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醫生收藏500盞油燈 100元燭臺40萬元都不賣

外科醫生吳世友收藏的各朝各代的油燈. 外科醫生吳世友收藏的各朝各代的油燈. 吳世友收藏的第一盞宋代綠釉高足燈. 吳世友收藏的第一盞宋代綠釉高足燈. 刻紋鏤空底座黑陶執燈. 刻紋鏤空底座黑陶執燈.
因一段特殊的經歷,重慶老知青醫生吳世友愛上了以油燈為主的老燈具收藏.數十年裡攢下的500餘盞老燈具,被他視如神燈般珍貴.在他家中,數百盞橫跨漢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國的古燈,被精心供養著.
  吳世友說,他曾拒絕40萬元一盞燈的天價收購,只為留住心中所愛;一盞燈有一段故事,與燈對坐,猶如與古人對話.
  重慶晚報見習記者 彭光瑞
  記者 任君 攝影報導
  一盞燈 一段史
  唐代以前的燈身體矮小,由於人們習慣席地而坐,燈座不需太高.宋代燈,以素雅為美,設計上以單色樸素為特點.
  省油燈,有科技含量,是在夾層中加水控制油溫,降低油料揮發速度,能省油25%-30%,環保節能.
  巡城燈,全封閉式,頂部有氣流導向孔,保證更夫或守城將士巡城時燈火旺盛,也叫氣死風.
  巡道燈,民國時期鐵道工人使用的.
  竹燈,大巴山農民用竹製作,以柏油為燃料.
  油燈伴高考
  老知青迷上燈具收藏
  吳世友是重慶市中山醫院的一名主任醫師,這個讓很多人羨慕的職業,卻常常成為他用以自嘲的話題.他說,自己從小喜愛繪畫,最初的夢想是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成為一名畫家.
  老天似乎給他開了個大玩笑1977年,知青吳世友參加文革後首次高考,報考的是四川美術學院,卻被一家醫學院錄取了.正是這次高考經歷,讓他與油燈結下了不解之緣.
  吳世友回憶,在「出門一把火,進門一盞燈」的農村備考時,油燈是他最為倚重的夥伴.每晚,他都要在昏黃的油燈下複習功課練習作畫.
  「在農村待過的人都知道,灰墻土瓦房裡,一盞油燈的光亮是多麼有限.」吳世友說,每晚作畫時,為了讓燈火同時照亮畫紙與臨摹物,他必須絞盡腦汁,用很多辦法借光,甚至動手改裝油燈.
  醫學院畢業後的1987年某天,他無意中在收藏品市場看到一盞漂亮的宋代綠釉高足燈,長期以來的油燈情結瞬間被激發,掏了10元錢買下這盞燈,從此開始了他對油燈20多年的痴迷.
  直至今日,吳世友還常常會拿出第一件藏品來誇耀:「玳瑁色光斑是長期使用留下的痕跡,這在我收藏的燈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省油燈是一種燈
  體現古人環保節能思想
  「燈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吳世友說,精美燈具多限於皇家貴胄使用.他所藏的燈具,絕大部分屬民間燈具.「民用燈具雖然身份不高貴,但正因如此,它往往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行業的特點或是一些中國人點滴小智慧.」
  從時間上說,唐代以前的燈往往身材矮小,原因是沒有座椅,人們席地而坐,所以燈座不需太高,以便為坐在地上的人照明.宋代以素雅為美,在燈具設計上以單色樸素為特點,宋代官窯也多以製作單色陶器為主.清代的燈具,明顯地顯示出五顏六色,設計複雜的特色.
  燈具還能體現古代國人的智慧最著名的莫過於省油燈,它早已成為俚語,「不是省油燈」形容人麻煩多事刻薄.在當時,省油燈的科技含量不低,原理是在夾層中加水,控制油溫,降低油料揮發速度,能省油25%-30%,起到環保節能作用.
  吳世友藏有多盞省油燈,最為精美的是「堆塑黑釉窯變省油燈」,雖然省油原理與普通省油燈有所不同,但三隻老鼠偷油的生動畫面讓人忍俊不禁.
  宋代的巡城燈,也是他最喜歡的燈具之一.這款燈形如一個大面具,頂部設計有氣流導向孔,保證燈火旺盛.由於南方多雨多霧氣候,在更夫或守城將士巡城時,紙質燈籠容易被淋濕或吹滅,所以便有了這款全封閉式的油燈.明清小說中,將此燈叫做「氣死風」.
  吳世友說,巡城燈他本人只見過這一盞,重慶市警察博物館還特地向他要去了燈的照片,以供收藏.
  在吳世友的收藏中,還有不少近現代的燈.比如民國時期鐵道工人使用的巡道燈,從國外傳來的煤氣燈,也有大巴山農民用竹製作,以柏油為燃料的竹燈.
  拒絕40萬天價求購
  對他來說燈是非賣品
  把玩收藏油燈是吳世友生活中的樂事,而搜燈尋燈購燈的過程更讓他樂在其中.藏燈之初,每個月工資不到100元的他,甚至會將近半的收入花費在各地的收藏品市場.
  「上世紀90年代前後,一盞燈花幾元錢就可買到,最貴一次用了120元,心痛的感覺現在都還記得.」吳世友說,藏燈要講究緣分,一旦錯過,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他印象最深的緣分,是上世紀90年代三峽庫區搬遷前夕,他治好了一名來自庫區的病人.病人得知他有這個愛好,病癒回家後發動親戚朋友翻起垃圾堆,找出了數十盞廢棄的油燈,包好送給吳世友.
  「當時真為這些庫區居民的質樸而感動.」吳世友從這些殘燈中,找到了不少珍品.
  「也有讓人哭笑不得的時候.」因為奇特愛好越傳越廣,吳世友也曾遇到一些慕名而來的兜售者,拿著完全沒有價值的贗品,跑來開天價的事情遇到好幾次.
  當然,吳世友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他曾收到一盞「持荷童子燈座」,初看成色判斷是仿製品,一次不小心將燈摔碎.後經重慶博物館專家鑑定,確定是晚唐時邛崍窖的作品.為此他懊悔了好幾年.
  經過20多年的收藏生涯,吳世友的藏燈已超過500盞,藏品迅速升值.近日,一位外地富商來參觀了他的藏品,對「元末青花跪人執盤燭臺」產生興趣,開出40萬的天價.這盞燭臺是吳世友20年前,以100元左右的價格從重慶藝術館前的攤販手上得來.
  對於40萬的天價,吳世友並不糾結.他說:「千金難買心頭好,對於我,燈是非賣品.」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