啣環谷紋大玉璧就是其中的代表.它1969年出土於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中,此墓位於定州市北陵頭村西.劉暢,東漢 光武帝劉秀後人,在位34年(141—174),東漢第六代中山王.玉璧通高30.5釐米,直徑24.4釐米,厚1.1釐米,體型碩大,用青玉雕制.玉質 半透明,表面有溫潤、明亮的光澤,局部沁蝕處泛紅褐色.璧之內外邊緣為素面寬帶,肉麵飾規整的谷紋.上部透雕二龍啣環鈕,兩側各透雕一龍為耳,以陰刻線勾 勒龍口、鼻、眼、耳及足爪.龍的姿態各不相同.此璧做工精良、雍容典雅,為死者生前地位、財富的象徵.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動中的一種禮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天屬青色,故「以蒼璧禮天」.
  此玉璧為出廓式玉璧,出廓玉璧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即在邊緣或孔上鏤雕出生動的動物形象,而普通玉璧就是一個圓環狀玉器,無此修飾.出廓透雕多 以龍鳳為主,龍紋剛健有力,寓意皇族子嗣強健興盛,反映了所有者的身份與地位,有繁榮富強、圓滿吉祥之意.璧面採用減地凸雕技法,充分表現了穀粒的飽滿與 渾圓,且排列有序,象徵的是五穀豐登.
  
玉璧是禮器的同時,也是諸侯王之間相互往來的重要信物和權力的象徵.漢代厚葬之風盛行,他們認為玉有靈性,並迷信「金玉在九竅,精神不死」的說 法,因此玉璧多用於隨葬,以保護屍體不腐.根據滿城劉勝之墓的考古經驗,以及該玉璧夾雜在玉衣片之中的被盜現狀,這件玉璧應該放置在死者劉暢的胸部或背 部.古代帝王視死如生的理念,兩千年過後,零星的殘骸遺骨說明了一切.
  
該玉璧自面世以來,曾先後到過法國、日本、美國、菲律賓、澳大利亞、意大利等15個國家展出,屬國寶級文物當之無愧.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